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衣櫃,丟掉各種捨不得!于美人:斷捨離唯一原則,沒有 output 就不要 input

2018-07-10 06:20

? 人氣

你要提醒自己在這動作之後,就代表你已把從前丟掉,一切都是新的開始。這是一種心理暗示。

重整衣櫃,丟掉各種捨不得

在心理影響生理的情況下,我八個月內瘦了十二公斤,但那不是健康的瘦,純屬一種不可控的情緒壓力反射出來的結果。那時不管我怎麼吃,只要上一趟法院,回來就掉一公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瘦下來後,衣櫃內的每一件上衣、褲子、外套、洋裝對我來說都太大,穿起來寬鬆到不行。我跟朋友反應說:「每件穿起來都鬆垮垮的,沒有線條,沒有型ㄟ。」她回說:「很好啊,你以前不就愛穿寬鬆的衣服。你有型過嗎?」被她這麼一激,倒是提醒了我,我以前買衣服的習慣是以「寬鬆舒適」為準,那接下來呢?繼續寬鬆下去嗎?

望著衣櫃內那滿滿的over size、說不出是什麼風格的衣服,我想除了打電話尋求專業協助外,應該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V小姐先來到我家,看了看我的衣櫃,一半是暗色系的服裝,另一半是五顏六色,她只跟我說了一句話:「那些衣服全部要丟掉!全部!」我呆了幾秒,全部?!她沒給我反應的時間,便開始著手將衣服一件一件的拿出來,往沙發上擺。沒幾分鐘時間,沙發區已經塞滿了她打算幫我捐出去的衣服,但我並沒有要扔掉或捐出那些衣服的意願,因為每一件都是我喜歡的,怎麼能就這樣處理掉?

我開始拿起每一件衣服跟她述說個別的小故事:「這件衣服是在法國買的」、「另一件有我的記憶」、「那幾件很貴……」,V小姐看出我完全沒有要丟衣服的意思,她搖搖頭說:「你要我來聽你說故事,還是要我來幫你找到自己?」看著她從衣櫃裡拿一件出來、我心就抽一下。途中我還試圖遊說她,要不我們先處理50%的衣服就好,這樣如果我胖回來的話,至少衣櫃裡還留有一半的舊衣服是可以穿。面對我這荒謬的想法,V小姐一句話也沒說,手也沒停過。

看著沙發上的那座衣服山,我實在不捨。V小姐為了讓我了解什麼叫做「不再適合」跟「不能將就」的感覺,她決定採取體驗式教學,要我一件一件的試穿我的捨不得。

一天一夜!我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試穿完所有的衣服。過程中V小姐要我學習判斷哪些是適合的、可搭配的,就把那件留下來。果然只留下了2%的衣服。我有些失望,但的確不適合了,我再勉強也沒意思。

隔兩天V小姐來找我時,發現我偷偷撿回了幾件衣服。她雖無奈,也只能一邊分享這就是「捨棄慣性」的過程。「斷、捨、離」本就是不易學習的課題,就算當下我知道她是為我好,我還是會覺得:「怎麼可以要我把衣服丟光光!」

我開始打破慣性,養成時時斷捨離的習慣

我在錄節目時,碰過家有囤積症病患的來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顯示,我們生活周遭大概有百分之四的人患有囤積症。以台灣2300萬人來計算,可能約有將近百萬人患有這種症狀。

囤積症的行為特色,就是對物品難以捨棄,也會出現想過度獲取的情況。他們會一直買、一直拿、一直撿。囤積者有8%以上的都是購物狂,有五成的囤積者喜歡從外面撿廢棄物回家堆。

最麻煩的就是沒有病知覺的患者,他會將住所堆滿了物品,除了看不到地面外,還可能堆到連睡覺的空間都沒有,無法正常生活。

當然,不是東西多就是有囤積症,絕大部分的人,即便是很愛購物、買很多,一樣可以將家裡收納得很乾淨、很整齊。

之所以提到囤積症的原因是,居住環境與生活習慣都是在改變過程中,必須面臨「打破慣性」的重要環節之一。多數的我們很難一下改變多年來的思考邏輯或認知觀念,那我們可以選擇先從生活層面著手。

打破慣性

打破慣性這件事,沒有固定的步驟可循,它有的只是自己跟內心之間的一個儀式。不管是先從外觀造型、生活習慣、還是思考邏輯著手,在你開始動作前,你要提醒自己在這動作之後,就代表你已把從前丟掉,一切都是新的開始。這是一種心理暗示。實際動作(如:清理衣櫃)是外在戒掉慣性的表態,而無形的儀式是內在啟動自覺的提醒。

雖說「打破慣性」學習「斷、捨、離」沒有固定的步驟,但我個人覺得從清理衣櫃下手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衣櫃內的東西,覆蓋了我們身體絕大部分,它最能反射出你的慣性、你的自我認知、你對生活的態度。你衣櫃裡衣服的顏色、款式、數量、擺放的方式,無一不讓你好好檢視自己。

有些衣服的確有它應該被保留的價值,不是金額多寡,而是一段寶貴的回憶、一塊心裡的記憶拼圖。找一位會修改衣服的裁縫師聊聊,看看那件充滿 母女回憶的微篷舊洋裝,能不能拆了墊肩,重新抓一下腰線。不求它變成時尚流行款,但稍微合身些或許會讓你更好搭外套……等等。

但要記得,值得花錢修改的才改,不是每件有回憶的衣服都能被修改,或創造新價值。大多平價服飾或無特殊設計的成衣,在材質上有一定的壽命,而且顏色飽和度上也無法長年保鮮。那樣的衣服,就讓它過了吧。美好回憶留在腦裡、心底、照片裡就好。

沒有騰出空間前,別再買東西

這段時間,我學習到不讓多餘的情緒和東西停留太久。搬到新家以後,我開始執行紙袋、塑膠袋不落地的習慣。買回家的東西就立即處理、歸位,永遠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潔。這樣的生活準則讓我很舒服,我不會再嘴裡喝著咖啡、眼裡看著桌面上一袋袋的東西、心裡想著我要趕快喝完趕快去整理。少了那種壓迫感,我開始覺得每天的生活都很美好。

家裡能使用空間就那麼大,很多已經成為過去式的物品,就該被收起來。收起來的定義是整整齊齊的裝箱、封箱、擺置角落。而不是從你床頭邊移到你書桌旁,也不是從書架上丟到抽屜裡。那樣不叫收起來,那叫亂扔。亂扔的下場往往都會需要用雙倍的力量再去整理一次,那多耗時傷神。

以前我習慣把家裡堆得滿滿的,可能是衣服、可能是我當下喜歡的特定物品。但現在的我已斷離了那樣慣性。因為仔細想想,每日生活所需的東西其實不多,包括食物在內,都是可吃完再買的,沒有必要讓家裡左一堆、右一盒的。我現在的原則是—沒有 output 就不要 input。櫃子沒有騰出空間前,就不要再買東西。

別再低頭看回憶了,抬頭看看自己吧!

「情緒」是世上最難斷捨離的東西。很多人在結束一段關係時,會將所有跟對方有連結的物品丟掉、或退還給對方,也有很多人會保留著那些回憶,時不時地拿出來看看。聽起來第一種做法比較符合斷捨離的原則,但其實不然,你要問自己「情緒斷捨離了嗎?」。

或許後者才真正做到情緒上的斷捨離,所以他可以把一切當作「回憶」看待。當然,我們周遭不乏不只保留著回憶,還靠它度日的朋友。如果朋友正處於這與「回憶難分、難捨、難清醒」的狀態,請你幫他一把。幫她把東西都打包,收到她不易拿取的角落。這樣她才有機會抬頭看自己,而不是總在低頭看回憶。

每天像螞蟻辛苦工作,也要保持蝴蝶的心情

我之前的生活,一度就像法國人說的:「早上出門工作,靈魂就不見了,只有晚餐那杯紅酒可以把靈魂召喚回來。」它的意思是,很多人上班是過著沒魂有體的生活。但只要放鬆、放慢腳步,你的靈魂自然就會跟上來,身心靈才會比較平衡。

現在的我正過著身心靈平衡的生活,因為學會在必要的時候,斷開不好的情緒,那種感覺就像讓在執行「垃圾不落地」的概念一樣。讓自己的心情與生活都變得如此明亮、舒爽。

我現在的工作行程表依舊滿檔,但我很欣賞詹雅雯老師說的一句話:「雖然每天像螞蟻般的辛苦工作,但我們要保持蝴蝶的心情喔!」

朋友問我,我是怎麼盤點這些日子以來的生活?我思索了一下,我覺得人生並不像是打掃家裡或整理衣櫃般那麼簡單就可盤點清楚的,而且那不是一種盤點,而是我每天都在學習面對各式各樣的「斷、捨、離」;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得學會用「斷、捨、離」的心情去看待。

你也能派上用場,「打破慣性」的整理 

(取自youtube)
把衣櫃清理乾淨吧!(取自youtube)   

不是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位很嚴厲的V小姐,所以沒辦法跟我一樣,一次到位的把衣櫃清理乾淨。但是你能這樣做:

1. 打包捨不得丟的,先讓出空間給新生活

你先把真的捨不得扔的、但又真的不會再穿的,擺放整齊打包起來。放到不妨礙你日常生活的角落去。這樣至少可以讓你的衣櫃清爽些,又能暫時斷掉不必要的情緒連結。

2. 買新衣服前,先想一下衣櫃有什麼

一般人在買衣服時,常常忘記自己衣櫃內原有的品項,就衝動的購買了不搭調或重複的東西。甚至有些是「想像式購物」,就是看見了一件很美的晚禮服,就想像著自己穿上去一定會很美。但其實過去和未來的日子裡,你從未出席過需要穿晚禮服的場合,那晚禮服就絕對是浪費!

3. 如果這件衣服超過三年兩個月沒穿,就請丟掉

你可以找最好、敢說真話的姊妹或朋友,一起看你穿衣服,把不適合和將就的衣服,全部丟掉。

4. 改造充滿回憶的衣服

雖說捨棄「慣性」是一個改變的方式,但真的捨棄不掉時,也許我們可以轉換個方式和念頭,為無法捨棄的東西創造新價值。以整理衣櫃為例,那件朋友特地出國買回來送你的外套、那件你存錢買下的第一件精品襯衫、那件充滿母女回憶的洋裝。捨不去,離不開,那麼就為它創造新價值,找位裁縫師來改造它們!

5. 為自己買一個全身的穿衣鏡

每個女生都一定要有一面全身的穿衣鏡,不管你幾歲,它就是女性必備的工具。其實,全身鏡真的有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你必須從頭到腳完整地看到自己的整體造型,才有辦法判斷身上的顏色是否過多,或色系是否搭配?如果僅靠半身鏡,你就只會看得到上半身的色系、風格,而忽略了下半身。那就可能會發生我在前面提過「七彩繽紛」的狀況。即便是在衣櫥牆面的全身穿衣鏡都是ok的,就是要越早養成看整體性的好習慣越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如何出版《我的改變練習曲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