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這樣思考!德國一流大學教你秒殺棘手問題

2016-05-10 15:42

? 人氣

我們可不可以先假設某個斷言的反面是對的,然後透過無瑕可擊的邏輯推導,得出與所假設事實矛盾的結論,以此來證明原本的斷言是對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幾里得最喜歡用的反證法,是最精良的數學武器之一。這比任何一個棋士所用的戰術都來得高明。棋手可能犧牲一個士兵或其他棋子,但數學家可是犧牲整盤棋。      ─哈第(G. H. Hardy)

今日特餐─沒有冰淇淋!  ─瑞士山區一家餐廳的看板

「我沒看見街上有人,」愛麗絲說道。「真希望我有這樣的眼睛,」國王慍怒地回道。「什麼人也看不見!而且是在這種距離下!我甚至可以在這種燈光下看見所有的人,只是要費點力!」           ─卡羅(Lewis Caroll):《愛麗絲夢遊仙境》

如果你沒錯,你就對了。        ─ Sunny Skylar 歌曲〈Gotta be this or that〉中的一句歌詞

反證法(歸謬證法)是一種邏輯論證方式,透過證明發現一個說法之中包含矛盾,進而反駁。我們會證明,若假設這個說法是對的,就會導致邏輯上的矛盾,或是和一個先前已經認可的論點產生矛盾。

這個思考方式常用於數學上的間接證明法。間接證明或反證法的特點在於,並非直接推導出所要證明的敘述A,而是利用反證法,推翻敘述A 的反面,即非A。會導致矛盾的假設,就是錯的、可以被否定的。在二值邏輯中,每一個命題不是真就是假,原敘述的反面證明為假,就表示這個敘述本身為真。沒有第三種可能。這叫做「排中律」。

早晨講堂的相互辯證

「您說的不正確。但也不能說是不對。」

─物理學家包立(Wolfgang Pauli)跟一個學生如此說。

從原本要證明的敘述A 的反面敘述非A,來導出矛盾的結果,我們稱為輔助式的演繹推理。演繹推理的涵蓋範圍和複雜度依情況各有不同。透過演繹推理,可能導出三種矛盾的結果。第一種矛盾是,最後得到的結論是「非A」的反面,也就是可以從「非A」推得A。第二種是結論自相矛盾。第三種矛盾是,結論顯然是一個錯誤的命題。

反證法具有以下的邏輯結構:

(1) 敘述A

演繹推理

(2) 條件(或假設)非A

(3) 推論(沒有明顯的矛盾)

(4) 推論(顯然矛盾)

(5) 關於敘述A 的結論

邏輯論證是可以被學會的。但不注意一些事情的話,就有可能出錯。所以現在我們先來仔細探討何謂邏輯論證,以及邏輯論證的有效性。

所謂論證,就是指某個斷言之所以成立的理由。結構上,論證是由一個或數個條件(前提)和一個推論(結論)組成。所以,論證是一組語句。重要的是,前提和結論都必須是被真值定義的語句,意思是這些語句不是真,就是假。亞里斯多德將命題定義為語言結構,非真即假。

以下便是幾個命題的例子:

「我是柏林人。」

「如果他們還沒死的話,仍幸福快樂地活到現在。」

「鴿子很討厭。」

以下的語句則不是命題:

「請移駕至公園街。」

「千萬別相信您是誰。」

「如果你做了這件事,便能得到上帝的憐憫。」

「這個句子是錯誤的命題。」

「十二碼罰球。」

「1/0 = 2。」(這不是命題,因為1/0 在數學上沒有定義。)

「如果結束就好了。」

論證具備推理的特點。一個論證的邏輯有效性,可以用「若⋯⋯則⋯⋯」的關係式來表達。如果一項論證的條件句皆為真,那麼結論必定也為真。意思就是,真確性從條件轉移到結論。如果一個論證是有效的,那麼結論的真確性必定得自前提的真確性。如果有效論證的前提皆為真,那麼其結論必定為真。

重要的是,在一個有效的邏輯論證中,僅僅只有下面這種情況不會出現:所有前提皆為真,但結論卻為假。前提和結論真假值的其餘組合,在有效的邏輯論證中都有可能存在。如果其中一項前提為假,那麼結論有可能(但不一定)為假;相反的情況也有可能存在。前提和結論的真假,並不保證論證是不是有效的。我們必須分清命題真值與論證有效性之間的差異。下面是幾個例子:

a. 前提和結論均為假的有效論證

前提1:所有的哺乳動物都能飛。

前提2:所有的馬都是哺乳動物。

結論:所有的馬都能飛。

b. 前提和結論均為真的無效論證

前提1:所有哺乳動物皆有一死。

前提2:所有的馬皆有一死。

結論:所有的馬都是哺乳動物。

starry night.jpg
(圖/daveynin@flickr)

最後我們用一個幽默的、和實際情況相關的例子,當做這段補充的結尾。某天,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去露營。在一塊林中空地上他們架起帳篷,進入夢鄉。夜裡福爾摩斯將華生叫了起來:「華生,你抬頭看看,然後告訴我你看到什麼。」

華生回答:「我看到數不清的星星。」

福爾摩斯:「你得出什麼結論?」

華生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說:「從天文學來看,這表示一定有上百萬的星系以及數十億的星星。就占星術而言,顯示土星落在獅子宮。就時間上,現在是半夜3:15。神學上的意義是,和偉大的上帝相比我們是如此微不足道。從氣象學看,明天有可能是晴天。福爾摩斯你有什麼結論?」

福爾摩斯沉默片刻,便說道:「華生你這個笨蛋。這表示有人偷了我們的帳篷。」

現在回到反證法。我們能夠推翻其相反命題,來證明一個命題。若可以用一個有效的論證,得出錯誤的結論,就能證明這個相反命題是錯的。因為假如相反命題為真,那麼結論也必定為真。這可說是數學史和哲學史上十分古老的論證手法,可回溯至古希臘時代。

反證法的著名例子,就是伽利略用來反駁亞里斯多德的論證。亞里斯多德認為重的物體墜落得比輕的物體還要快,伽利略不那麼認為。在《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伽利略用了一個想像實驗來論證:假設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掉得快,那麼將兩個物體用一條無重量的繩子綁在一起之後,墜落速度應該介於輕、重兩者之間。因為重的物體會將輕的物體一同往下拉,使它加快,而輕的物體會拖住重的物體,讓它放慢。但另一方面,兩物體綁在一起的總重量卻比重的物體還要重,墜落速度理應比重的物體來得快。這就是出現矛盾了。所以原先的假設是錯的,輕、重兩個物體的墜落速度並沒有快慢之分。唯有假設兩物體掉落得一樣快,矛盾才會真正消失。這是用無比優雅、純憑抽象思考的證明方法,來證明落體的性質。沒有任何實驗,一點實際操作的跡象也沒有,只有邏輯推理。

效法格特‧ 克魯斯(Gerd Kruse)

農夫克魯斯因為一項申請遭地方議會拒絕,憤怒之下就說有半數的議會代表都是白癡。這句人身攻擊惹來的訴訟判決為,克魯斯必須收回自己的話。在地方報紙上,克魯斯做出以下聲明:「我在這裡鄭重收回自己說出的那句話:『半數的議會代表都是白癡。』此刻起我的聲明要改為:『半數的議會代表都不是白癡。』」

第二個反證法的例子比較現代,不只是近代的,而且還具有未來感:有個程式設計師宣布自己設計了一個下棋必勝的程式。他號稱這個程式不管是下黑棋還是下白棋,不管對上哪個對手,一定勝利。他聲稱自己的斷言有數學證明當靠山。你認為呢?

Go play.jpg
(圖/Jaro Larnos@flickr)

嗯,程式設計師的說法不可能為真。假設真的有一個能下完美棋局,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程式。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兩台電腦同時裝上這個程式,然後對戰。根據假設,不管下黑棋還是白棋、遇到哪個對手,程式都能贏。如果程式和自己對打,那麼兩邊應該同時贏棋。但在棋賽中,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於是,有完美棋局的假設會導致荒謬的結果,所以程式設計師的說法不可能正確。邏輯上看,程式設計師所標榜的程式特點並不可能實現。

現在讓我們踏進分數的世界,來找看看有沒有最小的正分數。假設一個最小分數的形式為

a/b

a 和b 皆為正整數。在此情況下我們也來運用新學到的工具。反證法竟然也可以簡潔得令人吃驚。假設真的有一個最小正分數,我們令它為a*/b*,那麼

a*/(2b*)

必定也是分數,其次,它必定為正數,第三,還要比a*/b* 來得小。所以a*/b*不可能是最小的正分數。就這樣我們得到了矛盾。結論和精隨:最小的正分數並不存在,若它真的存在,必定造成邏輯上的矛盾。

定理和逆定理

K 先生的哲學:所有事情都很有趣。

特例(他的有趣定理):所有的自然數都很有趣。

利用反證法來證明:假設情況相反,那麼就存在一個不有趣的最小自然數。但是這個數顯然十分有趣,這與說它不有趣的假設相矛盾。所以剛剛的假設必定為假,假設的反面才是正確的。因此這個說法得證。

K 太太的逆定理(她的無聊定理):所有的自然數都很無聊。

透過反證法來證明:假設m 是個不無聊的最小自然數。誰對這個問題

有興趣?故得證。

歐幾里得在兩千多年前就運用了功能強大的反證法,來證明質數有無窮多個。在《幾何原本》這部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數學著作中,他寫道:「永遠有比已經找到的質數更多的質數。」(第九卷,命題20)

三句話看透世界文學: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一個點就是去掉了兩條邊的角。

設立定義和公設,然後對形狀和數作出推斷。

推敲出的是永世通用的幽默、情色、毒品和解放。

 質數是只能被1 和自己整除的數;因此,它們沒有真正的因數,就像數字界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歐幾里得拿相反命題當作假設,假設質數是有限多個,並依照大小排列好:

p1 小於p2 小於p3⋯⋯小於pr

接著,他利用巧妙的手法,將所有質數相乘,然後再加上1。所得的數我們稱為P:

P = p1 ⋅ p2 ⋅ p3 ⋅ ⋯ ⋅ pr + 1

關於P 這個數,我們知道些什麼呢?首先,P 大於pr,也就是說,P 比我們所假設最大的質數要大,所以不可能是質數。那麼P 就一定可以寫成質數的乘積。但因為有被加數 + 1,P 無法被p1、p2、p3、⋯⋯、pr,也就是無法被任何一個質數整除。

因此出現了矛盾。得出的結論可說是十分完美。因為我們的推理方式在邏輯上無懈可擊,所以這個矛盾一定是透過一開始的假設進入到思考過程。因此,一開始質數有限多的假設為假,而相反命題為真。這個相反命題就是:質數有無限多個!

多麼美麗的證明。世界遺產的一部分,一種思想財富。一個永生不朽的證明。

熟練的力量可以編織永恆的聯盟

數學家諾加‧ 阿隆(Noga Alon),臺拉維夫大學的數學教授,有一次在以色列的廣播節目中談質數。他提到歐幾里得在2,300 年前便證明了質數有無限多個。主持人繼續問:「那它現在還正確嗎?」

談到這裡,我們不能不提一下跟質數息息相關的另一個著名數學問題,即孿生質數問題:兩者相差2 的一對質數,例如3 和5,17 和19,就稱為孿生質數。孿生質數也有無窮多對嗎?

這個問題我們還無法回答。目前(直到2008 年12 月)還沒有人知道答案。絞盡腦汁還是沒人能解答這個兩千多前提出的問題。

知識之道

「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是我們知道的。我們也知道有些東西是未知的,而且我們知道它是未知的。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是也有些東西,我們不知道自己並不知道。」

─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在2002 年2 月12 日針對尋找奧賽瑪‧ 賓拉登所發表的言論。(出處:The poetry of D. H.Rumsfeld,作者H. Seely)

也許這是倫斯斐最持久,針對我們生存的世界發表的智慧之言,關於他對「知識」的哲學看法,也是一個讓他至少與孔子的眼界提至相同境界的看法,因為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者文化《德國一流大學教你數學家的22個思考工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