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壓力較大?心理師剖析,居住地真的會影響個性

2019-05-23 08:50

? 人氣

地域心理學

在2016年的時候,心理科學當前趨勢(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研究者Rentfrow與Jokela提出了一個看似很古老,卻值得被當前心理學注意的領域,稱為地理心理學(geographical psychology)。心理學基本上,很多時候在研究,我們的所作所為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甚麼,而這們領域,顧名思義是想要討論,我們所處的空間狀態,地域、社區或是城市樣貌,是否或應該說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心理現象,包含情緒、決策、思維與行為,或是這一切常見於個人的某種傾向,而我們稱之為人格(或說個性)。

他們是這樣開頭的,先做了一些基本的背景研究,很簡單的發現,在某些地理位置的人,特別容易出現某些特性,而這些結果挺有趣的也讓人吃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件事情是,美國為什麼有些州長時間地比別的地方有更高的自殺率;而第二件事情則是,在小城市的人竟然比大城市的人願意幫助別人;而另外則是他們發現某些地方特別容易有暴力犯罪,勝過於其他地方。這些現象也很容易在台灣發現,例如高雄或是新北市的自殺率就一直比別的地方高。

他們也發現了,一些更跟個性有關的現象,在美國東岸的人比別的地方的人神經質的特徵更為強烈,但當他們從東岸移到西岸時,神經質的特質就下降了(神經質在心理學是類似比較容易有負面情緒的個性)。而在對族群的開放度上,都市的人就比鄉村的人更願意放開心胸。而另外再靠近有綠色植物的區塊的人,也比其他人有較低的壓力,有更高的幸福感,而那些氣候上比較嚴峻的國家,以及物資比較稀少的國家,也比較容易擁抱集體為重的價值觀。

這些內容看似還滿平常,也還滿直覺的,甚至你也會覺得理所單然。但回到你個人的層次呢?你覺得你住的地方是是否孕育著你的個性呢?或是你觀察著自己的好朋友,他們跟你個性上的差異,是否又有可能是因為彼此住的地方不同呢?天龍國的人是不是因為他們住的地方真的資源豐富,人文薈萃,所以他們也顯得自己比較高尚呢?而在個性上也總愛表現出自己比較高尚呢?

關於生活場域對自己的影響

所以真正的重點其實在於我們想要回答,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住的地方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心境?而反之,如果我們想要改變這些個性與心境,我們也總是想著『那換個地方住好了!』。這裡面可能有一些心理學的因素或機制在影響著。首先可能是在地的風俗民情影響,像自己早先住在台北的文山區,現在住在大同區,就感受兩地風俗民情的差異,文山區的人通常是自立自足的人,上班族居多,沒有什麼特別的宗教活動,特別有家的感覺,因為一切都與家庭有關,沒有什麼社區感,生活在那裡的人也是中規中矩的,住在那裡的時候,內心確實也是比較安分的,但到了大同區後,這裡充斥著公司行號,商業活動,宗教活動,是個複雜且熱鬧的地方,房屋老舊,人也比較橫衝直撞,在大同區的生活比較浮躁一點,也比較難找到一個明顯區隔家庭與繁鬧社會的區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