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比鳥還大、「長頸犀牛」更有5公尺高!10個超乎人類想像、曾稱霸地球的「史前巨獸」

2019-04-12 14:33

? 人氣

把地球46億年的歷史攤開來看,比看侏儸紀公園、大白鯊的電影還要精彩!在人類出現前的世界,地球資源無比豐富,生物賴以為生的陽光、空氣、水的含量是現在的好幾倍,在豐碩環境中成長的生物當然長得肥肥胖胖的,有的動物體型是大象的4倍、有的力量大到可以把卡車扭到變形,甚至還有更誇張的.....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曾經稱霸地球一時的史前巨獸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鄧氏魚(Dunkleosteus)

出現於3.82億至3.59億年前的晚泥盆紀,體長可達9公尺、跟現代的殺人鯨差不多大!重量可到4公噸,牠們咬合力可到5公噸,堪稱史前咬合力最狂的生物!每秒可張嘴50次,快速吃下龐大的獵物,主要食物為硬殼類生物以及無脊椎生物,是寒武紀時期稱霸海洋的魚類。

鄧氏魚化石廣泛分布在北美洲、波蘭、比利時以及非洲的摩洛哥,龐大的身軀使其稱霸海洋千年,但隨著環境變遷,以及更敏捷的鯊魚類生物出現,最終滅跡於地球中。

05
(圖/取自youtube)
1011
(圖/維基百科)

2. 普莫諾蠍(Pulmonoscorpius kirktonensis)

3.5到3.3億年前出現在石炭紀的巨型水生蠍子,又稱為「會呼吸的蠍子」。不過古代的蠍子可不像現在的蠍子小小隻的,牠的體型將近1公尺長!

但相較於其他昆蟲,牠存在於地球上的日子並不長,化石在蘇格蘭的西洛錫安等地區被發現,出土量極少,因此牠的食性、生活方式都十分神秘,科學家只能推測其以小型四足動物或者其他節肢動物為食。滅絕原因可能與地球含氧量低下有關。

普莫諾蠍(圖/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

3. 巨脈蜻蜓(Meganeura monyi)

3.5到2.9億年前出現在石炭紀的巨型昆蟲,外型跟現在的蜻蜓相似,牠們翅膀展開可以長達65到70公分,如果活到今天,相當於「老鷹」的大小,想像牠們飛翔在羊齒森林真的十分壯觀!這也是地球上目前發現最大的飛行昆蟲,以掠食小型兩棲類動物以及昆蟲維生。

不過,牠們在中生代時期就已滅絕,有研究認為,因為當時地球的含氧量急速降低,導致部份大型生物無法適應,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蜻蜓的身型如此嬌小,就是為了在現有的含氧量生存而演化出的物種。其化石最早發現於1880年法國科芒特里的煤礦場,後來在1979年德比郡的博爾索弗第二次出土,如果現在想看史上最大飛行昆蟲,可以到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哦!

巨脈蜻蜓(圖/翻攝自youtube)
(圖/取自youtube
01010
(圖/維基百科)

4. 駭鳥(Phorusrhacidae)

生存於6200萬-250萬年前新生代的大型鳥類,身高1至3公尺,幾乎是一層樓高!長達6000萬的時間中,前後有17個駭鳥物種出現,牠們雖然不能飛,但牠們峰利的鉤狀喙像把兇器,可以立刻咬斷馬的脊椎,雙腳也像霸王龍一樣力大無窮,以各種草食性動物為食,是當時的高階掠食者。

最晚出現的駭鳥是「泰坦巨鳥」,牠們的祖先從南美遷徙到北美大陸,體型巨大,速度敏捷,跟現在的鴕鳥很相近,牠們可以輕易踩斷牛的大腿骨,強韌的鳥喙借助上下震動,可以快速的將獵物腦袋扯下。根據科學家研究,牠們的喙結構就像現代的禿鷹一樣,堪稱最可怕的肉食性動物之一。考古發現牠們從南美大陸發跡,到後來在北美大陸絕跡,滅絕的原因與氣候變遷有很大的關係

06
(圖/取自youtube)

5. 泰坦巨蟒(Titanoboa)

出現於6000到5800萬年前古新世的蟒蛇,全長達20公尺,體重超過1100公斤,身寬厚達1公尺,身型龐大無比,也是至今地球上最巨大的蛇!無毒但是力大無窮,補取獵物時,牠們先將目標物勒死再食用,科學家推測其纏繞力可以將一輛重型卡車扭到變形,因此,即便遇到其他巨獸也無需害怕,專家推測牠們平時可能是以「鱷魚」為主食

巨蟒化石最早於2009年發現,古生物學家在哥倫比亞北部的塞雷洪煤礦發現28條當時的巨蟒化石。他們生存於熱帶雨林,當時可以說是百毒不侵,沒有任何天敵,因此才可以長得奇無比。5800萬年前消失在地球,目前還找不出滅絕原因。

03
(圖/取自youtube)

6. 劍齒虎(machairodus)

出現於3600萬~2萬年前的始新世至更新世晚期,前後出現許多物種,牠們身型比現在的貓科動物龐大,大致像熊一樣大,嘴巴可張到120度,一對彎狀的利牙可刺穿獵物,其他如牛排刀的鋸齒,使其切割獵物更為方便,牠們速度並不快,獵食對象也是速度中等的哺乳類動物,像是象類、牛類。

化石廣泛分步於美洲、歐洲、亞洲以及非洲,古生物學家認為劍齒虎不像現在的貓科動物聰明,從化石中可以看到有些有關節炎,甚至有些已經跛腳,代表他們在捉捕獵物過程中,會不小心中計跌傷。滅絕原因可能是其敏捷速度不及其他更靈活的獵物,導致食物短缺。

07
(圖/取自youtube)
000
(圖/維基百科)

7.桑氏偽齒鳥(Pelagornis sandersi)

出現於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恰特期,翼展可達6.1~7.4公尺,等同於「獵鷹式噴射機」的長度!是目前地球上發現翼展最大的鳥類(現存翼展最大是信天翁的3.5公尺),最特別的是牠們重量僅22-40kg,卻可承受大扇的翅膀輕易在空中翱翔,堪稱「空氣動力學的奇蹟」。

牠的腳十分粗短,科學家推測其起飛方式僅能透過「從高處跳下」的形式,飛行速度估計可達每小時60公里。

獵食主要為海上滑翔尋找食物,牠們視力極佳,翅膀肌肉十分發達,鳥喙的邊緣有類似牙齒的構造,可以協助將獵物緊緊咬住避免鬆脫。化石最早於1983年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機場被發現,滅絕原因至今無人知曉。

04
(圖/取自youtube)

8. 巨犀(Paraceratheriinae)

出現於3400萬到2300萬年前始新世至中新世早期,體型是非洲象的2到4倍,重量超過30公噸,頭骨長度1.3公尺,脖子有如長頸鹿般身長約8公尺,平均高度5.2公尺,長相與現代的犀牛相似,只不過牠們沒有角。一開始他們是跑步輕快的生物,到後期演化成巨型生物,成為陸地上第二大的哺乳類動物,僅次於納瑪象。

牠們十分溫馴,主要吃高大的植物維生,身高優勢讓牠們更容易獲取食物,其他生物即便想要掠食,看到牠們龐大的身軀便逃之夭夭了。化石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與南部一帶,尤其巴基斯坦與中國內蒙一帶的化石記錄最多。滅絕原因可能與氣候快速變遷有關,包括全球寒冷化、沙漠化以及森林消失。

巨犀(圖/翻攝自youtube)
(圖/取自youtube)
111
(圖/維基百科)

9.巨齒鯊(Carcharocles megalodon)

出現在2300萬至260萬年前中新世早期到上新世末期,體型最大可達23公尺,重量70公噸,擁有寬達180公分以上的大嘴,牠們的咬合力是目前地球出現生物的冠軍,可達28至36噸,甚至能輕易咬穿大型鯨類的骨骼。科學家研究其牙齒結構,推論其為「大白鯊」的近親。

各大海洋都可以看到巨齒鯊的蹤跡,曾經可以輕易食下鯨魚的海底霸王究竟為什麼在260萬年前消失在地球上?天文學家與古生物學家持有不同看法,天文學家認為,是因為當時一顆超新星的輻射線造成生物大滅絕;一部分的古生物學家認為,是因為海水變冷,冰川面積變多,威脅到巨齒鯊的生活空間,有的生物學家則提出因為當時大白鯊的崛起,瓜分掉巨齒鯊的獵物,形成物種間的競爭,導致巨齒鯊被天擇。眾說紛紜的滅絕推論,至今還找不到真正讓史前巨獸絕跡的真正原因。

02
(圖/取自youtube)

10. 巨猿(Gigantopithecus)

出現在100-30萬年前的更新世,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也就是電影《金剛》的原型,最大體型可達3公尺,重545公斤,相當於一層樓高。很難想像的是這位老大哥其實很溫馴,喜歡吃竹子,反而很少吃肉!可以說是當時「面惡心善」的最佳代表。

其化石最早在1935年發現,荷蘭人類學家孔尼華(Ralph von Koenigswald)在香港一家中藥行發現出售的動物牙齒非比尋常,那個被稱為龍骨的巨大臼齒,與人的牙齒非常相近,經過研究後確定是大型靈長類動物的牙齒,「巨猿」因而得名。其他出土地包括越南與印度,大多分佈於東南亞地區。牠們與人類共同生活100多年,突然在10萬年前絕跡,科學家無法確定滅絕原因,只能推測因為氣候變遷,森林變成草原,造成食物匱乏,也有可能是人為因素。

00
(圖/取自youtube)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