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關心為何只會徒增焦慮?精神科醫師指點:一招避開思維陷阱、正確處理焦慮,教你安心

2019-07-28 08:30

? 人氣

焦慮是用以判別不安全狀況的一種示警情緒,要處理焦慮情緒,首先要讓自己感到安心(圖/Unsplash)

焦慮是用以判別不安全狀況的一種示警情緒,要處理焦慮情緒,首先要讓自己感到安心(圖/Unsplash)

編按:「焦慮」是用於通知我們「尚未確保安全」的一種情緒,而除了自己內心生成的焦慮感,要如何處理他人的焦慮情緒也是一大挑戰。本文作者整理了幾種應對他人焦慮感的操作方法,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這裡要介紹幾種對於焦慮的迷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迷思1:對方向我們表明焦慮後,我們應該要陪他一起焦慮。

當有人對我們表達他的焦慮之情,有時候我們也會變得焦慮。這種情形很容易被誤解成:「因為跟對方產生了共鳴,所以算是好事。」

徒增焦慮的關心

當對方向我們表達他的焦慮時,我們常會接二連三地詢問或建議:「那你做了○○沒」、「你問過XX了沒」,這些都是我們自以為要消解對方的焦慮所採取的行動,但其實採取這種態度,反而會讓對方更加焦慮

我們的詢問或建議,雖然有可能出現足以拯救對方的良方,但其實可能性極低,絕大部分都是「要是做得到早就做了」、「因為焦慮,根本做不到」的內容,只會煽動對方燃起「果然非那樣不可嗎?我果然是那樣懦弱的人啊?」這種焦慮罷了。

如果你有對方需要的資訊,不要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而是用「我知道有這些資訊,我陪你一起去聽聽看好嗎?」的方式陪伴他,我想情況就會很不一樣。展現出你願意陪伴的態度,就能令對方安心了。

反之,如果立場倒過來,當自己訴說焦慮後,對方拋出一連串的詢問和建議,這時我們就要了解:「啊,這個人也變得焦慮了。」還是不要向他尋求安心比較好。此時可說:「我自己再想想看好了。」盡快結束這個話題才安全。

迷思2:感到焦慮後,就要在腦中嘗試消除焦慮。

「最近他好冷淡,讓我很焦慮。是不是我說了什麼過分的話?或者,只是他太忙了?該不會是喜歡上別人……」像這樣在腦中東想西想,任誰一看都會覺得:「哪裡不對吧?」

當然,有時候這麼做,的確能讓事情順利進行下去,因為整理思考方式具有消除焦慮的作用。如果只是輕微的焦慮,或許你會發現:「什麼?原來換個想法就好了。」因而冷靜下來。不過,若是焦慮的程度太強烈,僅在腦中左思右想的話,可能引發連鎖的不安想像,以致徒增焦慮。

思維模式的陷阱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強迫觀念」。這種思考方式潛伏於每個人的大腦中,以「如果……的話,該怎麼辦?」的形式呈現。

「啊?我上鎖了嗎?(如果小偷跑進去,該怎麼辦?)」「我忘記關瓦斯了?(如果發生火災的話,該怎麼辦?)」等,這種思考本身便帶有喚起焦慮的性質。於是,你跑回家確認是否上鎖和關瓦斯,結果上班遲到;更嚴重的話,可能因為往返好幾次,最後沒去上班。嚴重到這種程度,就有可能是罹患「強迫症」了。

就像上述這樣,如果只在腦中東想西想的話,焦慮很容易膨脹起來。與其這樣,更好的方式是,找個讓人安心的人談一談

前面也稍微提過,當在可安心的環境中與人談話,焦慮就會減輕。如果沒有可說話的對象,就寫在「親友筆記」上吧。把自己對於什麼事會產生焦慮、這種事究竟頻繁發生到什麼程度……等問題都寫下來,然後以親友的眼光重新反省。

反省後,或許你的結論就會變成:「這種時候沒必要那麼擔心吧?一直都進行得很順利啊。」或者:「這裡的確令人擔心,但這屬於『只能默默承受的焦慮』啊。」利用這種方式,可以讓你擺脫一直被焦慮吞沒的狀態。

總之,不要讓焦慮悶在大腦中,要把它趕出腦外,這是消解焦慮的鐵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遠離!傷人傷己的情緒風暴》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