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很低、利潤卻高得嚇人…從影集《毒梟》看毒品無法根絕最根本原因

2019-06-27 15:46

? 人氣

其一,貧窮才是滋生犯罪的溫床。

每當媒體披露破獲市值上億的毒品時,總給人毒販此次損失巨大,難以為繼的「錯覺」,但從影集中便得知毒品的種植與運銷有賴於低廉的勞動力,毒品成本遠比想像中低,但利潤卻誇張地驚人,而這完全源自於當地貧困的社會環境。更甚者,無論是哥倫比亞亦或墨西哥,販毒集團往往便從貧瘠的鄉村中誕生茁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直言之,貧窮才是滋生犯罪的最大溫床。在貧富差距擴大的台灣,一方面貧者因相對剝奪感受誘惑進入毒品世界麻醉自己,一方面甚至藉販運毒海撈一筆翻身。

2019年3月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發表報告,指出台灣犯罪集團在東亞、東南亞製造及運送毒品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便不乏因生計鋌而走險者。此時唯有仰賴堅實的社會保障機制,才有機會杜絕毒品犯罪的孳生,政府當然責無旁貸。

其二,催生屬於台灣的反毒電影或影集。

法務部2019年反毒微電影《別讓毒品騙了你》,雖然請到陳喬恩擔綱,但傳統的平鋪直敘「勸善反毒」,從點閱率便可知成效,反倒是刻畫入微的毒品犯罪影視作品卻收效甚大。

而毒品題材在犯罪電影雖出現頻率極高,呈現的手法卻各有巧妙不同,華語影視中,以香港2007年電影《門徒》尤為傑出,無論是毒品源頭與販售、人性刻畫、臥底風險等細節都描繪得入木三分。此外,毒品犯罪的確有地域甚至文化差異,《門徒》與韓國2018年電影《毒梟》同樣是以取材自本地毒品犯罪亦是成功原因之一。

反觀台灣,近年來似乎沒有觸及毒品犯罪的優秀作品,此刻不如借助影視傳媒,剖析國內毒品環境,既得以接近青少年閱聽人,又能強調毒品危害之深,打擊犯罪之力,更從而讓海巡署、調查局、警政署等政府機關在招募中吸收英才。

其三,沒有比政治清明更好的反毒劑。

《毒梟》影集中我最深刻的印象其實在於拉丁美洲連續崩壞的政府治理,政客與毒犯沆瀣一氣,形成共犯結構,特別是軍警系統包庇收賄,Pablo的麥德林販毒集團更公然與國家開戰,意圖成為「國中之國」。

同時讓人知道毒品犯罪往往會升級為跨國犯罪,軍火、洗錢、人口販賣、走私等萬惡將匯聚一處,更必須有賴政府間的國際合作,如美國緝毒局便於2018年表示,將在台灣增設辦事處。

但墨西哥與哥倫比亞大毒梟即便被囚,仍舊於獄中稱王,甚至不斷逃獄,逼得政府只能允許引渡其至美國,方得片刻安寧,這讓我理解到一個穩定運作的政府該有多重要,支持並尊重所有清廉自持、戮力從公的公務員與政治人物才能讓清廉運行的公務體系良性循環,達到還政治本來面目,抵抗毒品來襲的大目標。

反毒任重道遠,台灣的防毒、拒毒、緝毒及戒毒系統至少便涉及海委會海巡署、衛福部食藥署、法務部調查局與矯正署、教育部、財政部關務署、國防部憲兵指揮部等政府部門,各機關除通力合作外,治標治本更應同時進行,畢竟我們要打的是一場永無休止卻斷不能輸的「毒品戰爭」!

作者介紹|紹沖

2009年已投資緬甸東枝地區,2016年加碼投資緬甸。曾赴緬甸仰光、奈比多(首都)、蒲甘、東枝實地考察基礎建設、房地產等。刻正學習緬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永無休止的毒品戰爭:影集《毒梟》教我們的事)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