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專文:印度萬花筒

2016-05-28 06:41

? 人氣

錫克教義相信眾生平等,所以反對種姓制度,也不歧視婦女。他們財力雄厚,寺廟多是金碧輝煌,而且慷慨佈施,為大眾提供食物和醫療,即使不是他們的教眾也不排斥。因為這個緣故,我對他們很有好感,希望多瞭解一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觀錫克廟沒有嚴格的規矩,只需包上他們提供的橙色頭巾、脫掉鞋子,聽取簡單的解說之後就可以進入參觀。他們重視潔淨,園區一定有一口極大、極乾淨的水池。每天不知要提供多少人飲食的廚房大得像球場,也是非常乾淨敞亮,這在印度實在少見。婦女在裡面一邊工作一邊談笑,小孩子就在空曠的磨石子地上玩耍。有個男人在發放看起來像奶油酥餅似的東西,我好奇上前取了一塊吃下——這在印度其他地方是絕對不敢的。

錫克,還有帕西(Parsi,原為波斯拜火教移民到印度的後人),在印度的人口和宗教信仰上都是少數,卻是經濟實力強大的團體。帕西人以慈善捐助慷概著稱,而錫克的團結和對族人的福利照顧且兼及他人,在印度這個人口眾多的超大國家裡,是一股並不微小的正面力量。

龍與象

想跟印度人打交道,就算不去印度也有很多機會。在美國,通過電話提供電腦維修、訂票或查帳等服務的常是萬里外的印度人,口音不大好懂但態度一般不錯,知識也到位。我住在加州「矽谷」一帶,這裡印度人口眾多,我們有時還造訪印度雜貨店,買些地道的香料。矽谷的IC(集成電路)工業,I和C兩字母就被戲稱是代表「印度」和「中國」——沒有這兩大民族分別承擔電腦軟件和硬件的重任,很可能就沒有這裡的IC工業,甚至沒有矽谷這個地方了。

India和China這兩大至今存在的古文明,當然時時處處被比較著,彼此更難免有相互較量的意味。

印度的跨國英文電話客服中心。(取自維基百科)
印度的跨國英文電話客服中心。(取自維基百科)

我們在中國大陸和台灣旅行,已經視無遠弗屆的鐵路和正點的班車為理所當然,還有高速動車和高鐵;在印度也想體驗浪漫的火車之旅,卻發現全國的火車軌道寬窄不一,買票乘車都不簡單,誤點更是常事。可是周遭廿一世紀的印度人,似乎對許多上個世紀、甚至更久遠之前的現象,並沒有太多的焦慮。這個民族沒有把聰明才智放在科舉八股文上,卻極擅長抽象思考,據說「零」的觀念就是印度人發明的。也許因為如此,他們對時間的觀念也不大一樣,「我們印度人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和耐心」那句名言真是其來有自的。

印度是民主國家,官員民選,所以街頭各色各樣候選人的廣告牌特多。但很大比例的選民不識字,候選人的照片就很重要。我們在印度從南到北,街頭路邊甚至大小車輛上,無處不見一大群人頭照片,一問全是各色各樣選舉的候選人;有俊男美女,也有不少穿金戴銀像土豪或者黑道老大的人物,簡直令人眼花繚亂。我心想老百姓真的搞得清楚這些人嗎?住貧民窟的人和住豪宅的人一樣都有投票權,但這些照片裡的人有真的能為他們解決問題嗎?

語言文字不統一,也是這個大國的頭痛問題之一。雖說聯邦政府欽定印度語和英語,到了地方上還是要輔以第三種當地語文;而且憲法條款裡的法定語言有二十二種,更不用說成百上千的方言了。像泰戈爾的詩,多數就是以他的母語孟加拉語寫成的。雖然法律上否定了種姓階級制度,但實際上還普遍存在,導致的社會地位和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也反映在時常可見的社會新聞裡。

這個奇妙的國家,一方面可以放衛星爆核彈,前不久還送了太空船去繞火星;可同時卻發生一則鬧劇:一位印度教大師夢到北方邦某處宮殿地下藏有千噸黃金,報告給地方政府,政府還真的大動干戈去挖掘——當然是徒勞無功。中世紀與廿一世紀並存不悖,也正是印度迷人的文化和風情之處。

龍與象都在長遠的歷史長河中跋涉,有過無數顛躓卻從未湮沒。這兩大神獸如果互鬥,不免兩敗俱傷讓漁翁得利;若相輔相成,則豈止是矽谷的IC盛事而已!

二○一四歲首於美國加州史丹福

*本文選自印刻出版新書《那朵花,那座橋》,作者李黎本名鮑利黎,自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即赴美留學,曾任編輯與教職,現居美國加州從事文學創作,作品曾獲《聯合報》短、中篇小說獎。

《那朵花,那座橋》,一個小城裡的一座橋,牽出許多其他地方、記憶和故事,從建築到電影藝術,從東方轉往西方,在敘說時,心,安在這。(印刻提供)
《那朵花,那座橋》,一個小城裡的一座橋,牽出許多其他地方、記憶和故事,從建築到電影藝術,從東方轉往西方,在敘說時,心,安在這。(印刻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