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小痛不斷,訪遍名醫卻找不出原因?「慢性疲勞症候群」提醒你該慢下腳步了

2016-07-25 15:30

? 人氣

她的第一個運動目標很簡單:每小時在床上翻身一次。每隔幾天,治療師都會稍微增加運動的強度,直到能夠一次坐五分鐘為止。接著,在她能夠下床以後,她會試試烹調餐點,這件事會分成好幾個部分:下樓、切洋蔥、上樓、躺下。身為一個有創意腦袋的人,她發現自己很難接受這些完全缺乏自發性的行為,但那導致她生病的完美主義就在此時幫上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她有一本運動日記,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以後,她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能在街上散步兩分鐘,」她回憶。「接著是三分鐘。但如果走五分鐘的話,我可能就得在床上躺三個星期。」她得按照計畫走,不管覺得自己情況有多好,都要遵照醫師規定的強度去做,不要做太多,但也不能做太少。

如果她讓自己太勞累,身體會承受不了。「我得要非常自制,」她說。「走錯一步,我就回到起點。」如果她破壞規定,試圖做更多運動,就會開始覺得身體不聽使喚。「會從腳底開始感受到一陣熱度,簡直就像有人對我下毒一樣,然後我就得癱在床上好幾個星期。」

在強韌的意志力堅持下,她花了五年的時間,總算爬出了疲倦的牢籠,回到正常的人生。

幾個小型的臨床試驗暗示莎曼珊或許並不孤單。試驗結果顯示認知行為治療及漸進式運動療法的確有幫助。然而,病友團體非但不喜歡這些發現,甚至還痛恨它們。「幾乎所有英國及海外那些幫助慢性疲勞症候群募款的慈善團體都不喜歡這個結論。」懷特說。這些團體非常懷疑類似認知行為治療的這種「心理」療法有辦法幫助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並且相信漸進式運動療法的運動目標極其危險。他們說,慢性疲勞症候群單純就是一種找不到明確治療方式的生理疾病,因此任何接受懷特的治療以後病情有所進展的人顯然沒有罹患這種病。

取而代之的是,病友團體推崇一種稱為慢行的生活方式。雖然患者的體能因慢性疲勞症候群而受到限制,但慢行能夠幫助患者適應這種受限的生活,同時鼓勵他們不要做任何會讓自己太累的事情。如果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不治之症,這樣的做法的確非常合理。但根據懷特的理論,這種做法會帶來相反的效果。慢行會強化患者的負面思維,讓患者的病症維持在原點,而非幫助他們痊癒。

誰是對的?懷特跟他的同事決定要做一場決定性的試驗。他們跟英國最大的疾病慈善團體「搶救肌痛性腦脊髓炎」合作,設計並進行一場長達五年的研究。這項研究計畫包含六百四十一名患者,共分成四組。單一對照組只接受一般的醫療—建議避免激烈運動,加上針對各症狀諸如憂鬱、失眠及疼痛等開立藥物。其他組則除了一般醫療之外,各別再加上認知行為治療、漸進式運動療法,或是由慢行發展而來的適應性步調療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