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拉肚子吃腸胃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腸躁症是心病而非腸病,解決壓力才能脫困

2016-07-26 15:28

? 人氣

這就是安慰劑效應的難題—在試驗中,安慰劑效應既難以捉摸,又轉瞬即逝,效力很少完全消退,卻又經常改變它們的面貌。安慰劑會依據不同的類型引發不同的效應,而且會因為人體健壯與否、症狀以及文化而有所改變。舉例來說,在針對某種特定潰瘍疾病的試驗中,對安慰劑藥物有反應的患者比例,丹麥為百分之五十九,巴西卻僅百分之七 。即使是同一種安慰劑,藉由我們聽到的訊息不同,也會產生正面、負面或毫無影響等效果,而且效果可能會隨著時間而產生變化。這種會不停改變的試驗結果,使得安慰劑效應有了一圈光芒。要不是說這有點不科學,就是說這簡直就是瘋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這一點也不瘋狂。卡普查克說,這些結果真正呈現出的,是科學家長久以來都是從顛倒的角度看安慰劑效應。他說,剛到哈佛的時候,裡面的專家學者跟他說,安慰劑效應「是一種由惰性物質所引發的效應」。這種形容方式很常見,但卡普查克斥其為無稽之談。他指出,從定義上來說,惰性物質根本就沒有任何藥理上的效果。

當然,真正會產生療效的,是我們的心理對這些惰性物質所產生的反應。不管是假的針灸或假的藥丸本身都沒有辦法產生任何效果,但患者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安慰劑,而這將導致他們的症狀產生不同的變化。

「我很震驚!」琳達說。同時間,我喝了一口茶,還把第二顆馬卡龍塞進嘴裡。幫她治療腸躁症的是一位名叫安東尼.倫坡的哈佛醫學院腸胃科醫師。倫坡曾與卡普查克合作,因此他幫琳達申請參加一場臨床試驗。試驗剛開始時,倫坡給她一個瓶子,裡面裝透明膠囊,膠囊裡則有淺褐色的粉末。多年來苦於腸躁症的琳達對於能嘗試治療該症狀的實驗性新藥感到很興奮。後來,倫坡告訴她這些藥都是安慰劑,不含任何有效配方。

琳達受過醫療助理的訓練,對安慰劑知之甚詳,並認為服用這些安慰劑是個蠢主意。「我說,『拜託,糖衣錠能有什麼功效?』「她說,」但我還是照他說的去做了,因為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她把瓶子帶回家,每天吞兩次膠囊。「我只有頭一天有吃,後來就忘了」,她說。然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幾天以後,她發現自己不是個病人。「我感覺棒極了,」她說,「沒有疼痛,沒有症狀,什麼都沒有。我心想:『不會吧,這玩意兒真的有效耶。』」

在試驗進行的三星期中,琳達回到了過往的正常生活。她想吃什麼就吃,出門時也不用擔心最近的廁所在哪裡。她跟朋友一起去看電影,並在橄欖園義大利餐廳吃晚餐慶祝。後來,她開始害怕研究結束的那一天。「到了第三個禮拜時,我心想:『天啊,我不能沒有這些藥。』」她懇求倫坡再多給她一些安慰劑,但他解釋說,一旦研究結束以後,礙於醫療倫理的限制,他將沒辦法再開立安慰劑給她。三天以後,隨著藥物療程結束,她的症狀都回來了。

因這些安慰劑而受益的患者不單琳達一人。在卡普查克的試驗裡有八十個罹患長期腸躁症的患者,其中半數都接受了安慰劑的藥物療程。醫生們告訴這些患者說,雖然膠囊本身並無任何有效成分,卻有機會藉由心理影響生理,啟動自我治療的過程。

「每個人都覺得這番言論很瘋狂。」卡普查克說。但在二 0一 0年公開的試驗報告中發現,相較於那些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來說,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症狀大幅好轉 。在那之後,卡普查克先對二十名罹患憂鬱症的女性進行先導研究,研究結果相仿。後續又針對六十六名患有偏頭痛的患者進行研究,在該次研究中,全體患者發生偏頭痛的次數超過四百五十次,而他們可能會分配到藥物、安慰劑,或是兩樣都沒有 。卡普查克說,跟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相比,那些知道自己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疼痛減少了三成。「研究團隊對此感到非常訝異。」

琳達又回到起點,但是安慰劑的研究卻從此變得不同。醫學上,在使用安慰劑時,主要的阻礙之一就是考量到欺騙患者時所違背的道德倫理,然而卡普查克的研究結果顯示,誠實不欺瞞的安慰劑依然具有療效。

本文經授權摘錄愛米粒出版《治癒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