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革命》選摘(2):《慾望城市》之前的單身女郎傳奇

2016-08-21 07:00

? 人氣

布朗的召喚也應證了她的單身女郎哲學:單身不在於婚姻以前的過渡位置,不在於少女婦女的實際年齡,邁入中年、走過婚姻的離婚女子與寡婦,同樣可以在中年享受單身生活,擁抱女性情慾,跳脫婚姻對自我身份的絕對定義。於是,透過這個專欄,布朗再次成功地以自己習慣的親暱書寫模式,建立起跨城市的單身女子聯盟。這一次,不只單身女孩被召喚,就連離婚女子與寡婦也全都站出來,共同掀起60年代的單身革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往後的十年之間,布朗寫下一系列單身女孩宣言。1963年,她出版了《慾望單身女子》的專輯版本《戀愛講座》(Lessons in Love),教導都會中的男男女女戀愛守則。1965年則以單身女郎的工作為核心,寫下《慾望單身女子》的續集:《慾望職場》(Sex and the Office)。1970年,她為了嶄新的70世代,改寫自己60年代的經典代表作,推出《慾望單身女子》的升級版――《新慾望單身女子》(Sex and the New Single Girl)。(註2)

短短十年之內,海倫.葛莉.布朗成為美國百年女性歷史中形象最鮮明的單身教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慾望單身女子》曾有電影版,而布朗也曾經可能早《慾望城市》三十年,就掀起美國電視史上的女性情慾浪潮。華納兄弟曾試圖將布朗的經典作品搬上銀幕,而一九六四年也確實推出一部名為《慾望單身女子》、女主角與布朗同名的電影。可是,這部電影並非基於布朗的著作,而是小說家海勒(Joseph Heller)根據劇作家霍夫曼(Joseph Hoffman)的《談情說愛》(How to Make Love and Like It)改編而成。這部電影空有布朗的名字,沒有布朗的點子。

布朗因此決定著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單身女孩故事。她根據自己早年的單身生活,寫下情境喜劇《單身珊卓的異想世界》(The Single Girl Sandra),大膽向電視台提案。在這部情境喜劇中,布朗一手打造出全新的單身女郎生活。珊卓.史隆(Sandra Sloan)是居住在大都會中經濟獨立的單身女孩,她擁有自己的公寓,在這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中探索不屬於60年代的情慾自由。她是60年代的艾莉.麥克比(Ally McBeal),穿越時空30年的凱莉.布蕾蕭。《單身珊卓的異想世界》就是60年代的《慾望城市》。

也因此,布朗的電視劇本遭到否決。在女性角色必然與婚姻家庭連結的60年代電視史中,她的劇本來自未來,並不屬於當下。她走在歷史之前,早了別人整整三十年。直到70年代,一部主打單身女子生活的情境喜劇《瑪麗泰勒摩爾秀》(The Mary Tyler Moore Show),才由CBS電視台推出。1996年,《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重新發明了單身女郎(singleton)一詞,帶起了90年代的單身女郎書寫。兩年後,由達倫.史塔一手打造出的《慾望城市》,隨著女性情慾的強勢崛起,創造出新一波的慾望單身女子浪潮。這群又被稱為「後女性主義」的都會少女,原來始祖正是海倫.葛莉.布朗。(註3)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