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去餐廳也沒有「海陸雙拼」這樣的好康!荷蘭飲食文化,晚餐絕對少不了這顆…

2016-09-30 07:00

? 人氣

荷蘭,絕對是個啃馬鈴薯的民族,就像是我們米食文化,一樣米不只養百樣人,還可以創造出多樣萬貌米製品。馬鈴薯當然也可以一薯多吃,普通荷蘭家庭晚餐餐桌上出現率最高的國民美食Stampoot馬鈴薯泥(Ruben拔和小孩都很愛)、炒馬鈴薯片香脆口感倒不錯吃、烤馬鈴薯餅(口感像極了某速食店早餐配餐)這個好吃等級又更加分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說荷蘭飲食文化遠遠比不上台式餐點,但飲食均衡調配倒是很重要的一環。簡單來說,家庭晚餐主食通常只會出現一種,肉類或魚類,絕對不會兩種同時出現,就算去餐廳吃飯也不會有「海陸雙拼」這樣好康的菜單出現,再巧搭當季時令蔬菜及馬鈴薯、米飯、麵食類,就是荷蘭家庭的正統晚餐 !

有一個荷蘭冷知識,就是荷蘭文發音miehoen簡直就是神翻譯,因荷蘭文米粉發音和閩南語的米粉發音百分百相似度,當我第一次聽到我婆婆說米粉時,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想說誰教她說的,竟會說閩南語 !

後來發現除了米粉這一道神翻譯的民間美食,還有豆芽(tauge)、肉包(bapao)、潤餅(loempia)皆是。追溯到 17 世紀台灣與荷蘭文化交流下,荷蘭人在台灣的38 年裡留下了各式各樣的歷史印記與奇緣,因此很多特殊的荷蘭文發音及涵義與閩南語不謀而合,讓我倍感家的親切感。

布爾家的飲食革命

一向是肉食動物的荷蘭人(無肉不歡啊!)近年來飲食習慣風氣悄悄改變,就連全球連鎖知名速食店都大喊吃不消,食客日漸萎縮。其實「食育」可以就從自家做起,當黑心廠商將食品當成商品在販售,利潤是最大考量,但吃進肚裡卻是你我,甚至是下一代的外食養成。

現在,除了越來越多的荷蘭家庭都自己開伙(布爾家是天天開伙),飲食革命就從食材來源與種類來篩選變化。一向嗜肉的荷蘭人現在寧願多多將食材改變成魚類或素食類,牛油(動物油)就使用在煎牛排的必須裡吧!

一般家庭烹飪都用橄欖油來料理舖底,少一點油,多一點健康已是全球共識,食物不怕沒來源,而是改變吃法,如何吃出養身又美味,才是「食尚趨勢」!

老實說荷蘭飲食豐盛感,無法和台灣相比,但是每個家庭對於食物獲取來源都非常謹慎挑選、購買,包裝上的食品來源絕對誠實公布,政府把關與企業良心都是換取國民健康的基本要求。

布爾家餐桌上的幸福哲學

婚後搬來荷蘭定居,真正開始建家造家的行動,心裡最期待的大餐桌,就在尋尋覓覓下真實實現。它除了提供我三餐舒適方便的用餐氛圍,附加價值就是家裡新成員的加入與成長,天天和大餐桌密不可分。

孩子們從兒童座椅需一口口被餵食到自己用餐、創意塗鴉的勞作手作、樂高積木加工廠、習字練習、耶誕佳節室內燒烤、大雪紛飛時的台灣火鍋...所有點滴記錄無法抹滅;當家裡有重大決定與計劃時,也是我和Ruben拔靜心坐下互相商量規劃;有朋自遠方來或家庭聚會, 擺滿桌的盛情款待,就是布爾家家規之一,賓主盡歡!

餐桌,對布爾家來說絕對是生活重心與飲食印記,就連夜晚難得的一場消夜,就我和孩子們三人坐在飯桌前,開著一小盞昏黃桌燈細細品嚐從台灣阿嬤傳承下來的豬油拌飯。沒想到,孩子們愛死了,大兒子Rory絕對也是扒飯式吃法,一碗秒殺之後再來一碗,小兒子Ethan則說這是他吃過最好吃的飯了。

我們三人一邊滿足開動、一邊聽我訴說媽媽孩童時光有多麼喜歡豬油拌飯,於是Rory 跟我說:「媽媽~可否把食譜寫下給我,等我上了大學離家求學,也要自己做豬油拌飯,這樣就會想起家裡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及台灣的味道!」

Ruben 拔愛上台灣飲食文化

記得十多年前,Ruben拔第一次踏上台灣這片土地,也是他身平第一次亞洲旅遊,所有的一切對他來說真的就像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除了氣候差異甚大(每天汗流浹背,一天最少沖兩次澡),再來就是飲食習慣。

台灣人真是太熱情,舉凡家族或朋友聚會,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澎派飯局」,擺滿桌的精美佳餚,就是怕嬌客餓著了沒吃飽,大家拼命把肉啊、菜啊毫不保留通通夾入他的碗裡。Ruben 拔滿臉害羞直說,謝謝!謝謝!但是心裡直打哆嗦,天啊!這這...這根本不是我的菜 !

果真,2001年冬天第一次的寶島行,Ruben拔還是跟McDonald's(麥叔叔)、KFC(肯爺爺)卡麻吉。每每聚餐後就是往速食店報到,因為他根本沒吃飽,不過就是扒幾口飯和喝不停的飲料呆坐在餐廳裡等著散會,當時我倆剛剛認識,我還誤以為他食量小(哈)

接下幾年Ruben拔再來台灣就全因伊人在這方,他開始願意為愛嘗試道地台灣料理與路邊攤,把從沒使用過的味蕾通通打開,從一開始擔仔麵、蛋餅、珍珠奶茶、牛肉麵、炒飯、鳳梨蝦球...漸漸地接受度越來越廣,也越來越少去速食店打牙祭。

演變至今,Ruben 拔每回超市購物還會順帶一瓶醬油、青蔥、蒜、薑回來,布爾家廚房除了標準歐風料理輪番上陣,也越來越飄散出台灣味道,感覺就像是台灣家裡的媽媽味一般,連爆香油煙味都像極小時候的晚餐氣息,讓我更有「家」的依靠。

Ruben拔環境造就的廚藝與烘焙

當Ruben拔對我說他第一次接觸職場為16歲,就已經幾乎每天的專業職人生活,學校反而是交報告或是重大學測時才會露臉,就連上課時間也不固定,隨著選課或是學生程度不同,有些人甚至可以在家自學。聽他這樣描述,完全顛覆我的求學認知。

原來,荷蘭中學教育與腳步像極了我當時的大學生活,孩子進入荷蘭中學以後,學校便開門見山讓孩子選擇貼近自己熱愛的課程學問,目的就是在培養開發個人專長領域並深入觀察。教育體制已經在點滴挖掘個人亮點與價值,不論是更深入求學(為進入大學準備)或是專業職人(校外實習)的培訓,從 15、16 歲就已開啟 !

以Ruben拔來說,當上專業烘焙師傅是興趣也是夢想,教室裡粉筆灰塵他待不住分秒,但與麵粉為伍的中央廚房卻是大展身手的職業競地。從對烘焙熱情點燃到自我生命價值認定,即使烘焙師傅需日夜顛倒作息,他一點也不介意,有著明確夢想追尋,加上6張專業證照加持,一切辛苦都會幻化出無法言喻的夢想動力。

只是受到大環境無奈與一場意外,他必須將麵包師傅的職位黯然捨去,轉職其他工作。原想只是短暫暫別,沒想到這一別竟是十年冷暖,也結婚生子,夢想,是否還有再次追逐的契機?!

畢竟以Ruben拔的個性也不屬於商場上的爾虞我詐,工作絕對不是生活全部,家,才是成就感的來源。他說,唯有靠著自己雙手,憑藉著熱情佐味添料,家中廚房便是Ruben拔的魔法天地,在這裡他獲得更多自信與滿足,藉由烘焙/料理創作與居家分享,反而是紓解工作壓力的最佳管道。

終究,當年中學實習生,現今就快踏入不惑之年的高年級生,再度與夢想搭上了線,烘焙舞台就從自家廚房開始,現在請跟著Ruben拔一起動手做,以最溫馨、最居家的歐風日常,無須烘焙館,自家廚房就可以變化多國歐風烘焙與料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創意市集出版《歐洲餐桌日日美味:專業烘焙師為家人手作的66道麵包X蛋糕X塔派X餅乾X料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