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心理治療不一定那麼有趣!《魂囚西門》專業心理師顧問揭蕭敬騰「幫鬼諮商」秘辛…

2019-03-04 16:51

? 人氣

《魂囚西門》主角魏松言演出的背後,有著專業臨床心理師來給予許多細節上及合理性的建議。(圖/公視提供)

《魂囚西門》主角魏松言演出的背後,有著專業臨床心理師來給予許多細節上及合理性的建議。(圖/公視提供)

2017年的春天,與許久不見的謝庭菡導演吃飯聊聊彼此近況,除了敘舊以外,也討論到心理疾病如何在戲劇上呈現的各種可能,像是撞鬼經驗與思覺失調症中的視幻覺之差異及可區別的一些線索。2017年的冬天,導演接到公視的提案,要翻拍一部以心理醫師為主角的小說,她知道,國內沒有心理醫師的職稱,相關的職類只有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及諮商心理師的區別,翻閱完小說,發現主角是接近國內臨床心理師的背景,雖然這部不是職人劇,但為了更貼近真實,因此邀請具臨床心理師證照的我擔任本劇拍攝的顧問,展開了這次的合作。接到這樣的任務,覺得非常榮幸也很興奮,但也伴隨相當大的壓力,改劇本的期間,經常夢到劇中角色的互動情節,直到播出前,都經常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主角魏松言(蕭敬騰飾演)的設定其實與原著是有一段差距的,這個角色經過多人的想法碰撞而成,魂囚西門從小說翻拍到營幕呈現,需要一層一層的轉譯,從小說到劇本,從劇本到腳本,從腳本到演出,從拍攝完成到後製、背景音樂到行銷,每一道過程都是一次創作,最後的成品是集大家努力而成的共同創作。以主角為例,參與角色設定討論的人都會有自己對於主角的想像,即使確定了角色設定,在片場演出時也很看演員的現場發揮,才產出最後的魏松言。

心理顧問的角色主要是在劇本到演出的這一段,像是個檢查站,去檢視內容中的劇情設定是否與現實差異太大,特別是在人物設定、劇情合理性及治療室中的對話與動作中有較多的討論,由於要盡可能兼顧真實性及劇戲流暢性,因此在劇本的定稿上,就花了不少時間,直到導演覺得滿意。在這過程中,心理顧問提出的意見,就像是個定錨作用,讓劇組的大家有一個底,再去做調整及發揮。

魂囚西門_劇照(圖/公視提供)
魏松言這個角色演出的背後,有著專業臨床心理師來給予許多細節上及合理性的建議。(圖/公視提供)

真實心理治療室的現場其實不一定那麼有趣,成人心理治療的形式多以談話討論的方式進行,藉由談話協助個案釐清自身的心理困擾,許多在會談室中的情感流動或是產生出的頓悟想法(insight)都發生的腦袋裡,不一定會有外顯表現,若太真實的呈現可能難以讓觀眾感受到心理治療發生的歷程,這部份就很需要影像畫面的處理,讓觀眾能夠去感受及體驗當中的變化。因此,在討論的過程中,當真實的實務經驗與戲劇效果抵觸時,大多會建議以戲劇效果為主,以不違反醫療關係倫理為基礎。

在心理治療室的片場時,導演依據劇本設計出行為腳本讓演員執行,由於演員都是由自己的想像去詮釋臨床心理師及個案,演員們會有彼此對戲的默契及方式,顧問的角色則會去注意互動過程中的細節,例如有一場戲是從催眠中喚醒瑪麗(詹宛儒飾)並安撫她的情節,心理師松言流暢地將台詞演出,但瑪麗的呼吸仍然是急促的,雖然台詞順暢,但畫面卻不協調,因此當時建議心理師要配合瑪麗的呼吸,放慢講話的節奏,直到慢慢地讓瑪麗情緒穩定下來,最後完成的畫面,現場的大家都覺得非常滿意。

魂囚西門_劇照08 松言為瑪麗諮商(圖/公視提供)
松言為瑪麗諮商。(圖/公視提供)

魏松言心理師可能就是你我的化身,我們努力讓自己有成就,有辦法克服許多外界的挑戰及任務,甚至去幫助別人,但卻很難面對自己心中的脆弱,即使是有經驗的心理治療師也一樣會有自己的盲點及不願面對的困難。不願面對的原因其實源自於難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許是自己沒發現,也許是內在的力量還不夠,也可能是對自己有完美的期待不願放下。「脆弱的力量」的作者Brené Brown告訴我們,因為脆弱,才可能帶領我們往更好的方向前進,劇中的魏松言正是在每次治療別人的經驗及生活經驗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力量,直到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心中的脆弱,然後突破原來的框架。

我在這部片製作的過程中,觀察到劇組的大家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做嘗試跟調整,像是有不少鏡頭重複拍了好幾次直到滿意,也正是因為花了這些時間反覆的嘗試,大家一起努力做到最好,才淬煉出最適合的版本。

回到我們自己身上,當看見自己的脆弱及不完美時,最難能可貴的,不是把自己變成完美的人,而是有勇氣花時間去做嘗試及調整,直到淬煉出最適合的那個自己。

作者介紹│饒家榮

臨床心理師,任職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公視《魂囚西門》劇組心理顧問。PSYence 心‧空間、心理師的旅行手札召集人。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