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  

約 99 項搜尋結果
中美建交後,台灣如何利用適當時機遊說美國,促成實質對台灣有利的政策,變得更加重要。圖為美國總統川普。(資料照,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遊說美國,台灣能成華府心裏最軟那塊?

即將卸任的美國印太司令部指揮官戴維森上將,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直言,中國大陸很可能在六年內犯臺。(取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翁履中觀點:美中對抗不對戰,選邊站對臺灣真的有利嗎?

2021年12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召開全球「民主峰會」(AP)

翁履中觀點:民主峰會不是臺灣的解藥

誠實抗疫是上策。圖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發言。(指揮中心提供)

翁履中觀點:誠實抗疫,別讓臺灣快樂缺氧

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美軍第82空降師增援北約成員國波蘭(AP)

翁履中觀點:烏克蘭能幫臺灣回歸現實嗎?

美國聯邦眾議院13日表決彈劾案,讓川普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在任內遭到二度彈劾的總統。(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向投機政客說不,台美才能有真友誼!

總統蔡英文(左一)出訪友邦,過境美國,圖為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右二)、駐美代表高碩泰(左二)登上總統專機迎接。(取自蔡英文臉書)

翁履中觀點:不能賣臺給中共,難道賤賣給美國就無妨?

2022年6月3日,烏克蘭戰爭100天,烏克蘭漸露疲態,哲連斯基總統的100篇演說(AP)

翁履中觀點:當戰爭成政治舞臺,誰是真英雄?

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並未如預期得到和緩。(資料照,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美國抗中留退路,挺台成本台灣付

酈英傑(左)9月初才盛讚台灣是可靠夥伴,吳釗燮(右)卻在月底對台美關係降溫。(柯承惠攝)

翁履中觀點:不打算復交,誰對臺灣開美國玩笑?

經濟部長王美花(左)對萊豬進口之事要國人「將心比心」,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左)與王美花於立院備詢。(顏麟宇攝)

翁履中觀點:美國優先換保障?同理心恐掏空臺灣

總統賴清德與企業界代表於官邸會談,因應川普關稅衝擊,台灣「關稅要從零談起」。(總統府提供)

翁履中觀點:對美讓利卻無籌碼,臺灣的對策只求心安?

美國總統川普。(資料照,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微笑背後的真相,臺灣有智慧和勇氣面對嗎?

美國學者建議兩岸要建立不破壞和平的共識,民進黨應凍結台獨黨綱。圖為中共山東艦航母接連現身台海、南海等多地。(圖/截自環球網)

翁履中觀點:美方建言─兩岸都不絕望 和平才有希望

AIT處長酈英傑在金門像兩位亡逝於八二三砲戰的美軍致敬。(AIT臉書)

翁履中觀點:親美不該成信仰,敢疑美才有真和平

筆者建議,賴清德若想要捍衛民主,就應帶頭停止政黨對立,並回應外界批評的聲音。(資料照,柯承惠攝)

翁履中觀點:守護民主無需悲情,勿讓認知作戰淪打手

IO研究室20日舉行「解密中國對台認知戰:資訊操弄及網絡分析」記者會,IORG共同主持人王希(右二)發言。(盧逸峰攝)

翁履中觀點:捍衛臺灣民主,解藥可不能比病毒還毒

2023年10月8日,以色列轟炸巴勒斯坦極端組織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AP)

翁履中觀點:備戰避不了戰?以巴衝突恐改變美中關係

外交家雜誌五月號以蔡英文為封面。(取自The Diplomat官方網頁)

翁履中觀點:「防疫大外宣」真的讓世界看見臺灣了嗎?

總統賴清德出席「113年國慶晚會」。(顏麟宇攝)

翁履中觀點:賴清德總統看見什麼樣的中華民國?

美國總統拜登參加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他在發表演說時強調,「為了保護國家、盟友和核心利益,我始終願意在必要時使用武力」。(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美中臺的鯊魚困境,守護臺灣豈能靠張嘴?

2022年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軍隊狂轟濫炸南部大城馬里烏波爾(Mariupol),居民避難的馬里烏波爾劇院也無法倖免(AP)

翁履中觀點:現實危機考驗團結,烏克蘭經驗值得複製?

筆者指出,在臺灣,大法官任用的標準真的需要重新檢討,而司法獨立在臺灣恐怕還是夢想。(資料照,顏麟宇攝)

翁履中觀點:大法官們用行動證明,國會改革有必要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圖片來源:台積電)

翁履中觀點:勿讓護國神山成臺灣的優勢詛咒

2021年10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公開宣示:我們會保衛台灣,我們對台灣有承諾!(資料照,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挺台正能量超載,台灣需要的是誠實

拜習會後,美國「制約中國」的基本方向並沒有改變。(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和中還是抗中誰更能讓美中信賴

冷戰期間的美國華府政治圈,流傳著一句「只有尼克森才能去中國」的玩笑話,沒想到笑話成真。圖為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與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舉行歷史性會談(AP)

翁履中觀點:兩岸真和平,溫和派也得硬起來

筆者認為,應謹慎解讀美日共同聲明,為川普時期可能帶來的衝擊,務實的以最壞打算做準備,是臺灣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圖為2025年2月,日本首相石破茂與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會面。資料照,美聯社提供)

翁履中觀點:解讀川普的臺灣算計,保持懷疑才是真愛臺灣

2024年1月5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紀念中美建交45週年招待會發表談話。(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美中溝通各有盤算認清現實比選邊站重要

香港反送中在台灣也燃起一把反中的火。圖為超過3萬人28日晚間上街指控香港警察的性暴力,參與者大多戴上紫絲帶、並以唇膏在手臂上寫下「#ProtestToo」。(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政客要你氣中國,因為他們搞砸了你我的生活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知美不疑美─合理爭取臺灣利益才是信賴臺灣

復旦大學大四女學生宋思瑤被問到對台灣棒球隊獲「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時說,她要代表師生訪問團向「中國台北」隊獲得世界冠軍表示祝賀,卻引起軒然大波。(影片截圖)

翁履中觀點:為何臺灣沒有面對中國台北的自信?

美國總統拜登四次發表挺台談話。(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拜登四次挺台 美國決定朝向戰略清晰了

1969美國校園反戰運動。(取自Wystan@flikr)

翁履中觀點:報告總統!美國人不想為台灣打仗怎麼辦?

總統蔡英文(中)與AIT處長酈英傑(左),右為美國國會議員Eddie Bernice Johnson。(蔡親傑攝)

翁履中觀點:臺灣要安全,就得先理解美國善意背後的風險

民進黨拚連任兩招:以亡國感綁架台灣民主和黑韓。圖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顏麟宇攝)

翁履中觀點:還在黑韓?你知道台灣民主被亡國感鎖住了嗎?

一架吊掛巨幅國旗的CH-47SD契努克直升機。(資料照,蘇仲泓攝)

翁履中觀點:守護中華民國─不願承認的台灣共識

兩岸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北京的思維,臺灣真的能掌握?(AP)

翁履中觀點:守護臺灣須要溝通而不是神山

圖為漢光36號演習在台中甲南海灘進行三軍聯合作戰實彈操演(AP)

翁履中觀點:和平不是天上掉下的禮物,台灣準備好了?

2023年1月,國軍在高雄舉行實戰話操演。(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愛臺灣就該相信臺灣將打敗中國大陸

美國總統拜登發表外交政策演說。(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拜登的戰略清晰,臺灣看清楚了嗎?

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18日在直播中表示,阿富汗撤軍事件為美國未來是否援助其他國家做了定調,即「如果自己不做任何決定,基本上美國能幫的有限」。(資料照,美聯社)

要美軍協防得先釋出誠意?翁履中曝美要求台灣做到3件事

2025年6月8日,進駐洛杉磯的加州國民兵與抗議者對峙。(美聯社)

翁履中觀點:美國或許撐得住極化政治,但臺灣能禁得起撕裂?

總統蔡英文(見圖)第2任期以817萬票當選,但在選後5個月,年輕世代支持台灣獨立的比例卻明顯下降,筆者認為是民眾回歸務實考量。(資料照,盧逸峰攝)

翁履中觀點:認清現實?年輕世代從支持台獨回歸維持現狀?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31日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表示,美國未來將不再無條件承擔所有盟友的防務責任。(美聯社)

美防長警告中國威脅迫在眉睫 翁履中曝台灣最弱的「不只軍力」:疑美親美是假議題

旅美學者翁履中表示,台灣社會不缺煽風點火的攻擊手,但非常缺乏那些願意讓仇恨降溫的消防隊員。(資料照,顏麟宇攝)

青鳥嗆陸客「滾回中國」 學者讚員警這句話:台灣缺乏讓仇恨降溫的消防隊員

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將優先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資料照,美聯社)

川普宣布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 旅美學者揭雙方背後盤算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右)政府強化對中國的貿易關稅措施,北京近幾個月來不再僅以技術性手段回應。(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動搖?學者曝美中角力進入關鍵期:台灣須跳脫依附思維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左)宣布擴大投資千億美元,引發外界憂慮台積電變「美積電」。(美聯社)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換來什麼?旅美學者曝川普對台可能「2情況」

日前才出訪中國的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見圖),近日在華府論壇中對川普政府提出建言。(資料照,劉偉宏攝)

黃仁勳何以一打「川習」兩大大?學者解讀遊走美中神操作:輝達不只有執行長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