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消滅爛PPT,Google總監親授3原則,不是設計師也能做出設計感簡報!

2016-05-06 10:00

? 人氣

原本的列表其實還寫出了「閃爍或閃光」,並表示僅能用在需要馬上回應、非常重要的資訊上,但是我在編整上述列表時省略了此項。在資料交流、解釋型分析的目的情境下,我並不建議使用閃爍或閃光效果(通常只會讓人覺得煩,根本沒什麼實際用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注意特徵也能重複運用,若簡報當中含有特別重要的元素,便可以加大上色再加粗來特別強調,吸引目光。

我們來以實例看看將資料視覺化時,要怎樣有效利用強調策略吧。皮尤研究中心 2014 年二月的文章中有張類似圖5.2的圖表,標題為「新普查資料顯示結婚的美國人增加,但學歷多為大學以上」。

133.JPG
 

依圖旁的文章看來,圖 5.2 的目的是要說明 2011 至 2012 年總新婚率之所以會增加,主要是因為教育程度大學以上的結婚人口上升(不過圖上「整體」的趨勢似乎也沒增加,但先別管這點吧)。不過,圖 5.2 並未採用特別設計凸顯這點。我的注意力反而放在各類別 2012 年份的資料上,因為該長條的顏色比其他都深。

更改此圖上的色彩搭配,便可以重新引導聽眾的注意力。請見圖 5.3。

134.JPG
 

圖5.3 使用橘色強調教育程度大學以上的資料點。將所有元素改成灰色之後,強調色讓聽眾馬上就知道該將目光放在何處。稍後馬上會再回來看這個例子。

● 原則② 移除使人分心的元素

強調重點之後,接下來就要移除令人分心的元素。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於其著作《飛行員的探險》(Airman ’s Odyssey , 1943)中寫了句名言:「完美的境界不是沒東西好加,而是沒東西可拿」。要使資料視覺化達到設計完美的境界,重要的不是「添加」和「強調」,而是「削除」和「淡化」。

要辨別圖表中有什麼元素會令人分心,想想看雜訊與脈絡吧。我們先前已經討論過了「雜訊」的概念,也就是占空間、但又不能會為圖表增加資訊的元素。

「脈絡」是圖表上必須有的元素,才能使聽眾看得懂你想傳達的溝通內容。提供的脈絡不能過多或過少,必須適中才行。思考看看哪些資訊是關鍵資訊、哪些不是,找出沒必要、多餘或不相干的物件或資訊,判斷哪些東西可能會搶走主要訊息或重點的鋒頭,這些東西就是要移除的候選元素。

在此提供一些特定的考量條件,幫助各位辨認可能令人分心的元素:

‧ 不是所有資料都一樣重要。移除非關鍵資料或要件,善用空間與聽眾的注意力。
‧ 若細節並非必須,濃縮內容即可。你應該要對細節相當熟悉,但這並不代表聽眾也需要知道細節。考慮看看濃縮內容是不是恰當。
‧ 問問自己:刪除這樣東西是否會引起變動?不會?那就刪除吧!別因為可愛或花了心血就留下不必要的元素;如果這些東西不能輔助主要訊息,那就不能協助達到溝通目的。
‧ 淡化不會影響主要訊息的必要元素。運用前注意特徵淡化非必要元素,淺灰色相當適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