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分發,葬送多少國家人才?他14歲開始跟拍同學7年,看見最殘酷真相!

2016-08-09 17:51

? 人氣

(圖/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Facebook)
而對不擅長考試技巧的他,沒有走出升學體制的勇氣,只能在主流價值中隨波逐流...(圖/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Facebook)

擁有特殊天份的孩子,最後還是被考試制度吞沒,沒有任何一人能在大型考試有亮眼表現,也沒有任何一人進入頂尖大學。立安和興豪最後選擇離開原本考上的學校,遵循規則的雨萱、沛玲則走入私立大學,即將畢業——幾人後來的去向,彷彿是這套升學規則的縮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4歲導演為取材下海考基測,卻也迷失自我…

而《學習的理由》導演逸帆,在親眼目睹這些原先各自散發著光芒的摯友們,逐漸被考試制度吞沒,自己也決定親身挑戰。

逸帆立志在22天之內考上建中,同時拿著攝影機拍攝自己,企圖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完美,甚至將攝影機裝在包包裡潛入升學補習班,只為捕捉完美畫面。本來只想體驗,卻也不小心落入追逐數字的陷阱,開始對分數斤斤計較:「這樣每一科只能錯一題」、「400分、400分……」

(圖/青醒@youtube)
楊逸帆把攝影機放在包包裡,偷偷潛入升學補習班拍攝電影素材(圖/青醒@youtube)

「楊逸帆,原本那個你去哪了?」在老師的沉痛指責下,逸帆才領悟,追求分數只會讓少年忘了夢想、失去自我意識。

嘗試過「正常的教育體制」後,楊逸帆毅然決然離開高中、離開大學,選擇重回自己的道路,他親自走訪全台灣,正如同拍攝紀錄片的初衷,努力探索如何教育的問題。

(圖/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Facebook)
年僅21歲的《學習的理由》導演楊逸帆。(圖/學習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Facebook)

到底為什麼要學這麼多東西,你知道答案嗎?

幾乎一題也不能錯才能上好學校,國中生需要多少時間來面對這樣慘無人道的遊戲規則?成長歷程中孩子們總是毫無意識、半強迫地走入競逐分數的戰場,碰到大型考試也只能「先讀了再說」,哪怕那些三角函數、歷史年份,出社會以後半點用不到。

成年以後,我們更是失去熱情、失去思想的自由,成為被禁錮的靈魂。《學習的理由》不僅是探討教育議題,更是透過青少年的視角,讓我們回味自己的成長歷程,也能夠喚醒那個曾經對世界充滿熱情與渴望的自己。

(圖/青醒@youtube)
在競逐分數的同時,你得到了什麼?(圖/青醒@youtube)

如果可以重來,你希望年少時期是個有個有意義、充滿希望的快樂童年,還是會仍然選擇這條分數高、選擇多、追求成績之路?

楊逸帆的答案是:「如果能選擇,我不要拍這部片,而是換回孩子們充滿意義與快樂的童年時光」,那麼正在求學路上的你,又或者是已經是孩子的爸媽的你,答案又是什麼?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伯璿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