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不停的「選擇」!心理師建議父母,教孩子練習作選擇從吃飯開始

2016-07-21 07:00

? 人氣

諸如此類,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我們設定的條件也可以愈放愈寬。而當孩子作了我們覺得不妥的決定時,也要從旁協助他進一步思考優劣利弊,進而重新作選擇。這樣的過程也有助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獨立判斷、作決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講是這樣講,要如何設定?什麼才是大人覺得不妥的決定?要如何討論?如果討論之後孩子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怎麼辦呢?這討論的過程中彼此一定會有觀點的差異,於是爭吵或衝突是免不了的。不過,即使是我們自己的成長過程,又可曾與父母親少了爭吵?

孩子:「我下課後想去打球……」

爸媽:「不要只是想玩! 我幫你報名課後安親班了。」

孩子:「都是你們和老師啦! 是你們叫我念這科系,害我現在沒工作! 」

爸媽:「我們也只是好心想幫你啊,怎麼會知道現在會是這樣呢? 」

孩子:「如果不是你們堅持,我根本不會過得這麼不幸! 」

爸媽:「你那時候自己挑的另一半,說不定現在會讓你更不幸福。」

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對話很耳熟?到底孰是孰非?或者,這對話裡的大人其實也都是因著好意而出發,根本沒有想要壓迫對方的意思?而孩子在被鼓勵順從的傳統價值底下雖然不喜歡,卻也半推半就接受了父母的建議,因此造就了這一段段充滿哀怨的對話。

聰明的你看到這裡或許也發現了,當你自己作了選擇,同時就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沒錯! 選擇是自己作的,於是作完選擇後,沒有道理要別人來為自己承擔後果。小至你挑的玩具,大到你挑選的科系、工作,甚至是生活方式,因為是你自己選的,所以即使過得辛苦,你也得為此負起全責。即使在上述的對話裡,孩子還是得為這樣的結果負起責任,因為最終是他自己選擇要把決定權交到大人的手裡。

p83-從生活中的小事練習作選擇(我家經營了28年的烤雞攤).jpg
從生活中的小事練習作選擇(我家經營了28年的烤雞攤)

沒有所謂錯誤的選擇

重複了好多次的「選擇」,或許你看得頭都快暈了。不過我真心覺得作選擇就像呼吸與心跳一樣重要,停不了、也躲不掉。我很欣賞的作家小野曾經說過:「在人生中,沒有所謂錯誤的選擇;即使選錯了,人生也不會就此毀掉。」人生就來世界這麼一遭,別擔心因為會出錯、因為要承擔責任,於是就把選擇權雙手奉上、交給他人。

打個岔,難道選擇作奸犯科也可以嗎? 請記得:這裡討論的選擇指的是在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所作的決定。

如果今天讓你選擇知道「四十歲、五十歲,或六十歲的你會是什麼樣子、有什麼成就、跟誰結婚、甚至是不是還活著……」你會想知道嗎? 還是,你會希望讓未來保持神秘,然後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停去冒險、去開創每一個新的明天呢?

如果你選擇前者……嗯,很抱歉,以目前的科技還沒有辦法幫助你實現這個願望(就連號稱擁有時光機的哆啦A夢也還要再一百年才會誕生),看起來現階段的我們只能選擇後者,因此,你的每一個選擇都會造就出不同的你。而那樣的選擇是好是壞,沒人能夠說的準。你只能認真作選擇、好好活著,然後用你的生命在未來一探究竟!

別去相信那種:「就跟你說吧,如果當時你聽我的,現在早就……」之類的話。如果他真的擁有預知未來的神力,他早就該知道你不會聽他的話,那他幹嘛還要費力勸告你?又或者,如果他能預知用原本的方法無法撼動你,那他為什麼當初不換個更有效的方法來說服你呢?

你說是吧!

心理諮商小教室

在兒童及青少年的諮商工作中經常會使用到「設限」(setting limits)的技巧,目的在於讓治療情境貼近現實生活的狀況,協助孩子學習在特定的情境下能表現出適當的行為。遊戲治療大師蓋瑞‧藍爵斯(Garry Landreth)提出完整的設限技巧應包括三個步驟,依序是:同理→設限→提出替代方案,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氣、很想要畫牆壁(同理),但是牆壁不是用來畫畫的(設限),如果你想畫畫,可以畫在這些紙上面(提出替代方案)。」如此一來不但讓孩子清楚知道什麼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也學習到更適當的替代行為。因此,當孩子出現不合宜或破壞的行為時,除了制止之外,還可以試著使用設限技巧協助孩子學會生活中的常規,以及控制行為的能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經出版公司《遇見,生命最真實的力量:一個諮商心理師的修練筆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