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小到大不敢違逆父母,後來竟開始失眠、憂鬱、自殘…醫生揭失去自我的「乖小孩」有多慘

2019-07-31 15:25

? 人氣

前一段時間更突破的和朋友一起出國5天,去了一趟港澳,雖然旅途不遠,但她雀躍的表示,好像找回了18歲像小女孩的自己,有美夢成真的感覺。諮商了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如今她不僅失眠問題順利獲得改善,每次回診笑容越來越多、更有自信、更開朗,療程也順利告一段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孩子有過度壓抑情緒問題嗎?3表現指標看出端倪

看了上述案例的故事,你是否也替她終於能回活出自己的人生,感到鬆一口氣呢?溫閔凱醫師表示,其實類似因父母過度管教、控制,而導致孩子為了成為家長心目中「乖小孩」、「完美小孩」形象,而失去自我、空有一副軀殼的案例在我們日常生活週遭比比皆是。

究竟不想讓孩子過上缺乏自我的人生,做爸媽的該怎麼做才對?又要如何看出孩子有沒有過度壓抑自我的傾向呢?溫閔凱醫師指出,家長可以從3個表現指標看出端倪。

指標1/社會人際關係較差:個性安靜、話不多,在進行人際互動時屬於被動的一方,團體活動時經常一個人坐、人際關係不佳。

指標2/有情緒障礙問題:容易緊張、焦躁,或是容易哭、情緒歇斯底里,容易哭、感到憂鬱悲觀。

指標3/出現行為異常:有拔頭髮、摳手、咬指甲、尖叫,甚至是經常尿床、夢遊等行為異常。

建議爸媽們不妨可以試著,在遇到孩子犯錯時,先延後情緒的發作,嘗試引導、正向鼓勵孩子表達情緒、意見,聽聽看孩子怎麼說。(圖片僅為示意,非實際當事人)(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建議爸媽們不妨可以試著,在遇到孩子犯錯時,先延後情緒的發作,嘗試引導、正向鼓勵孩子表達情緒、意見,聽聽看孩子怎麼說。(圖片僅為示意,非實際當事人)(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不教出失去自我主見的「乖小孩」 從小鼓勵孩子表達情緒、想法是關鍵!

想要避免上述問題發生在孩子身上,父母一定要改變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在面對孩童犯錯時,別急著說教、責備、打罵他們,不給他們解釋的機會。這樣的教養方式多半只會換得孩子崩潰大哭、短暫屈服;除了可能孩子聽不下去外,長期下來更可能教育出不敢表達自我想法、意見的小孩。

建議爸媽們不妨可以試著,在遇到孩子犯錯時,先延後情緒的發作,嘗試引導、正向鼓勵孩子表達情緒、意見,聽聽看孩子怎麼說。試著傾聽孩子的感受、想法,會讓你有更多的機會進一步了解他的內心。尤其是,對於未滿學齡前的孩童,講孩子想聽的話,不要講大道理,更是有效讓孩子理解問題的好方法。

譬如,幼稚園大的小朋友老是不乖乖睡覺,與其每天追著孩子屁股大吼:「不趕快睡明天會起不來、趕不及去學校而遲到。」對於小孩來說,遲不遲到對他一點都不產生影響。建議爸媽們不如試試看換個角度、說法,像是:「我注意到你還想玩玩具,但我們再玩3~5分鐘就休息好嗎?玩具也要休息啊…」、「如果遲到明天就見不到幼稚園裡喜歡的朋友…」等等,試著多練習幾次,爸媽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比你想像的好溝通。

【醫師小叮嚀】:

除分享自己的臨床經驗、親子教養秘訣,溫閔凱醫師也提醒,不論是孩子或者是民眾本身。如果發現有無法表達情緒、自我意見的問題,卻遲遲難以改善,不妨可試著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專業諮商心理師協助,就是有助找出問題點,成功活出自我方式!

文/洪毓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她,40年來總是敢怒不敢言,「乖小孩」軀殼下的自我還存在嗎?)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