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孝順,不是你的錯!心理師:回家陪父母過節「演戲」很累,不甘心別回去了

2022-03-15 14:32

? 人氣

當我的生命不再張牙舞爪時,於是我才可以感受到微風的清涼、欣賞到月色的柔美。就像今夜一樣。不管今晚是月圓月缺,其實都好,都很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迴響:你的故事同理了我

這篇文章放在臉書及部落格與大家分享,不到兩天,將近一萬多人點閱,並出現許多這樣的留言:「你的故事深深觸動我了。感謝你療癒了我。」

是的,不是每個人都心甘情願地想回家過母親節的。

「原來,如果不是出於心甘情願,我也可以不用回家過母親節。」

一位讀者深深被同理了,於是她做了一個決定:今年她不想回家過母親節了。因為,心裡有一個自己依然很不甘心。做完這個決定後,她說:「我感到無比的爽快,不用再演戲了,我自由了。」

還有人說,被困在與母親糾纏的關係裡多年,叫她痛苦萬分,但看到我的故事後,讓她找到了「解套」的方式。原來,我們要先愛自己。

老實說,我說故事並不是為了要幫助誰或療癒誰,我是為自己而寫的。但是,一人故事,眾人故事,我的故事,讓很多人看見自己、並得到同理與慰藉,這確實是我這些年來,一直在經驗的事。

慈悲,是在每個經驗裡學會愛自己

如拜倫凱蒂說的:

如果我遇到了困難,你幫我,我從中學到很多。

如果我遇到困難,你沒幫我,我從中也學到很多。

謝謝你幫我,謝謝你沒幫我。

如果有人可以這樣想,煩惱自然就得到轉化。

這就是對自己的慈悲,也是對他人的慈悲。

慈悲就是:以良善出發,重新去詮釋發生在你身上的每個「經驗」。

讓每個經驗,成為你生命的「養分」,而不是變成生命的「垃圾與悲哀」。

慈悲,就是善待自己。

請不要把自己當作是「全天下最可憐的人」,一直拿過去負向經驗、不斷折磨自己,這是自我虐待。

慈悲是:在每個經驗裡學愛,並心懷感激。

慈悲是:讓自己既使處在苦難中,卻依然可以活出生命的喜悅與光。

不管發生什麼事,統統「坦然接受」,這是一種氣度、一種人格,更是一種修為。

善待自己,是學來的。這是智慧。

這份智慧來自於「慈悲」,來自於你對自己的慈悲。

讓我們好好說故事,在故事裡,如實接納自己,接受「我就是這樣,這就是我」。此乃故事療癒的精髓。

在敘事治療裡,我們所做的「轉換」,就是改變「我們對自身經驗的詮釋」,進而讓生命故事得以「改寫」。

不管是接納、轉換或改寫,其實我們所練習的,不過是「自己對自己的慈悲」罷了。

作者|周志建

輔仁大學心理諮商博士、敘事取向專業訓練講師、資深心理師、諮商督導。「敘事私塾」帶領人。「自由書寫」推廣人。著作有《故事的療癒力量》、《擁抱不完美》、《把自己愛回來

本文授權轉載自方智出版《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