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要在喪鐘響起前,與死神做最後交易!公視再推醫療劇《生死接線員》揭器捐協調師秘辛

2019-05-03 17:35

? 人氣

公視5月推出全新醫療劇劇《生死接線員》-劉倩妏(中)飾演菜鳥協調師溫雨讀,右為飾演資深協調師的李杏,左為邱震瀚飾社工師(圖/公視提供)

公視5月推出全新醫療劇劇《生死接線員》-劉倩妏(中)飾演菜鳥協調師溫雨讀,右為飾演資深協調師的李杏,左為邱震瀚飾社工師(圖/公視提供)

「什麼叫腦死啊?我不會讓你們碰我兒子的!」一位媽媽的怒吼,吼出了許多器捐者家屬的心聲。一位身穿白袍的人拿著文件向病患家屬介紹器官捐贈相關事宜,還沒講完一句話就被家屬的一陣謾罵鎖住了口,他們不是醫生也不是藥師,而是「器官移植協調師」。台灣第一部以器官移植協調師為主題的醫療職人劇《生死接線員》,即將在5月接檔《我們與惡的距離》,帶領觀眾思考生命的意義……

「死去活來」是他們的工作宗旨

器官移植協調師必須24小時待命,一接到緊急通報就得馬上出勤,從協調器捐事宜、協助器官保存、配對、運送到資料搜集與建檔等工作,他們一手包辦,是貫穿整個移植流程的第一線人員。他們的工作宗旨,就像《生死接線員》劇中辦公室的「死去活來」匾額一樣,因為一個人的死,造就另一個人的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職業最早於1962年美國發起,台灣在1988年由台大醫院開始設置此職務,必須由社工師或護理師考取器捐相關執照才能勝任。但是台灣風俗民情趨於保守,對於器捐還是存在許多迷思,台劇《生死接線員》透過一位新進協調師與病患家屬的溝通,揭開台灣醫療面臨的窘況。

醫院有患者被宣告腦死後,協調師就會向病患家屬尋求器官捐贈的意願,若取得同意,就可通知資料庫中受贈者家屬,面對悲喜交錯的掙扎,協調師該如何應對?又有誰願意延續大愛?劉倩妏飾演的菜鳥協調師溫雨讀在辦公室喊出「身為器官捐贈協調師最重要的就是讓家屬明白器官捐贈是讓愛延續,讓更多的人獲得新生」的口號,就此展開她第一天的工作。但她卻發現協調器捐時的氣氛,並不是一片祥和大愛,甚至可以說是劍拔弩張,即使本人已經簽署了捐贈卡,在家屬百般不捨的阻撓下,讓她吃足了閉門羹......

趕在喪鐘響起前與死神做最後的交易 

「腦死」是能器捐配對的要素之一,意即腦幹死亡,使得人無法自主呼吸、心跳,過一段時間後(約兩週內),病患會因血壓下降、心跳停止而死亡。一旦病情惡化就會造成器官衰竭,原本健康的器官也就無法捐贈,沒有人能預測病患什麼時候惡化,所以器捐能夠承受的時間十分緊迫......

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病患家屬聽到醫生傳來的「腦死通知」,他們的親人無法再醒來,如同拔掉電池的機器一樣,只能倚靠呼吸器維持生命。但是,病房裡的心電圖滴滴作響,病患仍有心跳、身體依舊有溫度,所有一切看似一如往常,家屬總是期盼奇蹟降臨,讓他們的親人甦醒。

公視5月推出全新醫療劇劇《生死接線員》-劉倩妏飾演菜鳥協調師(圖/公視提供)
公視5月推出全新醫療劇劇《生死接線員》-劉倩妏飾演菜鳥協調師(圖/公視提供)

劇中許多病患家屬悲痛萬分,同時聽到器官移植協調師的建議,忍不住大聲駁斥「你這樣做,跟葬儀社拿型錄來有什麼兩樣啊?還說什麼腦死,你把他那顆還在跳的心臟拔走,不就死了嗎?」家屬氣沖沖地奪門而出,留下器官捐贈協調師在空蕩的醫院會客室......這就是他們工作的日常。

器官協調師天天面對家屬的這些質疑,點出了社會上對於「死亡」的恐懼,死亡對大部分人來講太沉重,是許多人不願討論、不願面對的問題,而要從去世的親人身上取走一部份,相信絕大部分的家屬也都會感到不捨,即便病患本身在生前親自簽下器捐同意書,許多家屬也會極力阻止......

台灣器官捐贈的窘境  國外怎麼做? 

「當無常,當死亡這麼無情接近我們的時候,我們難道什麼都不做嗎?不!我們一起去跟祂要一點東西回來」

一位家屬說「如果把病患眼角膜拿走了,那火來了(火化時),病患怎麼跑?」受到宗教、文化背景使然,多半東方人認為「死後留全屍」才能給死者留下尊嚴,但這也造就了台灣醫療的窘境......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2018年有9千多人等待器官移植,但只有327人捐贈,比前年339人少;而今年截至4月20日有9702人正在等待移植,成功接受移植的僅有282人,而在等待過程中死亡的人佔將近25%,綜合來看,台灣器捐率是每百萬人有14.4人捐贈。反觀其他國家的器捐狀況,竟然有截然不同的制度......

不少國家採用「預設默許」制,例如西班牙、比利時、法國、荷蘭、瑞典與新加坡等。政府預設所有國民皆同意死後捐出器官,若不接受此政策的人,必須在生前提出「取消」申請。這與「自願捐贈」政策完全相反。

西班牙是連續26年全世界器捐率最高的國家,據統計,2017年,西班牙進行了4818宗器官移植手術,每100萬人有46.9 個器官捐贈者,比例可以說是高得驚人!

亞洲地區的器捐狀況,以韓國位居第一,器捐率將近台灣的兩倍,雖然南韓文化也是傾向死後保有全屍,但因為一位知名拳王崔耀三在比賽中發生意外導致腦死,死後將可用的器官全數捐出,讓南韓全體為之敬佩,帶動該國器捐風氣的轉變。

無論是「預設默許」還是「自願捐贈」,沒有哪一個制度比較優,像是新加坡與希臘雖然採「預設默許」,但是2017年每百萬人的器捐率僅9.1人與5.6名;香港採用「自願捐贈」,在2015年統計每百萬人僅5.8人,屬當年的最後一名。可見制度在不同文化的推行,還是有不同的效果。

公視5月推出全新醫療劇劇《生死接線員》(圖/公視提供)
公視5月推出全新醫療劇劇《生死接線員》(圖/公視提供)

台灣目前雖然有器官捐贈的制度,但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仍難以施為,而「家屬否決權」更是協調師在處理器捐時的魔王關卡。也許透過公視《生死接線員》,除了讓人多認識一個特別的職業,也能讓社會重新去討論生死的意義。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