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猜想自己小孩可能是同性戀…心理師:孩子的表現,父母不該贊同或不贊同!

2016-08-15 10:32

? 人氣

接受,不是勉強為之,而是主動擁抱孩子的一切

接受,經常被視為一件被動的事,這是個天大的誤會。「接受」不可能只是個理智上的決定,我們全副身心都必須投入才能辦到。我想要強調的是,「接受」絕對不是一個不得不的被動行為,而是一個積極主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下面要跟讀者分享的例子,可用來說明這種「接受」會如何進行。這是發生在約翰與愛麗絲夫婦,以及他們那個跟一般男孩不同的兒子傑克身上的故事。傑克是個安靜、充滿文藝氣息的孩子,對體育或吵鬧的遊戲一向不熱中,他偏愛藝術、跳舞,從他年幼開始,父母就得忍受愛子被同儕圍攻的情景。他們曾設想過兒子可能是同性戀,但他們並不想因為兒子的陰柔特質就貿然將他定型。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掙扎,想要他變得像大部分男孩一樣,但他們仍將自己的憂心放在一旁,用心培養兒子的音樂與舞蹈愛好。他們在一旁默默觀察、等待,而傑克也開始綻放自己「如其本然」的天性,成長為一個情感細膩、善良的男生。

約翰與愛麗絲夫婦打定主意,如果傑克真是個同性戀,他們也會讓他完全去接受自己的性傾向。他生命中的這個面向,對夫婦兩人而言並不重要,因為他們認為兒子的性傾向只不過是他豐富本質裡的一個呈現而已。當傑克受到同儕傷害時,身為父母的他們能夠為他做的,不是試著消除他的痛苦,而是陪他一起度過。

隨著傑克漸漸長大,夫婦兩人刻意為他打造了一個包括同志與非同志的朋友圈。他們想要他知道,當他準備好公開自己的性傾向時,將會有一群接受他的人在身邊陪著他。因此,當傑克進入青春期,向父母坦承自己性傾向的那天來到時,夫婦兩人早已經了然於心,他們只是張開雙臂接納他。由於父母早在一開始便接受傑克「如其本然」的樣子,傑克才能在沒有任何條件、評斷或內疚感的情況下滋養真實的自己。這是一個得到全家人祝福、禮讚的真實人生。

這也是一個不需要靠兒子來滿足自己幻想或實現夢想的家庭,他們沒有利用兒子來療癒自己尚未癒合的創傷,或利用他來強化他們的自我。本質上,兒子就是全然不同於父母的個體。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創造出一個距離感,這種能力反而能幫我們培養出親子之間最棒的親密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地平線文化《覺醒父母:找回你和孩子的內在連結,成為孩子最佳的心靈成長夥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