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瞭解你現在的痛苦」、「請節哀順變」對處於喪親之痛的人,千萬別說的13句話

2021-04-04 08:40

? 人氣

「節哀順變」是當我們面對「喪親」時,最常聽到旁人的安慰。喪親,是生命中很重大的變故,也是一生中每個人遲早都需要學會面對的課題,只是真正能敞開內心,盡情悲傷的人太少了,久了,我們的心靈累了病了,請學著給喪親的人一點時間,允許他們好好地悲傷和哀悼。

當我們摯愛的親友去世後,要如何協助喪親者得以善生是一項重要的生命功課。以下是我給大家一些讓喪親者得到善生的基本認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請別對喪親者說你瞭解他的痛苦

一個擁抱、一個誠意的微笑、一個握手、一個肩膀的輕拍,或遞上一些食物和飲料充飢,都比你說你瞭解他的痛苦要好,因為他的痛苦你無法體會,更無法瞭解。

2.請別要喪親者盡快走出親人死亡的陰影

儘管經過了一年,或五年,如果他每次談起死去的親人都還是憂傷的話,請你允許他擁有自己的憂傷。他其實只需要我們重複性的傾聽,並非我們的勸告。

3.請別告訴喪親者「每個人都會死,請節哀順變」

很多時候,不多說話反而是更好的存在與陪伴。如果他願意多聊,就多聽。和他共同分享對亡者的回憶、和他回憶你們和亡者的點點滴滴。如果他不願多說,請給他一個獨處的空間。

4.請別在與喪親者談話的過程中,刻意地迴避談論亡者

如果你願意的話,在亡者的紀念日(忌日或生日)以卡片或信件、電話、拜訪表達你對喪親者的關懷。在談話時,你也可以像亡者生前一樣直接稱呼他的名字。一同哀傷的人們更能安心地療癒彼此的失落。

5.請別鼓勵喪親者連忙移除亡者房間的遺物,或做出重大的生活改變(譬如:轉校、離職或者搬遷)

這只會讓喪親者需要花上更大的努力去調整自己的生活步伐。讓他用自己的步伐去決定他何時願意割捨亡者的遺物,去決定哪些是一定要留下的遺物來作紀念品。

6.請別把彼此的哀傷做比較

請別建議剛失去孩子的父母再考慮生個小孩,或提醒失去孩子的父母他們還幸運地擁有別的孩子。你的善意建議只能讓喪親者對你產生厭惡感,或自責為何無法如你所期待的那樣釋懷、開朗。這會讓哀傷的療癒過程愈顯困難。

7.你允許喪親者擁有獨處的空間

你不需要時時刻刻對喪親者表達關懷。悲傷也是需要獨處的。然而,有些時候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喪親者,而以此為藉口,將他孤立。

你可以試著邀請他:「當你需要我陪伴你的時候,不妨打個電話給我。」或者你可以再主動一些:「下週六晚上,我們吃頓晚餐吧!」然後你就必須要等待。如果他想要獨處,他會婉拒你的好意;如果他希望找人分憂,那麼我們的邀請或許就可以讓他有一個空間,去梳理他的哀傷。

8.如果喪親者對亡者存有遺憾與自責,請別做道德的法官

請別對喪親者的情緒反應做出價值性的批判或分析。請聽他說出心中的遺憾和自責。愈複雜的悲傷,需要愈多的時間和空間去療傷。

9.請別讓喪親者順應你所要求的方式哀悼

每個人有他自己哀悼亡者的方式。你可以建議,不過不要強求。譬如:你可以建議一同協助喪親者完成往生者的回憶錄、整理照片、完成亡者的未了心願、寫作或作詩悼念亡者等等。由喪親者自行決定他何時要哀悼亡者。即便他拒絕哀悼,也請你要允許他。

10.一般來說,男性的哀傷反應較不外顯,女性則有表達哀傷的能力

這並不代表男性的哀傷時間較女性短,有時候,男性愈是壓抑哀傷,愈可能導致痊癒的過程拉長。請鼓勵所有準備好的男性喪親者主動去經歷哀傷,讓哀傷的過程不艱困。

11.喪親者過於專注在工作是無法忘記悲傷的

雖然能夠再次投入工作是復原哀傷的必經歷程,可是過度投入工作而否認或抗拒哀傷時,我們就必須對喪親者多加留意。愈是延遲經歷哀傷,愈會在多年後冒出一種莫名的憂鬱,不斷地困擾其生活。

12.哀傷是不會隨著時間漸漸淡去的

哀傷並非以時間直線的方式消逝。面臨哀傷的喪親者心中有兩股力量:一股是想要復原的力量;一股是想要哀悼的力量。每一位喪親者都需要在這兩股力量多次的搖擺之中,來回掙扎,逐漸調適自己,進而找到一個能和外在世界連結的相處之道。主動去面對哀傷,復原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13.死亡結束的只是生命,而非關係

請別勸告喪親者把亡者忘掉,過一個嶄新的未來新生活。我們可以協助喪親者在情感上為亡者找到一個得以尊重和肯定的心理位置,並鼓勵喪親者在生活繼續前進的當兒,隨時依照自己的意願,回頭悼念亡者

讓離去的家人得到善終,讓彼此的關係得到善別,讓喪親的我們繼續善生。

祝福各位,祝福自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