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評慈禧─晚清「王熙鳳」:《近代史的墮落》選摘(1)

2016-08-04 05:25

? 人氣

註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註1】惠徵(1805-1853),滿洲鑲黃旗(原是鑲藍旗,後被慈禧升至上三旗)人,葉赫那拉氏,出身監生。根據清宮檔案《內閣京察冊》記載,惠徵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時是吏部筆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察被定為吏部二等筆帖式。道光十九年(1839年)時是八品筆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次考察定為吏部一等筆帖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調任吏部文選司主事,次年二月被道光帝圈定為京察一等,交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閏四月,惠徵調任山西歸綏道道員。咸豐元年(1851年),惠徵長女,即後來的慈禧太后,被選定入宮,惠徵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咸豐三年(1853年)初,太平軍進攻安徽,惠徵以押解餉銀為由避往鎮江,被革職。

【註2】有些文字獄就是這樣產生的,原因在於皇帝既不講理又不讀書,不能忍受孔孟漢宋諸儒偶爾冒出來的貶斥夷狄言論,拿他們的徒子徒孫開刀。

【註3】《禮記•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尚書•牧誓》:「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註4】李鴻章的母親李氏「秉性淑慎,教子義方」,「事舅姑婉順篤敬,爨必躬,在視必恪,賓祭之儀,百方飭備。生六男二女,尺布寸縷,拮据經營。……鴻章等出從軍旅,涕泣拜別,太夫人訓以『致身報國,勿為兒女子態』。兒輩每遷一官,太夫人無甚喜之色,時時以盈滿為誡。有過輒詰責,無少貸。」

【註5】同治五年七月四日(1866 年8 月13 日),軍機大臣兼帝師李鴻藻嗣母姚太夫人逝世,九日(8 月18 日)兩宮皇太后發下懿旨,要求李鴻藻 「守孝百日後即赴弘德殿授讀,仍在軍機處行走,遇朝會時不必與列」。李鴻藻反復上奏,懇求批准其終制(守制三年)。七月二十一日(8 月30 日),倭仁、徐桐、翁同龢等「聯名請准李鴻藻終制疏。」七月二十二日(8 月31 日),兩宮責問「倭仁等既以奪情為非禮,何妨於前次召見時據實陳奏?乃爾時並無異議,迨兩次降旨慰留後始有此奏,殊不可解」。要求李鴻藻「毋得拘泥常情,再行懇請」。耗到百日已滿,李鴻藻稱病不能入直,兩宮皇太后准他「賞假調理」。

【註6】吳可讀(1812-1879),蘭州人,一八七六年為吏部主事。一八七九年四月,同治帝歸葬惠陵,大批官員出京送葬。禮成後,吳可讀在薊州一間廟中自殺,留下《請預定大統之歸疏》:「我朝二百餘年,祖宗家法以子以傳子,骨肉之間,萬事應無間……仰求我兩宮皇太后再降諭旨,將來大統,仍歸大行皇帝嗣子。嗣皇帝雖百斯男,中外及左右臣工均不得以異言進,正名定分,預絕紛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