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精準商業頭腦,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專家教你掌握這3個關鍵

2019-06-14 12:15

? 人氣

能變現的影響力會給你帶來直接的收入,不能變現的影響力則會給你帶來快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成就感,其實我一直都是自動導航到那些我做起來會感到非常有熱情的事情上,至於那些能掙錢,但做起來不見得快樂的事,在我有能力後我希望它們消失在我的工作清單內。對我來說,幫一些值得幫的人解決問題,花心力去完成一些代表作,做一些市場上還沒人做的事情,這些都很有成就感,而若能因此帶來收益,這就太棒了。

如果你能持續做有成就感的事,而他人也願意為這件事情付錢,那將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在我還是企業雇員時,我是這麼想的

早在我還是個企業雇員時,我就一直落實上述的觀念,下圖是我大概的配置,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人生持續成長的三個引擎(圖/游舒帆提供)
(圖/游舒帆提供)

學識面

我從出社會後就擔任過很多的工作角色,從技術、產品一路到業務團隊,後來更是帶領了一個跨越多種職能的團隊,在這過程中為了有效的領導團隊並做對決策,我也不得不持續地累積自己的知識,如此才有能耐跟不同職務的人溝通,而這也是我培養商業思維的關鍵過程。

此外,我非常把握跟老闆請益的機會,從旭正、春蘭姊、周老師、古哥、策略長,到後來的Arthur,其實都是我請益的對象,跟視野遠高於自己的人請益,其實會讓自己成長速度加快很多,而透過這個過程,其實你與對方也建立了很緊密的關係。

從我在鼎新時期,我就會主動去參加公司內的各種專案,例如內部講師、知識管理、雙軌制度建立、組織架構調整、福委會等等,這些很多都不是我們部門的案子,也壓根兒不是壓在我身上的任務,但我就是感興趣,所以就厚臉皮的主動去參與了,有些案子我後來甚至變成主要負責人之一,但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就好玩。

成果面

身為員工,我主要的產出成果其實就算是我的產品,而我的成果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這個人的專業評價。一直以來我都不覺得達成個人或部門KPI有什麼困難的,但我還是會先將這些數字目標做到位,然後我會花更多的心力在公司目標的達成。

我第一次擔任產品經理時,我就說我們團隊可以技術跟市場雙向驅動,我們開發產品,推廣產品,甚至直接面對客戶都沒問題,而因為我這種特質,時常會被安排去負責新的產品或市場,而我也樂在其中,能持續面對新挑戰,對我個人學識的提升很有幫助。

此外,公司內部若有一些尚未有人處理的工作,而我認為我可以來做,我也會去做做看,在做出一些成績後就提出人力配置的需求,然後逐一將公司內不足的部份補起來。在TutorABC時期,我本來只負責開發,後來開始負責維運,接著是產品、運營、數據、設計團隊、市場,以及一部分行銷工作與業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