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原來這樣罵人:渾蛋是怎麼來的?

2016-06-19 10:30

? 人氣

「你這個渾蛋!」沒想到「渾蛋」這個詞,竟然源自於對某一民族的蔑稱?(圖/風傳媒製)

「你這個渾蛋!」沒想到「渾蛋」這個詞,竟然源自於對某一民族的蔑稱?(圖/風傳媒製)

「渾蛋」這個罵人話還常常寫作「混蛋」、「昏蛋」。這個詞的語源到底是什麼,歷代學者們眾說紛紜,各種辭典也都沒有解釋清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清代學者鄭志鴻在《常語尋源》一書中認為:「罵人渾蛋者,敦、蛋音訛,即渾敦也。」「渾敦」一詞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據此則帝江實為一隻袋子狀的神鳥,「渾敦無面目」當然是指臉部渾沌一片。

《左傳.文公十八年》載:「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醜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渾敦。」帝鴻氏即帝江,杜預認為就是黃帝;嚚(ㄧㄣˊ),暴虐,愚頑。杜預解釋「渾敦」一詞:「渾敦,不開通之貌。」

《莊子.應帝王》篇中也有「渾沌」的記載:「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據以上記載可知,「渾敦」或「渾沌」的所謂「不開通之貌」,猶如不開竅,形容閉塞、無知的原始狀態。因此,章太炎先生在《新方言.釋言》中總結道:「《左傳》「渾敦」,杜解謂不開通之貌;《莊子.應帝王》篇「中央之帝為渾沌,無七竅」,亦此義也。今音轉謂人不開通者為昏蜑。」「蜑」(ㄉㄢˋ)是「蛋」的古字。

如果認同鄭志鴻所說「敦、蛋音訛」,固然可以解釋「渾敦」、「渾沌」音訛而轉為「渾蛋」一詞的過程,但是現代漢語中還有很多以「蛋」為後綴的詈辭,比如滾蛋、搗蛋、完蛋、壞蛋、糊塗蛋等等,難道這些「蛋」字都是由「敦」、「沌」音訛而來?這就無法解釋得通了。

釋義關鍵

要解開「渾蛋」的稱謂之謎,要害就在於「蛋」的古字「蜑」。「蜑」是古字,「蛋」則是俗字。

五代北宋間學者徐鉉在校勘整理《說文解字》的過程中,新增了四百零二字,稱作「新附字」,其中就有「蜑」這個字。他解釋說:「蜑,南方夷也。」

其實,將南方的某一支夷族稱為「蜑」,至遲晉代就已經出現。東晉學者常璩(ㄑㄩˊ)所著《華陽國志》中屢屢出現這一稱謂:《巴志》稱巴人「其民質直好義,土風敦厚」,「其屬有濮、賨(ㄘㄨㄥˊ)、苴(ㄐㄩ)、共、奴、獽(ㄖㄤˊ)、夷、蜑之蠻」。《蜀志》記巴郡太守朱辰死後,「郡獽民北送及墓,獽、蜑鼓刀辟踴,感動路人」。辟踴指捶胸頓足,表示哀痛已極。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在《嶺南節度饗軍堂記》中描寫嶺南節度使馬總設宴作樂的盛況,其中寫道:「卉裳罽衣,胡夷蜑蠻,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卉裳」指細葛布做的衣服,「罽(ㄐㄧˋ)衣」指毛織物製的衣服,「睢盱」(ㄙㄨㄟ ㄒㄩ)指睜眼仰視,喜悅之態。

那麼,「蜑」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民族呢?

南宋學者周去非所著《嶺外代答》一書中有「蜑蠻」一條,記載道:「以舟為室,視水如陸,浮生江海者,蜑也。欽之蜑有三:一為魚蜑,善舉網垂綸;二為蠔蜑,善沒海取蠔;三為木蜑,善伐山取材。凡蜑極貪,衣皆鶉結……蜑之浮生,似若浩蕩莫能馴者,然亦各有統屬,各有界分,各有役於官,以是知無逃乎天地之間。廣州有蜑一種,名曰廬停,善水戰。」

據此可知,「蜑」是一支以船為家的水居民族,以捕魚為主業,兼及採蠔、伐木。陸上的定居民族對蜑族有極深的偏見,從周去非的評價即知:「凡蜑極貪,衣皆鶉結。」「鶉結」即補綴的破爛衣服。「鶉」指羽毛上有斑點的鵪鶉。明代字書《正字通》解釋說:「鶉尾特禿,若衣之短結,故凡敝衣曰衣若懸鶉。」鵪鶉的尾巴很短,層層疊合在一起;敝衣即破舊的衣服,上面層層打滿了補丁,看上去就像鵪鶉禿尾巴上的斑斑點點一樣,因此稱作「鶉衣」。「結」則指將殘碎布條打結。既有補丁又有打的短結,這樣的衣服可真夠破爛的!

明太祖時期,「蜑」被正式列入賤民之列,同時改名為「 疍」,讀音相同,稱「 戶」。「疍」上面的這個「疋」即「足」,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解釋說:「表示經常捲起褲腿裸露著小腿的水上居民。」

據《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記載,雍正七年五月,雍正皇帝向廣東督撫下詔說:「聞粵東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種,名為蜑戶,即猺蠻之類。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通省河路俱有蜑船,生齒繁多,不可數計。粵民視蜑戶為卑賤之流,不容登岸居住,蜑戶亦不敢與平民抗衡,畏威隱忍,局蹐舟中,終身不獲安居之樂,深可憫惻。蜑戶本屬良民,無可輕賤擯棄之處,且彼輸納魚課與齊民一體,安得因地方積習強為區別,而使之飄蕩靡寧乎!著該督撫等轉飭有司通行曉諭,凡無力之蜑戶,聽其在船自便,不必強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棲身者,准其在於近水村莊居住,與齊民一同編列甲戶,以便稽查。勢豪土棍,不得藉端欺陵驅逐,並令有司勸諭蜑戶開墾荒地,播種力田,共為務本之人,以副朕一視同仁之至意。」

這通詔書說得很清楚:「粵民視蜑戶為卑賤之流,不容登岸居住,蜑戶亦不敢與平民抗衡,畏威隱忍,局蹐舟中,終身不獲安居之樂。」由此可知,不管是「蜑」還是「 戶」的稱謂,原本是粵民對水上民族的蔑稱,民間以俗字「蛋」取代了「蜑」。章太炎先生所說「謂人不開通者為昏蜑」,正是由這一蔑稱而來,並非是音轉或音訛。不開通,貪婪,正是粵民對戶的偏見所導致的負面評價。

清末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北人罵人之詞輒有蛋字,曰渾蛋,曰吵蛋,曰倒蛋。」身為南方人的徐珂稱「北人罵人之詞輒有蛋字」,其實是由南方輾轉傳至北方的。

用法

綜上所述,「渾蛋」一詞原為「昏蜑」,乃是粵民對水上民族的蔑稱,輾轉傳至北方,進入了北方方言。後來「蜑」字廢棄不用,俗字「蛋」取而代之,才漸漸演變為「昏蛋」、「渾蛋」、「混蛋」等詈辭。這才是「渾蛋」這一稱謂的真正語源。牽連及之,凡是以「蛋」為後綴的詈辭也都是由此而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者文化《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