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迪士尼電影都是台灣製!曾被譽為「東方迪士尼」的台灣動畫到哪去了?

2016-04-22 15:55

? 人氣

能夠接觸到迪士尼,是台灣動畫人實現夢想的關鍵點。早期多只能代工低成本、低技術的「C 級動畫片」不僅收入較少,也無法彰顯宏廣優良的作畫品質。迪士尼動畫在業界被列為「A 級動畫片」,是品質要求最嚴苛、成本預算最高的動畫,因此宏廣特別成立「迪士尼動畫組」,聚集最頂尖的動畫師與最高級的設備來製作動畫,而進入這個夢幻部門,也成為許多動畫師追逐的目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庭.jpg
宏廣大樓內總是燈火通明,每天都記載著台灣動畫的歷史。(圖/陳世昌)

好萊塢:再艱困的任務,交給宏廣就對了!

宏廣在全盛時期一年可產出 170 到 190 部動畫,光是原畫師就超過 100 人,全世界近 1/3 的動畫都由台灣宏廣製作,報紙也以「卡通世界,一片美景。外銷自娛,前程似錦」的標題報導當時的產業盛況。

newspaper.jpg
聯合報曾報導當時的動畫產業盛況。(圖/臺大圖書館)

美國是卡通輸出大國,宏廣動畫當然也隨著美國卡通放送到全世界。當時美國有個「星期六早晨節目(Saturday Morning Show)」播出的卡通幾乎都是宏廣作品,美國《洛杉磯時報》就曾指出:假如台灣罷工的話,他們禮拜六所有的節目就會停掉!可見宏廣對美國動畫節目影響之大。

好萊塢當時流行一句話:「交給宏廣就對了!」任何做不起來的片子只要丟到台北讓宏廣來,幾乎都能得到滿意結果。因此,宏廣在好萊塢有個名稱,叫做 Magic Cuckoos Nest,魔術的宏廣。再怎麼急的東西,只要交給宏廣,絕對能如期趕完。

04.jpg
為了審查,公司牆上滿滿貼的都是畫好的背景彩稿。(圖/蔡玉蘭)

曾在宏廣擔任原畫師的陳世昌回憶,當時的宏廣公司 24 小時燈火通明,大家靠一支鉛筆就可以養家活口,「就像是在印鈔票,大家賺得很快樂!」王中元在公視紀錄片《逐格造夢》中說道,當時一個銀行經理薪水大概只拿 2 萬多塊,幫宏廣畫畫的人可以拿到 4 萬到 10 萬台幣,「我們發薪水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拿個大袋子來裝,那薪水很厚啊!」

宏廣不僅是當時全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動畫代工製作中心,也孕育出許多日後在世界舞台發光的動畫人才,如設計出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張振益,一手畫出《YOUNG GUNS》的漫畫家林政德、導演《辛普森家庭》並獲得 1999 艾美獎的黨宜心、參與《海綿寶寶》製作的駱麗珠等人。

05.jpg
《變身國王》的製作會議,迪士尼的導演們來台與台灣動畫師溝通。(圖/賀天穎)

帝國崩壞

90 年代初,台幣一下子從 40 塊飆升到 25 塊,勞工成本增加直接威脅了以代工為主軸的台灣動畫業。為了尋找更低廉的勞工,台灣動畫公司群起外移,西進大陸成為檔不住的潮流。這些到中國開疆闢土的動畫公司,幾乎都成為中國 90 年代動畫人才的培育搖籃。

靠代工賺錢的思維,讓「東方迪士尼」的夢想終究成了空想。宏廣也曾試圖擺脫加工困境,積極研發原創動畫長片,如 1998 年與公視合作製作的「少年葛瑪蘭」等,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未能達到預期票房。

馬蘭.png
《少年葛瑪蘭》動畫加入了原住民元素,市場反應卻未如預期。(圖/公視紀錄片《逐格追夢》截圖)

大部分動畫製作流程涵蓋四大製程:「企劃、前製作業、一製、二製」才能夠與觀眾見面。可惜的是,當時的台灣動畫代工多只參與製作層面,雖然有強大的作畫品質,在大環境底下卻難以孕育具有能力主導一部長片的導演。此外,講求快速回收利益的投資氛圍,也是發展自製動畫的絆腳石,曾任宏廣原畫師、現致力推廣動畫教育的陳世昌表示:「任何投資者都希望今年投資,最好明年暑假就可以上檔回收......但動畫是一定要『慢工出細活』的,否則肯定不會出現好作品。」不僅是動畫,台灣的漫畫、音樂、電影等產業也面臨同樣問題。

流程.png
動畫製作基本流程。(內容/動畫聖堂、製圖/賀照文)

2005年,宏廣以耗時3年製作的《紅孩兒:決戰火焰山》奪得亞太影展最佳動畫獎,但王中元卻說,這部作品他滿意的部分只有前 1/3 ,問題仍卡在資金上。現今,宏廣跟眾多曾以廉價勞力佔有市場的中小企業一樣,面臨嚴峻考驗,台灣動畫尚未完全消失,但是否能重返世界的中心點呢?

本文部分圖片經陳世昌老師授權轉載自動畫聖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

涂亞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