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簽證拯救6千猶太人,卻承受汙名半世紀、到死後才被平反!揭「日版辛德勒」杉原千畝

2019-07-29 17:50

? 人氣

杉原千畝被譽為「日本辛德勒」。(圖/取自杉原記念館)

杉原千畝被譽為「日本辛德勒」。(圖/取自杉原記念館)

今天(7/29)的Google首頁上出現了一個日本人,他是杉原千畝,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冒著失去工作和性命的危險,選擇發放日本過境簽證給猶太人,拯救了超過6000名受到迫害的猶太難民,而今天是他逝世的33周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戰期間,受到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紛紛為自己尋求生路,無奈德蘇的戰線緊逼,很快地佔領周邊國家,立陶宛、捷克等地的猶太難民只剩下取得其他國家的簽證,才有可能活下來,然而與此同時許多國家也發佈了拒絕發放簽證的命令……

(圖/截自google)
(圖/截自google)

「他們想要離開,我就給他們需要的簽證」

杉原千畝在1939年出任立陶宛日本領事一職,本就重視人道主義的他還曾不滿日本關東軍在中國的暴行而辭去滿州國外交部的職位。杉原千畝一到立陶宛就遇上了大量猶太人想要趁著蘇聯完全控制立陶宛前,向國外領事館申請臨時簽證逃離,而蘇聯要求各國在立陶宛的大使館和領事館全部都要關閉。

「其實那是一種任何人在與難民面對面,看著他們眼淚盈眶地哀求時會產生的情操。你會忍不住同情他們,他們甚至絕望地想要親吻我的鞋子懇求。」

日本作為與德蘇友好的國家,自然對這些猶太人百般刁難,初來乍到的杉原只見領事館外面的猶太人一個個哭泣的臉龐而心有不忍,便不顧日本政府反對,私自發放過境簽證給這些難民。他總共發了2000多份的簽證,一份簽證可以讓一個家庭離開,算起來他可能拯救了超過6000名的猶太人,幾乎占了立陶宛猶太人的1/3。據說,他在被上級調離的時候,仍在火車站為難民簽發簽證,能多發一張是一張。

「救人命不會是一件錯事」

1945年日本投降後,杉原千畝淪為戰俘,跟家人在歐洲的收容所待了一年,回到日本後,又被日本外務省誣陷他透過發放簽證跟猶太人有金錢交易,有貪污的嫌疑而將他免職,不但毀了他的名聲,更是讓他全家人過上困苦的生活。

直到1968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猶太國家以色列開始尋找這些曾經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出手相助的「義人」,只是日本政府的回答是「查無此人」。1985年,以色列政府向所有曾幫助過他們的人頒發「國際義人」,其中也包括杉原千畝,只可惜他已經重病在床而無法遠行,隔年就因心臟病而逝世了。

當他被問到,當年怎麼會冒著危險發簽證,而他回答:「因為那些難民也是人,而他們需要幫助,我認為這是正確且應該做的事,救人命不會是一件錯事。」雖然他在以色列及國外都享有公開榮譽,但他在日本國內卻始終保持低調,直到以色列駐日大使和曾經受他幫助的猶太人代表團千里迢迢飛到日本參加喪禮,這才引起日本人的重視,2000年日本外務省設立紀念碑與紀念館,之後也有以杉原為主題的電影與電視劇出現。

隱藏了半世紀的英國辛德勒

1938年英國政府批准允許無成人陪伴的17歲以下猶太難民進入英國,只要他們找到願意收養的家庭和交付50英鎊保證金就可以遠離納粹的威脅,這項政策聽起來極為大度,但實際上政府辦事效率低落、宣傳不到位,進度緩慢。但是德軍不斷入侵,在捷克跟朋友一起救助猶太難民的尼古拉斯.喬治.溫頓實在焦急,便返回英國為布拉格的孩子們辦理所需的手續。

同樣是猶太人的溫頓自認幸運,父母早在他出生前移民英國,所以他更積極地拯救這些孩子們。回到英國後,他早上在交易所上班,下班了就開始為所有登記的猶太孩子製作個人信息卡片,並為他們找寄養家庭,令他意外的是有很多好心人家都願意收養這些難民兒童。可是大筆保證金和難民的旅費仍需要募集,最後在溫頓倒貼一大筆資金和其他志工的協助下,成功安排了7班火車從捷克接走669個孩子。

只是最後一班原定1939年9月1日出發、載有250名兒童的火車沒有從捷克開出來,因為二戰已經爆發,德國封鎖了邊境,這班火車就只能開向了難民營。因為沒有救出這最後一班車的孩子,這件事成為了溫頓一生最愧疚、最遺憾的往事,也或許是因為如此,二戰開始之後,他便把所有關於救助猶太難民的紀錄、名單與孩子及其父母寫給他的信收進一個大箱子裡,不願再提起。

直到半世紀後的1988年,溫頓的妻子在打掃時無意翻出了箱子,發現這段驚為天人的往事,將資料交給BBC,這才讓溫頓獲得英國表揚,更被譽為「英國的辛德勒」。

二戰前後,納粹對於猶太人的不人道迫害讓人氣憤難耐,但即使在戰爭的混亂中,仍有許多人願意為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猶太人伸出援手,辛德勒雖然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但絕不是僅此一個。像是過去中華民國外交官何鳳山也是不顧上級反對,在維也納發了近2000張的生命簽證。

還有許多「XX國的辛德勒」,在戰爭期間展現了人性的溫暖,沒有他們散盡家財、視死如歸地搶救,這世上可能會有更多人因這場人類浩劫而死去,即使現在已經過了七八十年,仍然值得世人永遠紀念他們。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佳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