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輕人的「深夜食堂」,《Mr. Bartender》用一杯酒的時間說故事

2016-06-02 11:12

? 人氣

徐嘉凱:「我想拍一個沒有『絕對是非對錯』,只有價值表述的故事。」(圖/Selfpick提供)

徐嘉凱:「我想拍一個沒有『絕對是非對錯』,只有價值表述的故事。」(圖/Selfpick提供)

Mojito是一款十分基本的調酒。起源自古巴,因海明威而聲名大噪。簡單的薄荷葉與萊姆酒搭配,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出來的調酒。但有趣的是,幾乎每一個BartenderMojito味道都不一樣。──Mr. Bartender EP01人生有機會成本可以算嗎?》

對於影視創作者來說,作品傳達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影像,而是更深層的意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每一位創作者就如同Selfpick團隊所製作的影集《Mr. Bartender EP01 人生有機會成本可以算嗎?》中,Mr. Bartender的自白——每一個Bartender的Mojito味道都不一樣,而如何去解讀其中甘苦,只能倚賴品酒人的智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喜愛,然後相遇

「國中的時候看了臥虎藏龍,當下觀看的感動讓我得到很大的啟發。」Selfpick微電影團隊的創辦人徐嘉凱,從小就很喜歡說故事、相聲或者演說。隨著年紀漸長,開始發現自己其實想說一個更大、更完整的故事,不只是像演講般片斷;他希望能描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或人物,也逐漸為電影所著迷。而團隊的另一位創始夥伴游子毅是徐嘉凱同樣就讀臺藝大廣電系的學弟,「其實我在高中時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大概是高三的時候,學校有一堂有趣的課,我已經記不得名字,但內容就是電影,除了欣賞電影,也讓我們自己拍攝。當時我立刻認為,這會是我想要做的東西,就朝這個方向前進。」

兩個大男孩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一起在學校創作、一起愛上拍片,然後投身新團隊的創作,故事就在兩個大男孩的夢想路徑上,逐漸開展。

(圖/Selfpick提供)
「我們只能摸索,然後創作。」(圖/Selfpick提供)

影視業需要的是不斷突破

提到臺灣的電影,我們可以立即聯想到李安導演,不論是啟發徐嘉凱的《臥虎藏龍》、講述兩個男子的情愛關係的《斷背山》,抑或是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色‧戒》,皆為世人所讚賞,但觀眾其實很難想像影視從業人員背後的辛勞以及付出。說到一開始對拍電影的想像,游子毅笑稱,「其實感覺很美好,感覺就是創作,然後拍出一個很棒的東西。但後來發現被騙了。」他表示有時候拍電影的感覺像是在「錄影」,雖然回憶美好,然而過程卻十分刻苦。

不同於其他科系,臺藝大廣電系帶點師徒制的感覺,而游子毅也曾為此在生涯上膠著了一陣子。「廣播電視系上大部分的老師都是藝專時代的,在進入數位化時代之後,他們卡住了,所以我們也跟著卡住了。因此,我們要自己找方向、跟業界實習並去找到新的方法。老師方面則是成為協助我們思考與提供建議的角色,由他們的經驗來教導我們現在做的案子在專業角度看起來是怎麼樣的。」影視業不如部分專業,能在在學期間有條理、步驟地去達成階段性目標,沒有一個完善的體制來教學生如何做。「舉例來說,我們不像會計,制度完整且可以考證照。我們只能摸索,然後創作。學校就是一個可以跟很多不同的人交換點子、有諮詢對象、可以自由自修的空間。」

Selfpick:我撿,我言

「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情、做我們自己的選擇。」這就是Selfpick。徐嘉凱提到開公司的初衷時表示,「我很喜歡self這個字,於是大家集思廣益,發現了很多含有self的單字,最後覺得selfpick最能呈現我們想要的意思。」Selfpick想得其實很簡單──挑自己想要的。可能不一定是天地共好、永續經營,「但出發點就只是我們覺得這是『好的』、『對的』事情,同時我們也相信這些事情對這個世界是友善的。」

Selfpick團隊目前核心成員有四人,而身為公司主要負責人的徐嘉凱同時也身兼導演。游子毅年紀則是團隊中最小的,平日除了跟隨學長學習並任副導演,也負責公司的行銷、推廣及企劃。談到公司人力配置,游子毅表示「因為現在規模太小,影片一些比較細部的調整,如影片中的調光或是剪輯等工作暫時沒辦法發包出去給別人做。自己剪的好處是我們可以很完整的表達我們想說的,但當然也有盲點,就是我們就只能一股腦說我們想說的。」

而讓徐嘉凱毅然決然開公司的原因,其實可以追溯大學時累積的一些經驗和人脈。除了大學時期的作品曾於影展拿獎,獲得許多關注外,大三時期曾協助外部公司行銷藝人,因此認識了同業,進而得到許多機會。游子毅則是在大四時和正在當兵的學長徐嘉凱規劃公司的計畫,把當時正在猶豫要走傳播還是影視業的他一把拉來影片拍攝。

(圖/Selfpick提供)
"Selfpick, We pick our own paths."(圖/Selfpick提供)

每個媒體時代都有自己要越過的山頭

若將影視節目或影集等比喻為食物,其實在台灣並不乏創作者製造「好吃的東西」,只是觀眾大多不會買單;相反的,常常有觀眾邊抱怨「食物」難吃,卻又一股腦地塞進嘴裡。

「作為認真踏實的創作者,我們不會跟廣告商亂喊價、報價,而是一分錢一分貨;對觀眾我們也抱持著一樣的心情——拿出真心面對觀眾,同時希望得到回饋。」

談到目前媒體業的發展,徐嘉凱有著許多心得,「我指的不一定是類似《扎根台灣》、《點亮台灣》等傳達絕對正面的節目,觀眾也可以選擇去支持不具有如此強烈公益性質的事情,例如《麻醉風暴》,我一直覺得它是一個很棒的東西。如果觀眾多花一點金錢或時間去支持一些也許是其它有趣的訪談節目,讓這些變成所有人都想看的東西。此時製作商勢必無法抗拒,而我的目標就是想發展這樣的劇。」若觀眾能自發性地多看、多理解、多回饋,勢必能鼓舞創作者繼續堅持下去,自然而然地行業的生態也就跟著改變。

從舊有的有線電視、無線電視、數位電視,到最後往智慧型和不易定義的新媒體發展,其實不難察覺媒體業正在轉變,而電視也開始沒落。數位新媒體的意義不再是傳統「傳播」的定義,從單向的強制推播到雙向的溝通互動,不論是商業模式、或是和其相關的產業都有很大的轉變。談到目前媒體業的發展問題,徐嘉凱感嘆,「臺灣在媒體業已屬邊陲,若產業沒有繼續跟上時代的改變繼續守舊,很快就會被遺忘、連邊陲都沒有。」而游子毅則認為臺灣人應改變自己對待合作對象的態度,「我覺得問題點在於彼此了解的東西本來就不同。我們的專業應該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去傳遞我們要說的東西;相反的,業主或是一般觀眾也必須去了解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並相信我們的專業。」

請給我們一杯酒的時間,說故事給你聽

面對新媒體的挑戰,Selfpick決定用他們最擅長的方法,講述更實在的故事,而Mr. Bartender正是一個這樣的作品。踏著猶如深夜食堂般發人省思的劇情節奏,Selfpick想要藉由這個系列聊聊九○後年輕人的故事。一集影片長度雖僅僅幾分鐘,蘊含的深刻意味卻遠超過這幾分鐘的思想衝擊。

Selfpick的創作模式很有趣,他們並不直白的去告訴觀眾哪些事情是對或錯的兩面選擇,而是將解答留給觀者去思考。相較許多台灣影集通常具有強烈「目的性」,Bartender是一個很特別的影集故事。「我之前下班的時候往往都已經晚上十點甚至十一點了,就剩下酒吧還開著,還想吃點熱的就去酒吧或居酒屋。而去久了會發現那邊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也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故事。」徐嘉凱談到Bartender的構思時回憶道,「就算我們在Bartender系列中批判了某些事情,最後卻都不會下定論。不像其他影集或網路短片,能在看完後立即知道自己獲得了什麼、哪些事情是對或錯。我們就只是把一個現況講出來,怎麼批判由觀眾自己做決定。」

(圖/Selfpick提供)
劇中每杯酒,也帶著觀眾思考屬於自己的答案。(圖/Selfpick提供)

調配屬於自己的人生

談到現今臺灣學子在選擇未來方向時,游子毅表示學校老師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學校老師必須做一個輔助的角色,但不要給太多的意見。我很慶幸我的家長完全沒有阻止我的夢想,我的老師也是。他不會跟我說這個科系好不好,而是告訴我,如果這是你想做的,你就去做。這是你的未來,你要為自己負責。我覺得老師在一個學生迷惘的時候給個方向很重要,但不能限縮了他的方向。」

而徐嘉凱則認為,學生可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當確定自己不想做某件事情時,就不要去做。他也提到Selfpick團隊至校園分享及推廣時發現的狀況,「大部分學生其實都很清楚自己不想做的事,可是還是做了。錯過了可以轉變的時刻,才發現自己已經跳不出那個圈子。太多人都是這樣。當你已經知道自己不要的是什麼,就像是你已經看到一堵牆就在那邊;如果你還硬往那邊走過去,直到撞牆了,你才說:『好,我不幹了。』這是很沒有意義的事情。」

嘉凱在最後提到歐美年輕人十分常見的gap year文化,當他們面對未來方向感到迷惘時,他們習慣停下來思考、選擇,再往前走,而不要一直走,也許先脫離學校教育一年,回來之後會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當自己確定不要什麼的時候,請把機會和選擇權拉回來給自己。」嘉凱正用自己的方式身體力行。

文/黃詠照
圖/Selfpick 提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職人SHOKUZiNE,原標題:Mr. Bartender,只為捕捉不一樣的風景——影視創作團隊Selfpick專訪

想聽更多工作的經驗和故事?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