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不想學就給我離開!」21歲吉他老師對小學生怒吼,背後是這般無奈

2016-07-26 09:30

? 人氣

吉他老師武敬凱在教學生涯中,看到許多親子間的問題。(圖/作者提供。)

吉他老師武敬凱在教學生涯中,看到許多親子間的問題。(圖/作者提供。)

「別浪費你父母的錢,離開吧!」我用力地將門甩開,由於力道過猛,門鎖撞擊到牆壁,「蹦」的一聲,學生也應聲抽動一下,他看傻了眼,似乎終於知道,這次,我是來真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天空不見太陽的蹤影時,表示我的教學時間到了,PM 19:00,我一如往常走入音樂教室,和櫃檯打了聲招呼,爾後進入習慣的第4間教室,我跟每個學生關係都非常好,像是朋友,偶爾會打鬧,接下來準備上課的這位學生也一樣,我們常常抱在一起笑,

失戀的時候,他甚至會安慰我,上課的笑聲總是吵到隔壁教室老師不耐煩,但我總期望他每週都能有所改變,也總是期待落空。

「拿起吉他!」這句話要講上十遍,他才願意回到座位,但也沒打算拿出吉他。

「老師,你看你看!」他展示了自己的拳頭,在我面前揮了一揮,輕輕碰了我胸口一下。

「夠了嗎?」我開始有些不耐煩。

「哈哈哈哈哈!」他依舊笑得開懷,然後重複了幾次揍我的動作。大概有10分鐘吧,跑來跑去、躺在地板上,摔吉他、亂拿教室的東西,踢我、打我,我認為不能再這樣縱容下去了,我很在意孩子是否「尊重」。

「你到底想不想學?你到底想不想學!」他用雙手摀住嘴巴,故作憋笑的模樣,還天真的以為我在演戲。

「你到底想不想學?你不想學就給我回家!給我回家!」我的語氣參雜了幾絲憤怒。他開始有些冷靜,但不曉得是害怕尷尬,還是拉不下面子,他做了幾個鬼臉。

「不要浪費你爸媽的錢,不想學就給我離開!現在!」我站了起來,甩開了門。

「給我離開!」
「我不要!」
「那你要不要彈?」
「回答我,要不要?」
「要……」
「你不想學就離開,別在這邊浪費我時間,還有你父母的錢,你大可以回家睡你的覺、玩你的電動!」

「我想學。」他眼眶泛紅,我也一樣。他才國小,已經和我學琴5年了,不論年紀,我總喜歡把學生當朋友,學生也常告訴我一些秘密,也因此,他才敢與我嬉笑打鬧,而這是我第一次對他發脾氣。

因為我認為不這樣做,對不起他的父母,也對不起我領的這份薪水。

....
21歲吉他老師武敬凱。(圖/作者提供。)

但父母們,你對得起孩子嗎?

我是一位吉他老師,當老師最大的成就感,正如大家所知,來自於看見學生的成長,然而,教學 有趣的地方莫過於,觀察每個人對於「學習」的態度,這不禁讓我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每個人面對「學習」有所差異?有人學了一個月,什麼也不會;有人學了一個禮拜,我還沒教到的,他竟然也會了!

會有這樣的結果,原因在於,一個是「為了學而學」;一個則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什麼是「為了學而學」?

就是父母花大錢送孩子去音樂班、美術班、心算班,總之就是塞滿所有的課後時間,一刻也閒不得,以孩子的忙碌程度來欺騙自己,我的孩子高人一等,但父母們可曾聽過金融廣告的一句話經典名言,「投資理財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是啊,每位新學生的第一堂課,我一定都會問學生,你學過什麼樂器?學了幾年?許多學生告訴我,學了鋼琴8年、9年、甚至10年都有,我第一年當老師時,會對學生講出了「以前學過多久樂器」,而為之驚訝,直到近幾年,問這個問題只是想統計,到底又有多少個孩子因為父母而受害了。

花錢是栽培,還是「災培」?

「Do Re Mi Fa So La Ci,這個音階,你聽過吧?」我問,「有呀!」學生回答,「那C D E F G A B,應該也會吧?」我繼續問,「有……有!」學生開始疑惑,「那大三和絃是什麼?你學了這麼多年,應該知道吧?」「不知道」他搖頭。

簡單講,這概念類似,一個小孩學了十年數學,卻連1x1=1也不知道,也顯示,父母每年累積下來,花了幾十萬、幾百萬「栽培」孩子, 後成了「災培」,那是因為父母投資孩子之前,沒有詳閱公開說明書,而所謂「公開說明書」,就是孩子的想法!

是父母想,還是你的孩子想?

我自己從小不喜歡唸書,所以小六之前穩坐第一名的寶座,倒數的,許多朋友也都知道,我小六才會寫自己名字,這樣夠凸顯我的蠢了吧?

但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小六開始,我對「讀書」產生興趣,於是畢業考以第三名之姿畢業,老師跟同學都跌破眼鏡,國小非常多的同學都在補習,我卻整天打電動,基本上,我奇蹟似第一次翻開書本內頁的那一刻,可以說就是小六。

但我卻可以考贏那些從小被父母逼迫壓榨成長的同學,這並不是因為我天資聰穎,而是我知道,「我想要」,也正因為我高中「想要」彈吉他, 後才有幸成為吉他老師,記得有一次,我在練吉他時,朋友露出了不屑的表情看了我一眼,隨後撇頭。

「怎麼了?」我疑惑的問,不料他卻說,「你不可能練得起來,我嗤之以鼻。」

我高中在家彈吉他的日子,奶奶也總會跑到我旁邊說,「不要彈了啦,讀書比較重要!」直到我當了老師、接了商演,當了評審,她才不再說類似的話。

父母給的是「壓力」,還是「鼓勵」?

父母們常說,「我不希望你跟我以前一樣」,為了希望自己早年未完成的缺憾得以被實踐,於是將這些重擔加諸在兒女身上,例如,父母以前夢想成為一個音樂家,所以送孩子去學鋼琴,好代替自己完成當年的雄心壯志。

讓兒女學音樂,看似是為兒女著想,但事實上,這句話在孩子聽來,只會感到「壓力」而非「鼓勵」,首先要認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志不同、道不合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更需要的是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做什麼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想不想要」!

*作者簡介:一個21 歲,已經教過近百位學生的吉他老師,也是一個待過台灣微軟、中華電信、中國信託的大學生,總之,生活多采多姿。Facebook / Blo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