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專文:他們是怎麼上公民課的

2016-04-29 07:10

? 人氣

我很驚訝,追問他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說他跟同學都覺得,天主教一直是個非常保守的宗教,但上一任這個波蘭出生的教宗已經有了很多突破。他們覺得如果下一任教宗是個黑人,或者是拉丁美洲人,從這些偏遠、弱勢的族群跟文化裡產生出新教宗,那代表天主教將再往前跨越一大步。結果,沒想到選出來的竟是最傳統的、來自歐洲中心的德國教宗,他們覺得那個往前跨的象徵意義,已經失去了一大半。

我問他:「是你一個人這樣想?還是你的同學們也這樣想?」他說他的同學們都這樣想,就連課堂討論時老師也是這麼想的。

我心裡在問,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到什麼叫前進、什麼叫落後、什麼叫激進、什麼叫保守?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一種價值觀,相信弱勢的族群跟文化,應該得到特別的張揚跟保護,或者特別的推崇?這個觀念是什麼時候開始進入這些孩子的腦子呢?

柑仔店不見了

當時十五歲的研究對象跟他十九歲的哥哥有一次一起到了台北。他們走在台北街上,發現幾乎每個街角都有 7-Eleven,我聽到這兩個研究對象之間的對話。

小的問大的:「奇怪,台灣怎麼有這麼多的 7-Eleven?」

大的對小的說:「我也覺得很奇怪呀!政府為什麼會容許呢?」

我當時就忍不住插嘴了。我說奇怪了,7-Eleven 多有什麼不對?它代表方便啊。順便告訴你們,台灣是全世界這種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地方。有問題嗎?

這時他倆就群起攻擊我:

7-Eleven 是跨國企業,有巨大的財力跟充沛的人力,可以二十四小時營運。但是一般的柑仔店、小雜貨店,或婆婆媽媽的個人特色的小店,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跟你混,說不定就是一個家庭的爸爸、媽媽加上兒子輪流照顧生意。如果 7-Eleven非常多,代表跨國大財團的系統,正在消滅小的柑仔店文化,而且會使小的有個性的商店徹底消失。所以,如果要保持社會的多元,要維持一個城市的本土特色,政府會非常注意,跨國的連鎖企業不能開設這麼多店。

澳洲的7-11超商驚傳剝削工讀生。(Google街景服務)
7-11雖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卻很少有人思考到弱勢文化和小資本特色傳統商店的存續問題。(取自Google街景服務)

我舉這些例子,包括公跟私之間的界線、記者與官員之間的角色分際、天主教太保守、弱勢文化和小資本的特色傳統商店應該被保護等等,不是要討論他們的觀念和主張對不對,而是想凸顯,這兩個青少年平常所關心的議題以及他們的觀念和立場,其實就是公民教育,一種世界公民意識的教育。

他們的世界公民意識是怎麼來的?誰教他們的?

在我準備這個演講之前,我跟已經二十歲的研究對象說,三月二十一日我在清華有演講,是這個題目,我跟你做個專訪。我們就坐下來,好好談了這個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