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好、心情不好,面對孩子時總要戴上一副面具?心理師:別對孩子隱藏情緒

2019-05-21 15:45

? 人氣

(圖/Jhon David on Unsplash)

(圖/Jhon David on Unsplash)

教養,常常沒有標準答案。

孩子哭鬧不睡覺,要不要去抱孩子、哄孩子?孩子功課做不出來,要不要直接指導孩子?孩子作業忘了帶,要不要幫孩子送去學校?這些日常生活中不斷碰到的小事,每一件,都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但每一件,卻都考驗著家長的判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來找我討論的家長,都是來核對自己對孩子做的,是否是「對」的。然而,我始終覺得,比找到唯一正確的教養策略更重要的事,是家長本身的自我覺察;有足夠的覺察,就有能力做出相對正確或合宜的教養決定。

--

有一回,有個母親來找我,一開始談的是孩子的事情。

她說家裡有個快升上國中的男孩,是家中老大,最近一年來,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生氣;遇到一點挫折,或者一著急,就大哭。也常為一些小事和父母或弟妹起口角,但有時候又很撒嬌,像個還沒有長大的幼童一樣。她很擔心,我則是很好奇,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她會怎麼做?

「我會盡量給孩子愛和溫暖!也就是,我總會去安慰孩子、同理孩子,抱抱孩子,給他加油打氣。」

我點點頭,表示同意。只是,她卻眉頭一皺說:

「可是,我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我的先生與公婆常常看不下去,說我太溺愛孩子了,不能這麼放縱孩子耍任性。」

我再度點點頭,也是有道理。但見她若有所思、欲言又止,猶豫了一會兒終於開口了:

「唉!不瞞你說,其實,我小時候曾經受過家暴,我知道箇中辛酸,到現在都還有陰影。所以,當我成為母親後,我告訴自己,千萬不要複製上一代的教養方式,我會竭盡所能地給孩子更多的愛。我不可以讓我的孩子再像我一樣,受到同樣的傷害了!」

我笑著說:「我明白了。我看到妳相當有自覺,所以,我相信,妳的孩子一定會在滿滿的愛中長大。但是溫暖關愛,不代表凡事都要順著孩子,堅守原則與規範,也是需要的喔!」

「這就是我擔心的地方。我也知道不能當過度討好孩子的媽媽,但是,每當我要嚴肅一點,說說孩子的不是時,我就會一直提醒我自己,要忍住,要忍住,因為,我好害怕自己會失控,然後對孩子做出家暴的行為。」

「老師,你不是說,家暴很容易複製,『壞掉的大人』會造成『受傷的孩子』,我是壞掉的大人,我就很怕我孩子因此受傷呀!」

「所以,我真的很怕有一天,我會失控,出手打孩子!」

--

眼前這位母親,用顫抖聲音,啜泣著說。她最不想從孩子身上看見,當時那個幼小、脆弱又恐懼不已的自己。

好在,她在成了母親後,具有高度自我覺察的能力,已經聽過好幾回我的演講,也看過我寫的書。當一個人擁有自覺,就是改變的開始,會做出不同的教養選擇——或許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卻能避免傷害的發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