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不去「台獨」縣市唸書,大學就要倒光了?數據看台灣競爭力真相

2016-09-29 11:49

? 人氣

對於陸生人數恐將受到兩岸局勢變化影響,私立大學協進會理事長、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反倒看得很開。他表示,短期研修生對大學而言「本來就是extra(多出來的)」,各大學應該從加強辦學績效、走出學校特色着手,才能建立長期而穩定的生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這波難以阻擋的陸生縮減潮,黃悅民下了註解:上一輩的恩恩怨怨就留在上一輩,只要年輕人有「看看對方、認識對方」的機會,將來才有可能學會真正彼此尊重。兩岸政府都應該體會到這樣的責任。

對比各大學的焦慮,前台大副校長、教育部新任政務次長陳良基在8月底大陣仗召開新南向政策記者會,宣示將招收境外學生焦點鎖定「東協加一」,目標在現有每年約2萬7000名東南亞學生基礎上,朝每年成長20%努力,希望在2019年搶攻5萬8000人東南亞學生赴台就讀。

陳良基強調,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跟陸生沒有關係」,完全是以地區發展產業需求來規劃。未來將統合僑委會、勞動部、經濟部、外交部資源,在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新加坡等國家設置教育據點,透過和當地的台商產業連結,設立技職產業專班、師資培育專班等,讓台灣技職學校替東南亞培育人才,作為台商四處征戰的後盾。

然而這股樂觀與自信,看在第一線面臨陸生人數下滑的大學只能無奈搖頭。丁仁方表示,台灣高教資源長期分配不均,呈現公立大於私立、高教大於技職、北部大於南部現象。即便新政府宣稱要以新南向政策對東南亞招收境外學生,丁仁方質疑:「新南向政策有辦法一下子就生出幾萬名學生嗎?」沒有短期替代性的政策,恐讓大學無所適從。

「孤臣無力可回天。」黃悅民感嘆,或許是對兩岸政治敏感度不夠,原本以為政黨輪替只會衝擊到觀光客人數,沒想到連學術交流也跟着受到影響。回顧陸生來台這幾年,常有陸生反應實際踏上台灣這片土地後,才發現台灣跟他們從小受到教育裏頭的印象,差距如此之大。

撇開陸生對於台灣大學的收入助益不談,多所大學校長、一級主管皆認為,兩岸年輕人交流絕對是利大於弊。對於這波難以阻擋的陸生縮減潮,黃悅民下了註解:上一輩的恩恩怨怨就留在上一輩,只要年輕人有「看看對方、認識對方」的機會,將來才有可能學會真正彼此尊重。兩岸政府都應該體會到這樣的責任。

特約撰稿人 游婉琪 發自台灣
原文標題:陸生這條「產業鏈」,520後會「斷鏈」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