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誠意向對方道歉,心裡卻莫名其妙不舒坦?心理師:這種情緒來自內在…

2016-09-23 10:31

? 人氣

為什麼對方說了沒關係,我們卻還是難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聽我這麼一說,他好像頓時想到了什麼,然後深深嘆了一口氣。

他說,小時候常常看見父母親吵架,父親盛怒之下甩門而出、留下媽媽獨自在家流淚的情境。年幼的他雖然覺得害怕,卻總是體貼地依偎到媽媽的身旁,陪伴她、希望她不要這麼傷心。印象很深刻,媽媽經常一邊掉淚、一邊對他說:「媽媽沒關係,不要擔心,以後長大你要乖乖聽話、認真念書,不要再讓媽媽傷心就好了。」

他說,從那時候開始他就覺得,自己身上有一個「不要讓別人受傷難過」的重責大任。或許因為這樣,才會讓自己在親密關係中也複製了相同的行為模式。

聽他娓娓道出這些內容,我覺得很心疼,卻也很敬佩他的覺察。要能發現這些事情之間的關聯性,真的很不容易。

說真的,要能夠像他這樣如此迅速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不容易,因為從事件引發情緒的歷程相當迅速,快到我們根本難以辨識這個情緒從何而來?對象是誰?

在這個例子裡,他一開始覺得這個不舒服應該與對方有關,但後來發現原來情緒是來自於他內在的失落與挫折。因為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取悅他人、消除他人的不愉快,因而感到挫折、覺得自己是個不夠好的人。而我們若沒有清楚辨識這份不舒服的來源,就很可能錯誤地將之解讀為都是對方的問題、是他讓我們感到難受,因此造成彼此的誤會與衝突。

例如當對方難過哭泣時,我們卻感到煩躁、憤怒;當對方沒有聽到我們說的某一句話,我們不是選擇再說一次就好,而是感到氣憤;當你看到同事在講主管壞話時,你卻開始感到害怕與不安。像這些事情的本質其實都是中性的、或者是發生在別人身上,但我們卻會在內心升起不舒服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歷程,我們都是帶著自己的生命故事與另一個人相遇。當這些不同的故事相遇時,各自的議題、限制都會透過互動而產生更複雜的作用。因此,在關係裡(尤其是親密關係)必須謹慎地檢查自己內在那些莫名其妙湧上心頭的情緒究竟從何而來?是否受生命當中某些重要他人與事件所影響?能夠辨別情緒究竟歸誰所有,才能減少在親密關係裡因為情緒界線不清所造成的衝突。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