為何他的愛不持久?日本精神科醫師:以海明威為例,有種人愛得快分得快,因為…

2016-10-14 07:20

? 人氣

瑪莎後來成為出色的報導作家,事業成功的她,名聲甚至凌駕於海明威之上,過著忽視家庭,周遊世界各國的日子。海明威這才發現,自己竟在無意中娶了與母親相同類型的女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瑪莎的婚姻是四次婚姻中最短的一次。

海明威的最後一任妻子名叫瑪麗.維爾許(Mary Welsh),是一位具有強烈母性、溫柔又有耐性的人。無論海明威提出多麼蠻橫無理的要求,她都毫無怨言地順從。就算知道丈夫正在熱烈追求十八歲的女孩,瑪麗也不為所動,就算丈夫用葡萄酒瓶砸她,她仍堅持留在家中。她接受丈夫一切缺點,始終不離不棄。

與瑪麗的婚姻生活,是海明威四次婚姻中最穩定的一次。

然而,在他後來出版的回憶錄《流動的饗宴》中,以充滿感情的懷念筆觸所描寫的,卻盡是無名時期與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的生活,顯示海明威心中永遠都為哈德莉留下一個位子。

事實上,在歷任前妻中,海明威只對哈德莉持續表達懷念之情,也曾後悔與她離婚,並不斷想像如果沒有離婚的話,後來又會過著怎樣的人生。

無法保持適當距離

依戀障礙者表現在人際關係中的特性之一,就是無法拿捏與別人的距離。不是離得太近就是太遠,無法與人保持適當距離。

有時與人非常生疏,即使花上好幾年也無法卸下心防,有時卻能很快與人建立起親密關係,又很快疲於太近的距離而結束關係。即使能夠保持適切的距離,一旦這段關係長久持續下去,又會因為太密切而造成彼此精神上的損耗。

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調節基礎,建立在每個人的依戀形式上。擁有不安全型依戀形式的人很難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也很難維持對等關係。

逃避型依戀形式的人,為了避免與對方的關係過於親密,人際關係總是流於表面而無法深入。另一方面,焦慮型依戀形式的人則無法拿捏與他人的距離,總會很快將他人拉入私密領域,動不動就和親近的對象墜入愛河或發生肉體關係。

至於同時混有逃避型與焦慮型依戀要素的人,在剛開始時會表現得非常生疏,無法與對方坦誠相對,可是,只要稍微提到一點私人話題,就很容易迅速拉近與對方的距離,兀自朝愛情方向發展。

作者|岡田尊司

精神科醫師、作家。目前擔任岡田診所院長。自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系退學,後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系,並於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高次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及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工作。著有《啟動心靈的對話》、《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夫妻這種病》等等。

本文授權轉載自聯合文學出版《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