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這樣想:年輕人在三年內沒有想法, 這一生基本就這樣了

2016-07-05 17:56

? 人氣

「一個年輕人,如果三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想法,他這一生,就基本這個樣子,沒有多大改變了。」

馬雲經歷

溫水煮青蛙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馬上從開水中跳出來,從而得以成功逃生。而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會因為初始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麻痹大意。等到牠感覺到高溫來臨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職場,存在一種與頻頻跳槽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族群:他們一旦找到一個工作,明明知道這不是自己要的,也知道這份工作的含金量很低,但是因為迷戀其沒有壓力的工作環境、單調純潔的人際關係等,而不願意改變自己。有些人就不願意多想想未來。

「馬雲最大的特徵就是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別人看他是個大忽悠,其實他心裡可清楚了,始終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而且堅持去做了,所以,他才能做了別人做不到的事。」熟悉馬雲的人都這樣評價他。

當年馬雲被分到杭州電子工學院當老師的時候,按照當時的說法,就是搶到了鐵飯碗。按照一般人來說,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兒,但是馬雲從來不這麼想。儘管他的教師生涯做得很優秀,但是馬雲知道,教學並不是他一輩子所追求的東西。「在六年的教書生涯中,我一直夢想著到公司工作,比如飯店或者其他什麼地方。我就是想做點兒什麼。」

為了實現自己「做出點什麼」的夙願,馬雲做了很多嘗試。他說去飯店,也不是純粹的比喻,而是真實的經歷。馬雲在當老師的時候,也去應聘過很多的社會職務,目的就是鍛煉自己,開闊視野。在不斷嘗試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馬雲之所以不甘心做一個教師,就是因為和其他熱衷做大事的人一樣,骨子裡不甘願做一個傳授二手智慧、間接改變世界的人。他寧願衝鋒陷陣在前線,哪怕被失敗挫折傷得遍體鱗傷為代價,也要做直接改變世界的人。

就是在這樣的動機驅動下,馬雲才不斷尋找著機遇。當他直覺互聯網是自己的天賜良機時,就在一九九五年果斷辭職了。儘管此時的馬雲,對互聯網一知半解,身邊的人也紛紛反對,但是他依然下海了。

馬雲辭職的時候,他所供職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校長曾對他許諾,將來一定讓他當學校駐外辦事處主任。這無疑是一個很不錯的人生安排。在外人眼中看來,馬雲的貿然,無疑是自毀前程。然而,馬雲對此卻毫無悔意。

因為不在於互聯網有多酷,其實不管創業互聯網成功與否,都不會影響馬雲下海的決定。在他看來,此時自己已經三十好幾,如果再不為人生搏擊一把,這一輩子也就沒有機會了,以前是因為合約在身無法離開,而此時合約已經到期了,能離開的時候不去思考未來,那就是對自己的極大不負責,所以他才辭職得很著急。

馬雲的時代,鐵飯碗足以綁住一個人,尤其是對於滿足現狀的人。而馬雲顯然不是這種人,所以他只會被捆住一陣子,一旦有機會換得「自由」,他就必然選擇鷹擊長空。

成長煩惱

你對你的人生有什麼想法?很多年輕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是一愣,然後緩緩地搖頭。迷茫,是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狀態,不知道明天在哪,不知道目標在哪裡,大有「當一天和尚」的架式。

哈佛大學曾對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做過一個長達二十五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為目標對人生的影響,結果發現: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經常處於失業狀態。六十%的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十%的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三%的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二十五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這個追蹤調查告訴我們,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馬雲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年輕人,不能庸庸碌碌,一定要有清晰、長遠的目標。不隨便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實現目標做不懈的努力,那麼你會距離成功越來越近。

智慧點撥

做自己的職場主人,瞭解自己想要什麼,你所做的所有事情就開始有了中心,哪怕你並不能在理想的平台上發展自己,至少可以知道自己在目前的工作中要發展和培養什麼資源和能力。

本文經授權摘錄自時報出版《馬雲給年輕人的 75 個人生態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