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灣可能是全世界擁有傳統藝術美術館密度最高的地方嗎?

2016-08-09 07:30

? 人氣

03.JPG
嘉義笨港水仙宮桃園三結義(照片由郭喜斌提供)

連續三集的「鍾馗嫁妹」

在談到最特別的廟宇壁畫故事時,郭喜斌認為,由不同大師前後分別創作且連續三集的「鍾馗嫁妹」系列,令他印象最深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鍾馗嫁妹」是台灣廟宇中相當常見的壁畫故事,一般而言,該幅壁畫多位於廟宇主位的虎邊,依據左青龍、右白虎及左進右出的概念,「鍾馗嫁妹」的「妹」字,指的是鬼魅的「魅」,意指把不好的東西送出去。

台北市保安宮正殿後方有幅潘麗水所繪「鍾馗迎妹回娘家」壁畫,裡頭畫著鍾馗妹妹結婚在多年後,帶著小孩回家看望老媽媽,其中外甥拉扯著鍾馗的鬍鬚玩耍,相當逗趣。郭喜斌原以為「鍾馗迎妹回娘家」係潘麗水自行創作,後來在造訪台南大天后宮後,意外發現其中有幅陳玉峰大師所繪的「甘為甥作馬 慈愛語終南 試問歸寧宴 曾經鬼肉啖」的壁畫,畫面上由鍾馗將外甥扛在肩上、手拿著鈴鐺,旁邊還有幾個小鬼,有的挑擔、有的則反手被綁住。

由於陳玉峰老師的詩詞及構圖,讓郭喜斌相當興奮,進而考證了潘麗水與陳玉峰兩位大師創作的先後順序。就時間序而言,位於台南大天后宮的「甘為甥做馬」乙圖創作於民國40幾年,較創作於民國60幾年的台北市保安宮的「鍾馗迎妹回娘家」為早。而就概念而言,則是一脈相承的鍾馗妹妹出嫁及回娘家系列。

04.jpg
嘉義笨港水仙宮桃園三結義(照片由郭喜斌提供)
05.jpg
台北市保安宮潘麗水所繪之鍾馗迎妹回娘家(照片由郭喜斌提供)

體認到自己的使命

原為大同公司員工的郭喜斌,由於產業外移、公司精簡人力,戲稱自己是分批下車的其中一員。基於個人興趣的緣故,郭喜斌在大同公司工作期間,利用工作閒暇,參加保安宮古蹟解說的訓練課程,有次意外地拜讀了篇保安宮研討會的論文,依照論文內容,按文索驥,一一找出文中所述保安宮所有的裝飾藝術,從此一頭栽進台灣傳統裝飾藝術觀察者的行列。

近年來,郭喜斌一連出了幾本書講述台灣廟宇裡的裝飾藝術,像是「聽!台灣廟宇說故事」及「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等,也開始接到許多非利組織或小學邀約,希望郭老師能到學校裡啟蒙孩子們對於裝飾藝術的涵養。為了讓小朋友們有切身感受,郭喜斌在赴小學講授課程前,特別到小學附近的宮廟拍攝照片,沒想到竟然讓他發現,許多宮廟開始出現可怕的雷同錯誤,像是原應為「昭君和番圖」竟然變成「西施和番圖」,王「羲」之變成王「義」之等等。

郭喜斌表示,民國50-60年代以前的廟宇裝飾藝術,多由師傅在現場做或在廟埕手工打造,對於文本與藝術相當講究,即便是寫錯字,也只是一兩件作品寫錯。但現今的廟宇裝飾卻不甚講究,已不再強調過去龍邊與虎邊不同的構圖,有的廟宇還用同一張圖的翻圖。再加上,現今的廟宇裝飾藝術多由工廠大量製作,因此只要一有錯,就會出現全台灣好幾處廟宇裝飾藝術皆錯的笑話。

「我終於知道自己的使命」浸淫台灣傳統裝飾藝術 18 年的郭喜斌眼睛發亮地說。由於聚落內的廟宇是集合地方眾人之力與血汗錢而成,廟宇內的裝飾藝術之美,更使得廟宇成為民眾居家附近的傳統藝術美術館,堪比米蘭大教堂。

因此近年來,郭喜斌開始透過網路、臉書等新媒體的運用,在不指涉廟宇名稱的情況,一一找出這些錯誤,進而呼籲民眾及周遭的朋友,回去家鄉聚落的廟宇檢視有無類似錯誤,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投入在地文化自信與認同的行列,建立在地文化尊嚴。

令人振奮的是,已有廟宇在整修時從善如流地改正了這些錯誤,像是位於雲林縣水林鄉蕃薯厝順天宮,十幾年前整修時曾出現些許錯誤,廟方在近兩年的整修中,從善如流地改正了這些錯誤。

郭喜斌說,這顆種籽已經播下了,未來希望能藉由更多人的散播,讓台灣傳統藝術觀察與監督能夠成長茁壯。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原標題:你知道全世界傳統藝術美術館密度最高的地方在哪裡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