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衣櫃,丟掉各種捨不得!于美人:斷捨離唯一原則,沒有 output 就不要 input

2018-07-10 06:20

? 人氣

我在錄節目時,碰過家有囤積症病患的來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顯示,我們生活周遭大概有百分之四的人患有囤積症。以台灣2300萬人來計算,可能約有將近百萬人患有這種症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囤積症的行為特色,就是對物品難以捨棄,也會出現想過度獲取的情況。他們會一直買、一直拿、一直撿。囤積者有8%以上的都是購物狂,有五成的囤積者喜歡從外面撿廢棄物回家堆。

最麻煩的就是沒有病知覺的患者,他會將住所堆滿了物品,除了看不到地面外,還可能堆到連睡覺的空間都沒有,無法正常生活。

當然,不是東西多就是有囤積症,絕大部分的人,即便是很愛購物、買很多,一樣可以將家裡收納得很乾淨、很整齊。

之所以提到囤積症的原因是,居住環境與生活習慣都是在改變過程中,必須面臨「打破慣性」的重要環節之一。多數的我們很難一下改變多年來的思考邏輯或認知觀念,那我們可以選擇先從生活層面著手。

打破慣性

打破慣性這件事,沒有固定的步驟可循,它有的只是自己跟內心之間的一個儀式。不管是先從外觀造型、生活習慣、還是思考邏輯著手,在你開始動作前,你要提醒自己在這動作之後,就代表你已把從前丟掉,一切都是新的開始。這是一種心理暗示。實際動作(如:清理衣櫃)是外在戒掉慣性的表態,而無形的儀式是內在啟動自覺的提醒。

雖說「打破慣性」學習「斷、捨、離」沒有固定的步驟,但我個人覺得從清理衣櫃下手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衣櫃內的東西,覆蓋了我們身體絕大部分,它最能反射出你的慣性、你的自我認知、你對生活的態度。你衣櫃裡衣服的顏色、款式、數量、擺放的方式,無一不讓你好好檢視自己。

有些衣服的確有它應該被保留的價值,不是金額多寡,而是一段寶貴的回憶、一塊心裡的記憶拼圖。找一位會修改衣服的裁縫師聊聊,看看那件充滿 母女回憶的微篷舊洋裝,能不能拆了墊肩,重新抓一下腰線。不求它變成時尚流行款,但稍微合身些或許會讓你更好搭外套……等等。

但要記得,值得花錢修改的才改,不是每件有回憶的衣服都能被修改,或創造新價值。大多平價服飾或無特殊設計的成衣,在材質上有一定的壽命,而且顏色飽和度上也無法長年保鮮。那樣的衣服,就讓它過了吧。美好回憶留在腦裡、心底、照片裡就好。

沒有騰出空間前,別再買東西

這段時間,我學習到不讓多餘的情緒和東西停留太久。搬到新家以後,我開始執行紙袋、塑膠袋不落地的習慣。買回家的東西就立即處理、歸位,永遠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潔。這樣的生活準則讓我很舒服,我不會再嘴裡喝著咖啡、眼裡看著桌面上一袋袋的東西、心裡想著我要趕快喝完趕快去整理。少了那種壓迫感,我開始覺得每天的生活都很美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