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設大學後的教改遺毒:「6分就能上大學」讓台灣學生競爭力裹足不前

2019-03-25 09:50

? 人氣

一個有遠見和效率的國家,對於影響深遠的教育改革,思慮應周詳緊密。在擬定了新的教育方針之後,接下來應該將完整的教學課綱及教材編寫後提出各界參考,並挑選區域或學校試用試教,再從中發現問題調整。但十二年國教最令我不解的,便是在準備不周延,教學系統不認同,家長無共識的情況下,採政策先行,配套在後的荒謬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拿數學這科而言,99年課綱的數學內容顛三倒四,缺東少西,從實施以來一堆學校老師怨聲載道。許多學校上課進度忽快忽慢,或者跳章越節不按牌理出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份數學課綱根本沒有取得多數老師的共識,只是為改變而改變。校內或有認真的老師自編講義,但普遍而言都是拿著出版社附贈的「參考書式」的教材照本宣科。

對補教業而言,政策紊亂,教綱失序,正是業績上揚的好機會。然而真相是:補習班老師必須不斷地犧牲假期排出「加課」時間來應付不同進度的學校;不然就自掏腰包聘雇專任老師分班開課。

在台北市,規模大的補習班可能養了十幾個授課老師,針對單一學校的學生開班授課,成本開銷比以往多了許多,學費自然也調高不少,而「消費者」也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但也只有台北的家庭有這樣的「消費力」,中南部的補教業者如果要採取同樣規格,勢必要賠本經營!

可惡的是,像這種讓學校老師搖頭,補教老師爆肝的破碎課綱,儘管有識之士再三反應,教育單位卻完全無動於衷,而且還要沿用至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的學生身上。現在2014年十二年國教政策已箭在弦上,舊課綱的缺失沒有檢討改善, 新教綱的內容未見蹤影,教育單位竟還厚顏明訂,2014年執行國教,2018年頒布教綱(後來又說提前至2016年),然頒布執行後的缺失又不得而知,這就先進國家而言,實在是前所未聞的荒唐之舉!

教改遺毒誤導心態, 削弱人才競爭力

約略總結我對十二年國教的看法,第一、從大環境來看,台灣社會顯然還沒有做好適當因材施教的準備,阿Q式的滿足,讓台灣的競爭力裹足不前,甚至有人才稀釋的危機;第二、國家為了少部分專才的發展而牽動整體格局,未免有比 例失衡的疑慮,加以在老師社會地位逐漸低落,缺乏教育使命感的背景之下,配套措施的缺漏,不被普遍接受並採納的師訓,教綱墊後的政策先行,讓十二年國教的實施,前途堪慮。

當然,這是我近年在補教業任職所觀察的結果,有的是來自學生的無助,有的則是旁敲側擊得知學校老師的徬徨或學生家長的焦慮。因為免試升學這四個字,對走過政經動盪的這一代父母來說,猶如震撼彈,甚至恐慌地認為國家在灌輸「讀書無用」的觀念。

我個人的看法則是,培養一技之長有其重要性。有些人適合念書,有些人不適合、也不喜歡念書,強迫他學習教科書上刻板的知識,的確倍感痛苦,還不如有一技之長,也可在社會生存。

近幾年招生時,我都會提醒國中畢業生是否真的想清楚自己適不適合讀高中?因為進高中考「好」大學其實是一條辛苦的路。如果確定讀高中,就必須認知一點:即使是不曾受「科舉」影響的西方先進國家在進入高等教育的過程,也都有門檻的限制,都需要考試來評鑑基本知識的累積程度,雖然,許多教科書的內容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用得到,但確實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歷程與軌跡。

我認為,我們有必要讓學生明瞭,不適合念書可以另謀發展,但不能過度否定傳統選才的方法與價值,如果一個國家的教育政策竟是倒過來強調讀書不重要,推行過程中又呈現曖昧不明的宣示,縱使這不是教育高層的本意,也會讓人拿著放大鏡檢視時,搖頭歎息。

此外,台灣過去410教改的遺毒—─廣設大學,讓一些資源、設備與師資,都跟不上標準的學院升格,成為高中升大的近路之一,降低了進入大學的門檻。而媒體的不當渲染,又帶給民眾一種「聯考6分就能上大學」的錯覺。

這樣的認知被建構之後,學生開始有了:「反正怎樣都能上大學,何必拼命讀書?」的消極想法。如今有了十二年國教的推波助瀾,以及社會新聞上放大了因課業壓力而造成不幸的個案,連家長都開始出現「書隨便念」的莫名心態。

如果家庭可以栽培孩子其餘適性的謀生能力也就罷了,如果不是,卻沒有意識到延遲及減少競爭的後果,不僅讓孩子跟不上學習的基本進程,更會在「適者生存」的現實社會中成為優先退敗的一方。

00
(圖/PIXABAY)

補教業不會因教改而消失

從1994年「410」教改的廣設大學到2014年「十二年國教」的免試升學,教育相關單位用政策的力量減緩學生的升學壓力,其內容上充滿抑制補習班成長的意味。諷刺的是,從「410教改」後的這20年間,國、高中的補習班數量何止倍數成長;而自十二年教改政策頒布後,補習班數量更屢創新高,未來可能呈現「指數成長」!

雖然隨著補教環境的商業化及競逐劣化,部分家長認知到把孩子寄託在補習班是錯誤的擇;社會上亦有觀點認為,補習班匯聚了來自相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若非龍鳳爭輝,即為蛇鼠一窩,在這樣的補習班環境、公開透明的成績列表與獎懲機制,可能會加劇孩子的學習壓力,或因群聚衍生誘惑使孩子脫離正軌,遭致反效果。於是,補教業成了「眾矢之的」,人人喊打。這股意欲壓縮補教業生存的聲音也促使教育管理單位打算利用政策來達到制衡。

然而,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補習班生根已久,是否會因免試升學制度,鬆綁學習壓力後,就能抑制其存在與成長?這或許言之過早,尚待觀察。但補教業至今能沿襲不衰,必定有它在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功能,這些功能與學生息息相關,甚至影響未來出路。

補教業的存在,普遍原因是讓孩子在同樣的學校教育基礎上,有更多的競爭利器,於是家長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期盼補習班老師利用統整後的教材,較易吸收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於一片齊頭的草地中拉拔起來。

試想如果補習班消失,家長即少了一個學校以外的學習管道可解決孩子的課業問題。若寄望兒女成龍成鳳,家長卻又使不上力,那要向誰求助?如果孩子對學科又不是特別有領悟力,光靠自己的力量,可能吃力又倍受挫折,也不知道自 己的讀書方向是對是錯,遇到這類情況時,家長跟學生該何去何從?

「辦學認真」的補習班至少解決了上述困境。因為班內除了有老師可以引導,也總會遇到向上的學生互相切磋。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有時也需要棋逢敵手,才能發揮潛能。如果一直處在均質的環境,積極會削弱成怠惰,憂患會質變成安樂,沒有實質競爭,追求課業易趨於乏味。對於擁有國、高中學齡孩子的雙薪家庭而言,補習班至少是一個令家長有起碼的安心又能讓孩子保持學習進度不致落後的場所。

另外,我們還可以參考日韓兩國的現況。這兩個國家的課業壓力之大,補習風氣之盛,我不須在此贅述(日本補教業的規模大到在20年前就已上市股票)。當然那是奠基於他們從小開始的激烈競爭(日本)以及好鬥不服輸的民族性(韓國),但他們目前在世界上的經濟實力也確實領先,尤其是韓國。

從過去的日劇到目前的韓劇,在各式各樣的電影與電視劇內容中即可理解,日韓的學生幾乎在大學以前,都要經歷過學校與補習班內的同儕競爭與高壓環境,才能在社會上謀求生存空間。可是在台灣,每當這樣論點出聲後,馬上就有人批評日韓的學生不快樂如何、如何,彷彿我們鬆綁減壓的「快樂學習」就能創造出與世界競逐的競爭力!

由此可知,補習班是整體政經社會結構變動下的產物,為了競爭應運而生。雖然依著產業轉型,補習班的經營淪為商業化、服務化,但其部分取代學校與家庭的功能,仍是無法動搖補習班於整體教育環境中的角色與地位,只要有競爭的 必要,補習班便有其安在的理由。如果教改只是一味的為了抵制補習班的存在,反而有造成教育體制混亂的可能。

作者簡介|補教名師  楊正

建國中學畢業、台灣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現任〈楊正數學掌門人〉、媒體封號「數學王子」,深耕台灣補習教育產業多年,曾在大型補習班帶領過至多650人的班級一同上課;聯考趨勢掌握神準,猜題命中率達神人及標準。除了熱衷教學之外,更發自內心真誠關切學子課業之外的心智與生涯發展,是一個落實以「全人教育」為己任的全方位導師。

本文為渠成文化《直言正道:那些無關考試,卻非常重要的事》數位出版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