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金光布袋戲當然可以是學術

2016-09-04 06:40

? 人氣

金光布袋戲也可以是學術研究。

金光布袋戲也可以是學術研究。

經過八個多月的籌備,《金光布袋戲研究》第一期終於出版了,並已於網路和8/27-28台北花博的FF28售出約五十本,希望很快也可以在實體書店上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期的內容,除了發刊詞,只有三篇文章,但都甚具份量:

九天星落一瞬華的〈《墨世佛劫》劇情分析〉,40000字,不謹詳細分析了《墨世佛劫》共32集的結構與主題,而且開宗明義,將之置諸「新世紀的英雄史詩」這個文類,與1980年代後期至今的各種小說、遊戲、動漫作品並列,闡述它在現今這個市道之中可貴的意義與價值。他並未使用哪一派的學術理論,而是從頭打造出了適合的統計與分析方法,寫成了這篇文章。我在編輯、校對的時候,除了讚嘆其精彩,也很有一些興趣,想拿它去和我們中文系、戲劇系的同學師友較一較勁:人家這套自創的路數,與我們固有的劇評方法,比起來如何?又,他所提到的各種遊戲、動漫,我們老師一輩八成是聽都沒聽過多少的,我們這一輩或許看過、玩過,然而有多少人會把它和嚴肅作品等量齊觀,放在一起研究呢?他開始了。而我們的下一輩,或許從小就泡在這些東西裡面,那麼,我們是否也該補一補課了?

第二篇是我的〈墨家在現代創作中的復活〉,66000字,即之前在風傳媒連載的文章,整理增訂而成。成稿後我又搜了一下,網路文章中,還沒有人像我這樣拿出寫論文的勁頭來寫這麼多字;學術論文中,也還沒有像我這麼熟悉這些遊戲、漫畫的。現有的學界文章,談起這些在刻板印象中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總是隔著好幾層,帶過便算,甚至一點研討的意願也沒有。對此,我們只要信筆發揮,就能輕易超越他們了。希望將來可以很快有超越我這篇的文章出現。

第三篇是明鏡磨心的〈電視布袋戲在中國大陸的流傳史〉,12000字。這篇記敘文憶述了從1995年《霹靂狂刀》在一些地方電視台播出,到網路時代初期,大陸的「道友」建立了哪些論壇和交流方式,提攜新人,協力蒐羅台灣各家布袋戲的片源,又藉由cosplay、同人音樂創作等活動將布袋戲推廣至動漫圈以及圈外,甚至請到霹靂官方人員與老闆前來大陸舉辦聚會,直到近年視頻網站興起,霹靂正式授權播出,布袋戲不再是一個有進入門檻的、又只能在地下流傳的愛好。這十幾年的歷史,也是網路科技發展史的一個側面;這篇文章必然成為今後布袋戲同人文化研究者的必讀參考資料。台灣的道友,多年來,只要去錄影帶店或便利商店就能租到或買到正版光碟,讀一讀對岸道友曾經如何扭盡六壬來收集資源,雖然這無疑是盜版,但也會很令人感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