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同志,我接住了差點被生母打掉的孩子」他用最真摯的愛,證明當同志的小孩多幸福

2019-07-18 16:33

? 人氣

如今Andy跟過多部當紅中國電視劇劇組,擔任造型師一起在各地工作,成功達成自己的夢想,兒子也國中畢業了,結果兩人還沒團聚。他笑說,可能兒子成績表現太好了,「所以我在哪裡也沒關係了,因為我知道他有更專注的事情要做了(打網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受訪者提供)
(「兒子一直都是我的驕傲。」Andy(左一)和兒子(右一)的自拍照。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只有自己的觀念錯誤,才會教壞帶出來的孩子。」

如今台灣同婚終於通過了,但在法律上仍有不足之處,尤其在收養這塊,異性戀配偶可以共同收養小孩,但同性戀卻不行。這背後有很多推測與懷疑,說這樣會養出更多同性戀小孩、會讓孩子在校園中被歧視等等,面對這些說法,Andy無奈地說:「你們瘋了!」

他的兒子就是一個例子,「他就是同志帶出來的孩子,成績這麼好,你會覺得他會因為他爸爸是同志就變成另外一個人嗎?那難道你會因為是他爸爸,所以特地去學校穿高跟鞋嗎?沒有人會去改變他。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的觀念錯誤,才會教壞帶出來的孩子。

Andy是在基督教環境裡成長的孩子,小學就發現自己喜歡男生,但礙於環境因素,一直到退伍時才跟敢跟家人出櫃。當時他在兵營裡,一邊手握著投幣式電話的聽筒,一邊哭著向大姐出櫃,結果才發現其實家人早就都知道了,「他們還是很愛我啊。」他說自己還是基督徒,只是也沒很虔誠,「我去教堂時,難道你們真的要把我趕出教堂嗎?只因為我是Gay?那你就違反了聖約翰福音,你的愛呢?愛在哪裡?你應該用愛去接納、關懷別人,而不是去排斥別人。」

「至少不再有孤兒」

處處透露著自信又樂天情懷的Andy,經常透過網路跟兒子聊天,無時無刻都會給兒子滿滿的鼓勵,現在Andy也有新的夢想。「我的保險受益人都是我兒子,現在的夢想是在台灣買房子,登記在兒子名下,搬回來可以跟他一起住,還有我全部的財產以後也想給他。」面對現在的司法體系,雖然Andy知道自己的情況可能可以透過近親收養解決,但也怕自己因為男同志的身份,加上單身又在中國工作,收養評估不易過關,「如果財產無法給我兒子,那我就全部捐出去做公益。」

Andy雖然沒有配偶,也不是透過傳統收養機制得到孩子的,但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讓社會知道:同性戀配偶與異性戀配偶一樣都能把孩子好好的帶大。盼台灣法律接下來也可以讓同志配偶能共同收養小孩,能慢慢弭平社會對同志家庭、小孩的偏見,他套一句他說過的話,也是他所做的事,「至少讓這社會不再有孤兒。」

後記:

台灣同婚專法仍未完足,包括跨國同性伴侶的婚姻仍有國籍限制、與伴侶的家人之間無姻親關係、同志伴侶只允許繼親收養(限收養伴侶「親生」的小孩)等,這些差異都再再地提醒著這社會——同志伴侶的「家」不一樣,但究竟為何需要做出這樣的區別?

答案或許就是這社會對同志家庭仍有許多不了解之處,甚至對「家」的想像仍是核心小家庭、一夫一妻的模樣,面對反方不斷宣稱同志家庭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不禁就讓人更想追問:究竟對孩子來說,「家」的功能為何?

透過Andy的故事,我們能感受到一個「家」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愛與陪伴,而親情則是透過生活的照顧、互動,才能建立起羈絆和情感,無關父母親有幾個,無關他/她們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也無關彼此血緣是否相同,每個家都是獨一無二,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給予愛和包容,讓每一位成員都能順利地成長茁壯,當哪天穿梭於社會中感到疲累的時候,能有個稱之為「家」的地方成為避風港。

(原標題:「我是男同志,我接住了差點被生母打掉的孩子」)

作者介紹│賴怡君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專員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