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國外工作、求學?先別急!你畫過這3個同心圓了嗎?

2016-08-15 16:05

? 人氣

編按:討論問題時,大家都知道可以用「5W1H」來分析;而在討論人生規劃的時候,好像就比較少人用這個方法來分析、找到自己的初衷。這篇文章將分享,善用3個同心圓,找到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

你會不會登上未來時代雜誌封面,就看這三個同心圓了!

上週三,我幫一個學生做免費評估,針對學經歷討論MBA落點,我都會問想要申請MBA的人,為什麼想要申請?那個學生回答:「我想要做管理顧問。」我再問他為什麼想做管顧,他說他聽朋友說過工作內容,聽起來「滿有趣的」,我問他哪裡有趣,感覺他沒有太多想法,停頓了很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這種情況不少見,對於只是在諮詢階段的學生,我也都會很「手下留情」,但是和我合作過的學生、經歷過模擬面試的學生就知道,如果只是因為想做管顧、想出國工作、想與世界菁英為伍,就要申請MBA,那就算我現在手下留情(我不會,我會一直逼問你),到面試也會被打槍的!

為什麼?因為做管顧、想出國工作、想與世界菁英為伍,這些都是"what",不是"how" or "why"。

申請MBA,先找心中的三個同心圓(或許做每件事情都是)

一旦我和這個諮詢的學生開始合作,我會反過來問,我不會只問他MBA畢業後想要做什麼,我會問:你在乎什麼?你人生理想要完成什麼?很多人是「想要改變世界」—哪個部分的世界?環保?教育?政治?或者有些人想要「幫助別人」—幫助哪種人?窮人?開發中國家的人?這些都是好的問題、好的方向;這些是同心圓最核心的"why"。你甚至要知道你為什麼要改變教育,幫助窮人,因為那是未來你在受阻時,讓你繼續前進的動力

知道要改變教育,那要怎麼改變?這時候我們討論"how",改變教育需要工具,因為有策略的進行才事半功倍;改變教育需要人脈,希望連結西方的教育思想到亞洲的教育體制;改變教育需要先有影響力,因為政府體制下的教育最難改,有影響力就或許可以影響政府。這是同心圓中間那層"how"。

你要想清楚大方向(why)以及所需要的能力(how),再往下走。

再來才是聊到,或許歐美MBA是其中一個途徑,可以讓你建立東西方人脈,或許管顧業也是其中一個途徑,我會先和他解釋管顧這份工作是什麼,舉例讓他知道,企業客戶有什麼疑難雜症,管理顧問怎麼抽絲剝繭、做分析、給建議,所以管顧業可以訓練他做任何事情可以有策略導向,或許做到管顧業的高層,就能有政府影響力,進而投入教育業,這是釐清同心圓的最外層—"what"。

我發現,大概八成以上的學生,都有"what",或許有"how",但很少人有 "why";我也發現,每年申請上Harvard、Stanford、Wharton這些頂尖商學院的學生,幾乎都有"why",或許比較模糊,但是他們從大學以來,一直都有一個核心思想,做許多事情也是圍繞這個核心。也難怪Stanford萬年不變的第一題essay是"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and why?"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