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國更國際化?歐洲MBA國際生超過8成,台灣學長:「幾乎沒有culture shock」

2016-05-30 15:45

? 人氣

怎麼選擇歐洲學校

美國商學院的資訊比較透明,公認的Top 15每年大概不太會變動,因為都是二年制,在同一個國家,排名比較方便。歐洲的學校就比較難有一個什麼「標準」,當然還是有公認頂尖的商學院,例如LBS、INSEAD,但是其他學校,與其說看排名,或許可以看你喜歡的國家,你認識哪些校友,你畢業後想去哪裡工作,用這些問題來找學校。(也推薦:選擇MBA商學院,你一定要思考: Location!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台灣,比較多人申請的學校,除了 LBS、INSEAD、IESE 以外,還有、HEC Paris(巴黎高等商學院)IMD(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Oxford SBS(英國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Cambridge JBS(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IE Business School(西班牙企業學院),未來會陸續向大家介紹這些學校,但總括來說,因為MBA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下一份工作,所以就找工作來說,很多人會擔心的是:

歐洲景氣不好?

這幾年,歐洲景氣沒有美國好是真的,但是從以前就在找MBA的大企業沒有就不找了。 也就是說,MBA找工作的難易度,看該國的失業率,恐怕是不怎麼準的,因為失業率計算的大宗是基層工作,只要歐洲大企業還需要主管,歐洲還需要顧問、投資銀行家,MBA畢業生就還是找得到工作。IESE 的幾個台灣校友就告訴我,該校台灣畢業生也是找到歐洲大企業的工作,有人甚至找到管理顧問業。

如果撇開管顧及投銀,與美國比較,歐洲商學院畢業生的確有找工作的劣勢,因為美國大企業看重MBA的比率,比歐洲企業高,這是文化問題。就像你看台灣企業,那更不用說了,哪一個30歲不到,混兩年洋墨水 MBA 的畢業生,可以找到例如說台積電的主管職位?別傻了。美國及歐洲的國際企業(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每年都會找一群MBA畢業生,進公司總部的策略、合併併購(M&A)、行銷、財務等部門,或者有儲備幹部培訓計畫(Leadership Program)。

只能說美國這樣的MBA職缺比較多,歐洲較少,加上景氣差一點,要申請工作簽證的難度,歐洲也高一些。這種情況下,比較去美國或歐洲念MBA的台灣人,如果沒有在當地工作的經驗,要在歐洲找到工作的機率,較美國低。

這也是 INSEAD 的優勢之一,因為除了在歐洲,有在新加坡讀書的機會,找東南亞或亞洲區域總部(regional office)的工作,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比較方便。對台灣人而言,也因為文化差異較小、工作簽證較歐美好申請,而比較有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