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消暑也想保護地球,該怎麼辦?古人發揮他們的智慧,不插電也一樣大嗑冰棒、吹冷氣

2019-09-13 09:00

? 人氣

古人的消暑方式,可能跟你想的很不一樣。(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古人的消暑方式,可能跟你想的很不一樣。(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台灣的夏天總是又潮又濕又悶又熱⋯⋯真可謂「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你可曾想過,在「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沒有空調Wi-Fi、還不一定有西瓜的古代(西瓜於五代、遼宋時期才進口到中原),古人到底是怎麼過夏天的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篇Would You Magazine透過歷史詩詞,從食、衣、住、行,為您解密古人的避暑方式!

食|沒有冰箱,夏天照樣喝冷飲吃冷食

古人會在冬天鑿冰貯藏在地窖,夏天時就拿出來冰鎮西瓜、綠豆水等。在元代,人們用果汁、牛奶、冰塊等,調制而成元祖冰淇淋「冰酪」。

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忽必烈賞了他一支冰酪,馬可波羅回國後,憑記憶做出了山寨版冰酪。後來,英國人改造了這一技術後,把冰酪做成我們現在吃的冰淇淋。

衣|夏天穿搭三要素:薄、透、露

古代女子也是會穿得比較輕薄的。(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古代女子也是會穿得比較輕薄的。(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古人夏天衣服都比較薄、透。有錢人家愛穿紗,穿了感覺跟沒穿一樣,輕薄舒適又涼快。天氣熱起來,男子也愛「赤膊上陣」,女子則穿脛衣(開襠褲)。

到了唐代,民風較為開放,女子普遍喜歡薄、透、露的半臂裝(也就是短袖)還有袒胸裝來納涼。(請參考以下附圖,電視劇武媚娘傳奇。)

唐代民風開放,服飾尺度與現代相仿。(圖/擷取自Youtube)
唐代民風開放,服飾尺度與現代相仿。(圖/擷取自Youtube)

住|連電都沒有的古代,卻有中央空調?

冰鑒結構圖。(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冰鑒結構圖。(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剛剛提到的地窖裡藏著那些大冰塊,除了做吃的還可以怎麼利用呢?先秦時,出現了空調冰箱一體機,納涼與儲備食物兩用的的器物冰鑒。冰鑒一般分兩層,外層放冰,裡層放蔬菜瓜果,打開外面那層蓋子,冰塊融化的同時為周圍的空氣降溫。

 「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詩經·七月》

這可不是排水孔,是氣溫調節孔。(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這可不是排水孔,是氣溫調節孔。(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除了冰鑒這種小型的空調冰箱一體機,古人還有低配空調房

過去人們會在家裡鑿幾口深井,然後用些中間帶有洞的板蓋起來,把這個洞的蓋子打開,會令房間冬暖夏涼。人們還可將其當成天然冰箱,把食物放到井里保鮮。

你以為只有「低配空調房」?並不,其實還有高配版的!

高配空調房示意圖。(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高配空調房示意圖。(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高配空調房是怎樣的呢?這就要看貴族專屬中央空調——涼屋(或涼殿)。唐代宮廷涼殿多數傍水而建,利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把水運到屋頂,讓水從房檐流下並回到水池,形成水簾,通過這樣的水循環帶走建築的酷熱。

行|哪裡凉快就去哪裡!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到了清朝,皇帝就建了規模宏大的承德避暑山莊,在那躲避酷熱天氣。

而詩人們,往往用「意念」避暑⋯⋯(笑)

杜甫跑到了雲安縣:「避暑雲安縣,秋風早下來。」

李之儀:「避暑佳人不著妝。」

白居易甚至問:「人人避暑走如狂」、「何處堪避暑」?

楊萬里給白居易潑了瓢涼水,「避暑無藏身去處。」

然後繼續又潑了瓢涼水:「吾曹避暑自無處,飛蠅投吾求避暑。」

超怕熱的白居易,穿這麼厚沒問題嗎?(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超怕熱的白居易,穿這麼厚沒問題嗎?(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插個題外話,白居易是真的怕熱啊!!

白居易說:清風藏哪了,草樹也不動搖,我還是去佛閣吧:「開襟當軒坐,意泰神飄飄。」

:後來我又去了恆寂法師的禪房裡:「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

:怎麼還是熱,是我心不靜?聽說青龍寺北廊不錯:「望春花景暖,避暑竹風涼。」

:後來我又去府西亭納涼:「避暑府西亭,晚歸有閒思。夏淺蟬未多,綠槐陰滿地。」

:聽說李十一捨人的松園消夏不錯,去試試:「亂松園裡醉相憶,古柏廳前忙不知。」

:依舊是熱,到底《何處堪避暑》?「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

於是,白居易被唐代的酷熱的夏天逼成了一個十足的話嘮,不,是詩嘮

同場加映

以下開放詩人為我們示範機智避暑方式:

找個寺廟避暑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高適說:我去開善寺乘涼:「駕車出人境,避暑投僧家。」

劉禹錫說:都去寺廟了?那我也去翠微寺吧:「朱旗迎夏早,涼軒避暑來。」

找個湖避暑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杜甫說:去洞庭湖、君山吧,順便採摘:「青草洞庭湖,東浮滄海漘。君山可避暑,況足採白蘋。」

陸龜蒙說:我和皮日休在太湖,非常不錯:「遺名復避世,消夏還消憂。」

找個池塘避暑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杜甫又說:大家嫌洞庭湖、君山遠的話,要麼就近找個荷花池得了,坐船也涼快:「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

找個亭子避暑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岑參說:我正在陪封大夫在瀚海亭里喝酒,分韻作詩,我分到了「時」字,看我寫得怎麼樣:「軍中乘興出,海上納涼時。」

孟浩然說:我在南亭里,張七和辛大來找我,一高興喝醉了,岑公喝酒寫詩,我也來一首:「納涼風颯至,逃暑日將傾。便就南亭里,餘尊惜解酲。」

除了亭子,姚合說:登樓也得傍晚:「避暑高樓上,平蕪望不窮。」

找片樹林避暑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陸遊說:太熱了,整個「羸軀」都不好了,一到夏天我便「不在林間即水邊。」

辛棄疾說:何不來松樹林裡:「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閒去閒來幾度。」

司馬光說:來石榴樹下喝酒:「花下縱橫醉。」

找個竹林避暑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圖/取自Would You Magazine)

齊己說,還是禪庭蘆竹好吶:「避暑須臨坐,逃眠必繞行。」

葛天民說:我在郊外也有竹子:「竹疏身共瘦,湖近意先涼。」

感謝古人,今年盛夏,為我們提供了離開冷氣房,到大自然避暑的另一種風雅選擇!Would You Magazime善意提醒,記得多多補充水分,以免中暑啊~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Would You Magazine。(原標題:古代就有中央空調?白居易超怕熱?忽必烈是冰淇淋始祖?從詩詞裡的「食衣住行」了解古人避暑方式)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