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媒體素養 文章列表
#
媒體素養
約 4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好文嚴選:用韓劇邏輯解讀媒體素養
姚貝娜的死訊,在朋友圈刷起了三波刷屏浪潮。第一波,淩晨時死訊確認,滿螢幕的證實消息和R.I.P;第二波,這個是慣例了,一群人照例出來譴責記者無良冷血云云,就跟他們前幾年凡事譴責當局一模一樣;這裡面的典型文章就是「掀起你的頭蓋骨」(微博作者)所做的那篇《記者們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著她的死亡》;第三波,這篇拙劣的雞湯體文章引起了記者們的集體吐槽,從淼叔昨天上午九點半聲討該新聞系學生的職業素養開始,一整天各路記者編輯學者都從不同角度普及著新聞行業倫理和災難採訪守則。
楊淼
2015-01-27 12:13
新聞
政治
國內
假新聞氾濫要修法管控?媒觀基金會:勿貿然立法侵害言論自由
面對網路假新聞散佈的問題,總統蔡英文表示,假新聞及謠言對施政造成嚴重干擾,中國「網軍」製造的假新聞,更引起了國安疑慮;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也表示,正在研擬作法來杜絕假新聞,規劃設置闢謠專區和檢舉機制,更有立委建議修法管控網路上的假新聞。對此,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呼籲政府不宜貿然立法,限縮言論自由,應從根本強化公民媒體教育,並檢討傳播政策、健全媒體環境,才是處理假新聞理想的方式。
謝珮琪
2017-01-06 11:46
網軍
蔡英文
假新聞
風生活
一堆「英國研究」跟「日本醫學博士」聽誰的才對?3招讓你辨別正確的醫學資訊
大家一定都有類似這樣的經驗,因為想追求健康,看了很多健康相關的資訊,像是「英國研究指出」、「日本醫學博士表示」,這類的開頭,應該大家都不陌生。
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2017-01-11 12:28
媒體
媒體識讀
媒體素養
新聞
國內
綠委擬定《反滲透法》 媒觀痛批:恐成當代文字獄
多位民進黨立委昨(13)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將制定《反滲透法》,防止假新聞影響施政。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今(14)日發出新聞稿反對,批評此舉將壓制新聞自由,並指出防止假新聞的根本在於媒體素養教育,以及媒體自律、他律。
洪與成
2017-03-14 19:10
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
假新聞
新聞
國內
林全揆宣示打擊「假新聞」媒觀基金會:認定上是不是搞混了?
行政院長林全16日表示,不會用立法或是修法的方式來管制言論自由,不過針對網路上充斥的假新聞,將會設法審查,提醒網友網路消息的真實性,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就表示,肯定林院長不修法、立法箝制言論自由,但是對關於假新聞如何認定及「真實查核機制」可行性上,有所質疑。
施孝衡
2017-03-17 11:34
林全
假新聞
媒體素養
新聞
國際
科技
「提升社會大眾對新聞的信心」Facebook領軍成立新聞誠信計劃
臉書(Facebook)5日宣布,已與科技界領袖、學院、非營利組織等機構攜手成立1400萬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的基金,共同贊助新聞誠信計劃(NewsIntegrityInitiative),將為網路上閱讀及分享的新聞提供專業分析,提高新聞真實性,提升社會大眾對新聞的信心、談論新聞時也能以可靠資訊為基礎。
陳煜
2017-04-05 16:50
Facebook
臉書
假新聞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台灣媒觀》媒體素養納入國家課程 台灣成亞洲先驅
美國《時代》雜誌4月初,發表評論,剖析台灣人民擔憂中國網軍對假新聞的影響力,也讓數位政委唐鳳站上對抗假新聞的最前線。唐鳳並提出治本之道,回頭強調「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更應該是107年新課綱的核心課程之一。
楊昭瑾
2017-04-22 06:40
媒體
課綱
台灣媒觀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台灣媒觀》台灣到底要甚麼樣的素養教育?
上個禮拜「沙威瑪」引發熱烈討論,因為大家描述得繪聲繪影,有那麼一個瞬間還真讓人懷疑起自己一直以來的知識。然而,在這場沙威瑪熱潮之下,有些事情或許值得大家一起來思考。
陳珮云
2017-04-29 06:25
十二年國教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媒體素養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台灣媒觀》前瞻計畫別搞錯 人才素養才根本
日前行政院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一共提出了五大項目,其中,和過去其他重大國家計劃不同的是,在數位建設中的第五項主軸中,納入「人才建設」;我們肯定此一思維,但欲達成計畫中所謂「創新國民教育環境」的目的,應進一步加強培養國民對於數位內容的理解和判讀能力。
李子瑋
2017-05-13 06:40
媒體素養
台灣媒觀
李子瑋
風生活
世界
為何媒體狂報豬哥亮,不報國際大事?他一席話突破盲點,別把台灣人都當笨蛋好嗎
近日台灣媒體被豬哥亮新聞瘋狂洗板,有網友認為,中國正在推動的「一帶一路」是很重要的議題,為何反而不見媒體如此大篇幅地報導?為何台灣人好像很無知、不關心國際大事?時常對社會議題發表評論的呂秋遠律師,對這般批評發表看法……
呂秋遠
2017-05-18 12:40
習近平
國際新聞
一帶一路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台灣媒觀》讓閱聽成悅聽!前瞻建設角落裡 該投資的媒體素養教育
日前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總共提出了五大項計畫,尤其,在數位建設這一個部分的主軸五,將「人才建設」納入計畫當中,尤其在計畫中更載明「智慧化是全球的新興產業科技發展趨勢,為了順應趨勢潮流,須仰賴國家強健的數位基礎建設,並且讓民眾從小接觸數位環境習慣數位環境,透過網路快速學習、存取計算與資料分析,並提升科技研究環境,導入先進科技到各應用領域,讓我國資訊國力向上提升。」對此主張,我們認為行政院只對了一半,另外一半則是除了在技術性的培養之外,還需要素養性的內涵才稱得上完整。
李子瑋
2017-05-20 06:20
蔡培慧
黃國昌
時代力量
新聞
國際
打擊假新聞!鄉民也比不上的鍵盤偵探 風傳媒直擊《華郵》事實查核小組
(簡恒宇華府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後,把跟自身有關的負面新聞通通歸類為「假新聞」,但自己又常斷章取義,在社群網站「推特」放出誤導資訊,此舉使得「事實查核」顯得更為重要。《華盛頓郵報》事實查核專欄編輯凱斯勒(GlennKessler)指出,川普自今年1月20日就職至今,總計已放出600條錯誤或誤導訊息,並直言查核川普言論其實非常無聊,因為他的言論不但毫無根據,而且只需5分鐘就可分辨。
簡恒宇
2017-06-07 11:50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歐巴馬 Barack Obama
推特 Twitter
新聞
國際
全球最大「假新聞集散地」如何洗刷惡名?風傳媒一探臉書華府辦公室虛實
(簡恒宇華府報導)美國在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許多不實消息透過社群媒體在網路上瘋傳,其中全球擁有19億使用者的臉書被指責是「假新聞」最主要的「集散地」。臉書高階主管表示,他們已經開始與第三方合作進行「事實查核」機制,強調臉書想了解貼文內容傳遞的確切訊息,防止出現混淆視聽的錯誤資訊。
簡恒宇
2017-06-08 18:00
臉書 Facebook
社群媒體
言論自由
新聞
國際
美國新聞學專家:媒體識讀教育不能等,但是川普總統言行與教育背道而馳!
(簡恒宇紐約報導)由於社群媒體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假新聞」流竄情形也愈來愈嚴重,媒體識讀成為一大課題,而美國國家媒體識讀教育協會(NAMLE)積極與美國各州教育機構合作,協助家長與年輕族群在數位媒體當道的時代,培養媒體識讀,對於美國總統川普三不五時就在推特上大鳴大放,做出毫無根據的吹噓、謾罵或指控,NAMLE執行董事李普金無奈表示,川普的言行與該組織的教育方向完全背道而馳。
簡恒宇
2017-06-11 14:52
新聞自由
彭博新聞社
推特 Twitter
新聞
國際
風傳媒直擊「美版批踢踢」!Reddit遏止假新聞對策 板主管不好就砍頭換人
(簡恒宇舊金山報導)台灣媒體喜歡從電子布告欄系統「批踢踢實業坊」(PTT)上尋找報導題材,美國媒體也不例外,會在被戲稱為「美版PTT」的社群媒體「Reddit」上與鄉民留言交流,找出網友熱烈討論的話題,進行報導並衝高點閱率,而面對「假新聞」藉由社群網站擴散的問題,Reddit公關主任索爾諾強調,倘若有板主未遵循規定,Reddit能把原板主踢走,以確保貼文符合規範。
簡恒宇
2017-06-14 18:00
社群媒體
社群網站
PTT
新聞
國際
維基百科如何避免淪為「假新聞」散布平台?確保「引用資訊具可信度」是主要關鍵
(簡恒宇舊金山報導)隨著網路媒體的興起,線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更是許多媒體補充背景資料的主要來源之一。對於誤導資訊和「假新聞」問題,負責管理維基百科的維基媒體基金會公關主任巴巴拉女士強調,維基百科秉持「內容可被驗證」、「觀點中立」及「不可進行原創研究」3項核心規範,確保維基百科不會淪為「假新聞」散布的平台。
簡恒宇
2017-06-15 10:52
維基百科
維基媒體基金會
新聞自由
新聞
國際
簡恒宇訪美手記:打擊「假新聞」不光是媒體責任 閱聽人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更是關鍵
新聞是歷史的第一份粗略草稿——菲爾.葛拉漢
簡恒宇
2017-06-16 07:27
臉書 Facebook
言論自由
維基百科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台灣媒觀》亞太新聞素養 重拾媒體公信力為首要課題
Facebook與Google不斷被外界質疑對假新聞的散布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對此,兩家公司都針對假新聞議題採取因應措施,並積極尋求各國的第三方組織協助,希望建立當地以及跨區域的合作關係來打擊假新聞。當Facebook在美國推出假新聞檢舉機制後,全世界都在問,效果如何?何時在其他國家啟用?緊接著的德國與法國大選,Facebook也宣布嚴陣以待,然而,假新聞的因應措施似乎在亞洲缺席。
李子瑋
2017-06-17 06:50
Facebook
媒體素養
台灣媒觀
新聞
國際
新聞被社群網站「綁架」怎麼辦?美國網媒Inside靠電子報殺出重圍 直言「紙媒終將消失」
(簡恒宇舊金山報導)現在不少媒體藉由社群網站推廣其報導內容,但這樣的模式使得內容農場猖獗,也讓媒體形同被社群網站「綁架」,因為報導若被社群網站視為沒有觸及成效,可能就不會協助推播,而為了擺脫這種情形,美國網路媒體「Inside」選擇透過電子信箱,讓訂閱戶接收關注的高品質內容,Inside總經理史密斯更直言,紙媒最後終將消失,但不等於新聞媒體將絕跡。
簡恒宇
2017-06-17 13:10
社群網站
舊金山
電子信箱
評論
國際
觀點
簡恒宇觀點:「假新聞」為何難以根除?查核網站Snopes一語道破:都是為了錢
(簡恒宇舊金山報導)「假新聞」其實並非新產物,但隨著網路發達,以及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假新聞」的擴散能力也愈來愈廣,而美國專門打擊「假新聞」的網站「Snopes.com」創辦人米可森強調,查證最原始的資料來源是進行事實查核的根本辦法,且不少假冒的網媒都沒有確切聯絡資訊;至於為何「假新聞」會如此猖獗,米可森直言,因為點閱率帶來廣告收益,一切都是為了錢。
簡恒宇
2017-06-28 06:40
谷歌 Google
臉書 Facebook
新聞自由
評論
國內
觀點
台灣媒觀》被集體忽略的兒少傳播權
兒童及少年在成長環境中汲取養分,透過這些養分進行自我探索、獨立思考,並建構自身之知識系統及對世界的認知,更進一步積極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發表意見。而成長環境除了學校教育與生活中所接觸的人事物外,最常被忽略的是----「媒體」。
陳亭妘
2017-08-26 05:20
媒體素養
台灣媒觀
兒少節目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台灣媒觀》給新任閣揆賴清德的媒體改革建言
這一周最洗版的新聞應該屬台南市長賴清德接任閣揆的新聞了,筆者作為媒改團體的一員,雖然沒辦法像謝龍介議員「一生監督你一個」式的瘋狂追隨,但還是有些想法跟期許想跟賴院長交換意見。
李子瑋
2017-09-09 06:30
教育
賴清德
影視產業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台灣媒觀》別忽略你的力量─為什麼要監督媒體?
相信大家經常在看到媒體「又」報導「腦殘」新聞時,忍不住會分享給親朋好友笑一笑,網路轉載更常有「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的嘲諷。但大家真的知道新聞媒體爛在哪裡嗎?自己又為什麼會對這些新聞內容感到生氣呢?
陳珮云
2017-09-16 06:30
媒體
新聞
媒體素養
新聞
國際
國內
「無法認同的報導就是假新聞?」美國新聞學者:媒體識讀教育至關重要
隨著社群網站崛起,假新聞與錯誤資訊的流竄程度更甚以往,而身在網路世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對抗假新聞?美國在台協會17日邀請美國石溪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雷納舉行視訊會議,雷納強調,透過教育建立媒體識讀,讓大眾能夠釐清假新聞是根本之道,而出席與會的台灣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也說,對於打擊假新聞和錯誤資訊是樂觀其成。
簡恒宇
2017-10-17 15:29
媒體
社群網站
言論自由
風生活
科技
新知
Line群組假消息氾濫好困擾?這2樣方便工具,加上美國教授7大心法,學會絕對超實用!
美國石溪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雷納今天表示,假新聞在推特跟臉書上被轉發的次數,遠多過主流媒體報導的真正新聞;身處數位時代,每個人都是訊息散布者,民眾在分享前應多想一下。
中央社
2017-10-18 11:54
LINE
假新聞
唐鳳
新聞
國際
科技
臉書測試動態新功能》花錢才有更多曝光率 柬埔寨多元聲音恐消失
全球熱門社群網站「臉書」日前在6個國家測試新功能,即商家、媒體及任何「粉絲頁」都被編入「動態探索」項目中,用戶不像過去能直接在動態消息中刷到訊息,而要特地點入動態探索項目查看,由於東南亞國家柬埔寨是測試國家之一,加上柬埔寨政府加大控管媒體的力道,臉書此時推出新功能測試,恐怕會讓柬埔寨的多元聲音消失。
簡恒宇
2017-11-03 08:10
臉書 Facebook
社群媒體
臉書
新聞
國內
台灣學生上網評論政治比例世界第一 公民認知全球第二
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主導的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今(7)日公開初步評比結果,台灣國二學生,公民認知排名世界第二,有近9成學生表現達到高標以上,另外,台灣學生在族群平權的支持度排名世界第一,性別平權的支持度排名第二,台灣學生在「使用網路得知國內外新聞」及「在網路表達關於政治或社會議題的意見」的比例國際排名第一,但參與組織或團體的情形低於國際表現。
林上祚
2017-11-08 01:03
學運
公民運動
媒體素養
風生活
小學生問當律師的爸爸,為何那麼多恐龍法官?他一句話揭台灣人媒體素養低落造成的
「爸爸、爸爸,你知道什麼是恐龍法官嗎?小偉的阿公被車撞到,結果法官説撞他的那個人無罪!小偉超生氣,説那個法官是恐龍法官,我還以為是真的恐龍,哈哈哈哈哈」胖胖無厘頭的說著。
律師爸爸與腦洞媽媽
2018-03-01 11:09
法律
恐龍法官
新聞媒體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別只怪媒體亂象─是因為你愛看,他愛播
這幾天的網路新聞被瀏灠次數最多的報導,竟然是某女性露兩點的娛樂新聞,難怪台灣會持續退歩!因為台灣最多人只在乎露不露,黑不黑?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今年2月公布「2017年度媒體代表字暨大事調查」網路票選結果,「亂」字拔得頭籌。媒體真的是值得關心的重要課題。
吳良民
2018-05-20 05:40
媒體
電視
觀點投書
新聞
國際
國內
對抗假新聞只靠「事實查核」並不夠!無國界記者發起「新聞信任計畫」呼籲媒體業制定自律標準
面對科技新時代,假新聞和錯誤資訊成為今日媒體的大敵,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4月宣布發起「新聞信任計畫」,半年內再度來到台灣的無國界記者法國總部主席韓石29日說,這項計畫是讓媒體業界研擬一套報導品質標準,讓參與方共同遵守,「事實查核也很重要,但只靠事實查核並不夠」,而他坦言,目前沒有打擊假新聞的完美方案,能做的就是遏止假新聞氾濫,並提升媒體素養。
簡恒宇
2018-06-30 12:44
希拉蕊
陸委會
新聞自由
新聞
國內
人人都要認識假新聞!媒體素養10年來首列教育部終身學習圈課程
假訊息、假新聞議題,近來引發關注,不但行政院祭出重罰防堵,教育部也將透過終身學習圈活動,加強民眾對於媒體識讀、訊息查證能力。部長潘文忠今(25)日表示,社會上經常有假訊息,可能造成民眾遭到誤導,甚至社會驚恐的現象,希望透過學習圈的引導,讓更多民眾可培養媒體識讀、資訊判別能力。
吳尚軒
2019-04-25 18:07
教育部
行政院
假新聞
新聞
國際
兩岸
香港電視上的「反送中」是什麼樣子?TVB、有線新聞、Now 電視台的細微差別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電視,TVB)是近期在反送中運動成為示威者針對的目標。在抗議現場,經常發生示威者包圍TVB記者及採訪車的情況。
BBC News 中文
2019-07-17 16:00
新聞自由
TVB
香港立法會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一座隱形的橋,我們與國際新聞的距離
大學同學在南投的一所國中教英文,最近我們在電話裡聊近況,我興奮的告訴她,我在臉書開了粉絲頁,專門寫國際新聞給小學生和青少年看,請她幫忙介紹給她的學生;沒想到她反應有些冷淡,於是我趕緊換話題,不希望造成對方壓力。但就在掛電話前,同學突然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這裡的孩子,是不會看國際新聞的。」
愛莉森
2019-10-27 06:00
教育
國際新聞
觀點投書
新聞
國際
國內
呼籲台灣總統候選人讓大眾對媒體重拾信心 無國界記者:強化媒體水平才能解決「假新聞」問題
「若無有水準的媒體和資訊自由,就不會有民主,也不能捍衛人權,因為無從了解相關議題」,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4月接受《風傳媒》訪問時,強調「不實資訊若容易侵入流竄,代表媒體環境相當脆弱」。隨著2020年大選進入倒數階段,艾瑋昂近日發表公開信,呼籲所有總統候選人及政黨,承諾強化媒體產業環境,加強公共媒體,並確保媒體編採獨立性。
簡恒宇
2019-12-18 19:25
新聞自由
無國界記者組織
RSF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面對弄「假」成真的危機,我們的價值觀準備好了嗎?
「台灣研發成功快篩,中國在WHO搶收割」這個聳動的新聞標語,於3月8日時,在Youtube、Line及臉書等網路社群媒體快速被轉發,引起軒然大波,惟2天後,這則訊息卻被查證是一則移花接木的假消息。經運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分析這則新聞(包含闢謠新聞),我們發現其網路聲量約有15000則(時間自3月8日至12日),且高達65%的人對此新聞呈現負面情緒,僅有5%呈現正面情緒,餘為無特別情緒意見;由此可知,有部分的人,已經被有心人士操控,甚至激發仇恨的價值觀,再持續探究數據,發現闢謠的新聞聲量卻低於假新聞被散佈的關注回覆聲量,對此我們有危機意識了嗎?有時候的擦槍走火,就是在關鍵時刻被點燃,這樣的危機應不容小覷。
郭昭顯
2020-03-16 05:30
中國
言論自由
行政院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葉乃靜觀點:課綱缺資訊素養,如何打假新聞?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即「108課綱」已經上路,它與先前九年一貫課綱最大的不同就是希望學生的學習從學知識、能力,變成學「素養」。那什麼是素養呢?素養(literacy)是人們「理解外界以及和外界做有意義溝通所需要的能力。」108課綱則以核心素養為促進個體全人的發展,以及終身學習的培養之教育的基礎。
葉乃靜
2020-04-17 05:50
課綱
假新聞
媒體素養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葉乃靜觀點:公共圖書館必須承擔打擊假新聞的重任
政府近日公布監察院將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的議題再度受到重視。提到人權,最受矚目的莫過於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共羅列三十條基本人權,顯示對人民尊嚴的基本尊重。
葉乃靜
2020-06-29 07:00
假新聞
公共圖書館
媒體識讀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葉乃靜觀點:108課綱「科技領域」該正名囉!
近日媒體報導,108課綱中科技領域,許多學校師資少、難開設外,也不符合文組學生的需求。部分高中為符合資工系升學需求,除了必修的教運算思維,開設APCS檢定課選修課,已沒有空間再開設其他課程。這樣的情況反應了當初108課綱中「科技領域」課程規劃的不周延。
葉乃靜
2020-07-23 05:50
課綱
假新聞
媒體素養
評論
風生活
公共政策
品味生活
新媒體社會變遷下之國民素養
當今傳播科技不斷演化新媒體的傳輸型態、內容格式與產業生態,對人際互動與社會化之形成亦有重大的影響。如何面對網路資訊社會並提出因應之治理政策,化新媒體之風險為社會發展之機會,已成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何吉森
2020-12-21 15:09
新媒體
媒體素養
中技社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媒體素養教育首應導正年輕世代的使用觀念
數位網路時代帶來了五花八門的資訊,這些內容不像傳統的大眾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比較有嚴謹的查核機制。隨著社群媒體發展,散布假訊息、假新聞的現象則日益嚴重,甚至越腥辣的內容,越能衝高流量。特別是社群媒體的使用,已成為孩子新的「休閒娛樂」,這些資訊幾乎是唾手可得。
諄筆群
2021-02-08 05:50
教育部
科技
假新聞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點教育》網軍、小編、酸民和媒體素養
「另類事實」(alternativefacts)作為民主自由的最大敵人之一,顯示出民主制度與言論自由的脆弱,而這個挑戰也是民主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共同面臨的挑戰。從川普當選開始,網軍成了跨國政治的顯學,大外宣和大內宣也成了媒體常見相互攻訐的詞彙。
諄筆群
2021-10-25 05:50
媒體
數位
網軍
新聞
政治
張淑娟泣訴「從未跟蔣孝嚴滾床」!痛罵周玉蔻:一點媒體素養都沒有
名嘴周玉蔻近日猛打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的身世,直指其父蔣孝嚴(原名章孝嚴)和前中國小姐冠軍張淑娟過從甚密,稱其就是當年「晶華緋聞案」女主角。對此,張淑娟今(26)日上午現身台北地檢署,泣訴自己根本不認識周玉蔻,也從未和蔣孝嚴滾床、有不倫,不解周玉蔻為何要霸凌一個女子,更怒罵周玉蔻「一點媒體專業素養都沒有」。
陳煜
2022-09-26 20:10
周玉蔻
張淑娟
晶華緋聞
新聞
國際
國內
外媒專家看台媒:如何做出好新聞?提升報導優質度與公信力靠這幾招
台灣媒體亂象長期受到國內批評和關注,而外媒新聞人對於台灣新聞業的評論又是如何呢?中央廣播電台與國發會、台灣大學等單位18日舉辦台灣論壇台北場,主題是「疫後亞洲的展望:綜觀亞洲媒體生態變化:威權vs民主」,邀請到《紐約時報》駐台記者儲百亮、前《路透社》北亞區總編輯史密斯、台北外國記者會會長周浩霖與談,分享他們對亞洲與台灣媒體現況以及所面臨挑戰的觀點。
蔡娪嫣
2023-09-19 09:10
台媒
台灣媒體
台灣媒體亂象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網絡噴發」不是解決問題萬用公式
中等程度的學生上頂大,部分國立或老牌私校幾無門檻,生源不足致使學校什麼學生都得收、只要會呼吸就能錄取,現在學生、家長是老大。
江政昌
2024-05-17 05:30
網路
學生
曠課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市府攜手東大舉辦媒體素養營 強調青年是理性思辨關鍵力
為提升青年在AI時代下的媒體素養與資訊思辨能力,台中市政府攜手東海大學與台灣新媒體科技協會,24日在東海校園舉辦「2025海明威深度閱讀與媒體素養青年營」,活動吸引全國青年參與,現場氣氛熱烈。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開幕式,勉勵青年學子在數位浪潮中培養理性判讀與獨立思考能力。鄭副市長表示,此次媒體素養營廣邀全國青年參與,主題前瞻且具啟發,為學子開......
王秀禾
2025-05-24 19:26
AI時代媒體素養
2025海明威深度閱讀與媒體素養青年營
台中市政府
地方新聞
高雄
兒少個資!高市府教育局呼籲:理性面對衝突、勿任意上傳影片以免觸法
針對高市某校發生學生衝突事件,教育局表示持續了解學校後續處理進度與學生復原情形,並加強法治與媒體素養教育。教育局呼籲學生遇有衝突或誤會時,應以理性溝通、冷靜應對為原則,切勿以暴力解決問題如一時情緒失控,務必主動尋求師長、教官或輔導人員協助,共同化解矛盾,避免造成更大傷害。影片涉及兒童及少年之肖像與行為記錄,依法屬個人資料學生如目睹衝突事件,應以維護現場安全為......
徐炳文
2025-06-25 20:17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個人資料保護法
教育局
評論
國內
藝文
觀點投書
商業
產業觀點
新知
觀點投書:自媒體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影響力?
當紅不是光環,而是放大鏡。近來,台灣社群媒體圈接連爆出多起自媒體創作者爭議事件,不論是言論失當、廣告不實、情緒操控,甚至涉嫌違法行為,每每成為新聞與社群熱議焦點。一方面,大眾對這些網路影音創作者的行為高度關注,彷彿他們代表某種公共標準;另一方面,這些事件也凸顯出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當自媒體成為大量閱聽人的日常資訊來源與價值模仿對象,自媒體創作者究竟應否具備......
林佩璿
2025-07-05 05:20
自媒體創作者
台灣
社群媒體
地方新聞
桃園
想當Podcaster?這個夏天,讓AI當你的寫手、金鐘主持當你的聲音教練!
曾經夢想過擁有自己的Podcast頻道,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嗎?或者,想知道如何讓AI成為你最強的創意夥伴,寫出讓人驚豔的腳本?這個暑假,你的「創作者出道」機會來了!勞動部桃竹苗分署賈桃樂學習主題館,重磅推出三日免費的「AI創意媒體玩家營」,一場專為你打造的媒體實戰衝刺班,報名只到7月23日,名額有限!一檔成功的節目,從好的企劃開始。營隊第一天,我們將帶你從有......
陳逸群
2025-07-10 15:05
AI創意媒體玩家營
Podcast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