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評慈禧─晚清「王熙鳳」:《近代史的墮落》選摘(1)

2016-08-04 05:25

? 人氣

許多衝突產生於士大夫的上層儒學和八旗的通俗儒學之間。前述的李鴻藻丁憂請辭,慈禧就表示很不理解,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沽名釣譽?是不是有些大臣想藉此機會逼他下臺?這些懷疑在儒生看來,就是不該垂簾聽政的證明,因為先王之道就是憲法性原則。擁護不尊重憲法的領袖當權,這還得了!最後只有由倭仁和翁同龢等人聯袂解釋,才化解了一場危機。同治無子,醇王之子光緒繼位。禮部的大臣和御史吳可讀【註6】立刻看到:如果光緒的繼承人拒絕替同治傳遞香火,就會構成嚴重的憲法危機。慈禧一度感到不能理解,也說明她的儒學教育非常膚淺。她侵奪兒子和侄子的皇權,還認為這是小輩應有的孝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戊戌政變後,她喜歡看《天雷報》之類通俗戲劇,內容是不孝之子受到天罰,一方面說明她的品味委實不高,對比一下武則天就非常清楚。武則天是詩歌革命的發起人,宋之問和沈詮期的保護人,豪放粗糙的古體詩在她的宮廷裡演化成精緻典雅的近體詩。慈禧身邊沒有詩人,她甚至不喜歡當時公認比較高雅的昆曲。她保護和培養的京劇,在當時社會看來屬於通俗文化。賈母和王熙鳳喜歡看戲,左宗棠的周夫人【註7】肯定會認為有辱門風。士大夫的閨秀即使想要吟風弄月,也是李清照一流的人物。柳如是的詩歌入得了上流人士的法眼,京劇即使日本人都不放在眼裡。

這種愛好另一方面說明在她心目中,政策對不對還是其次,關鍵在於晚輩竟敢頂撞長輩,這就是大逆不道。儒家士大夫絕不可能支持她的想法。周禮的先例是毋庸置疑的:周文王的妻子、周武王的王后早已垂範在先,喪夫的太后應該把政務交給兒子,自己管好家務事就行了。太后篡奪兒子的皇權,同樣是僭主,必須受到千秋萬代的唾罵。何況根據大清家法,先皇應該任命攝政大臣託孤,而不應該由太后垂簾聽政。咸豐帝的遺囑並無疑義,完全符合周孔之道和祖宗家法。慈禧作為未亡人,竟敢撕毀丈夫的遺囑,蔑視先王之道,肯定要為憲法危機承擔主要責任。恭親王有「大清亡於方家園」之說,就代表了真正儒家應有的看法,但恭親王自己就是垂簾聽政的始作俑者,當然不能正色極諫,盡周公吐哺之道。

慈禧垂簾聽政
慈禧垂簾聽政。

從儒家史觀看,慈禧奪權本身就是罪行。不合法的權力本身會產生出更多的弊政,因為忠臣不能服侍不合法權力,小人當國自然會引進更多的小人,用歪曲的倫理為自己辯護,最終用更大的錯誤掩飾最初的錯誤,最終導致王朝的崩潰。依據「趙盾弑靈公」的原則,恭親王和曾國藩、李鴻章做不到周勃、灌嬰與狄仁傑、張柬之的撥亂反正,已經有虧職守。而這種看法現在不大流行,說明儒家的傳統已經中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