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美國無法無天!」以巴衝突激進化,香港戰地記者:只有「這個辦法」才能解開死結

2025-05-24 00:04
長期遭受以色列轟炸,讓加薩居民始終陷在恐懼和死亡威脅陰影之中。(資料照,美聯社)

以巴局勢正在惡化,以色列5月開始對加薩發動新一輪攻勢。聯合國表示,以色列依然阻擋糧食進入幾近饑荒的加薩走廊。近日有31個國家外交官考察約旦河西岸人道情勢時,竟遭到以色列軍隊鳴槍示警;與此同時,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有2名職員在華府被槍擊身亡。中文世界唯一深入巴勒斯坦的香港戰地記者張翠容表示,以色列、美國非常無法無天,好像他們有權去定義什麼是「反猶」;隨著以巴情緒激化化,唯有共存才能有和平,才可能真的解開死結。

當世界分崩離析時,仍有很多人在修補裂痕

台大新聞所23日下午舉行「看見抵抗與希望:種族清洗政策下的以巴和平吶喊」紀錄片放映與座談,邀請導演張翠容與巴勒斯坦文化平台「齊墩果樹下」創辦人黃楷君對談。張翠容談起這部紀錄片緣由,她從2002年第一次去以巴陸續拍攝,因為忙錄就把影片放在一旁。直到以巴導演合拍紀錄片《你的國,我的家》No Other Land)今(202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經友人提醒,她才想起自己的紀錄片可以讓更多人知道,當世界正在分崩離析時,原來一直有很多人在修補裂痕。

紀錄片中呈現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設置「殖民區」(settlement)的實況,特別著重於包括「父母圈」(Parents Circle)在內,許多以巴人士合作致力於推動和平與消弭仇恨,以及國際和平志工在當地持續不懈的努力,幫忙種植巴勒斯坦經濟作物與精神象徵的橄欖樹等。

「記者們,我們會站在加薩的邊境外抗議。我們會書寫、拍攝。這就是我們所能做的一切。」張翠容引述了普立茲新聞報導獎得主赫吉斯(Chris Hedges〈給加薩孩子的信〉Letter to the Children of Gaza)其中一段話,表明自己製作這部紀錄片的初衷與心境。

台大新聞所23日下午舉行「看見抵抗與希望:種族清洗政策下的以巴和平吶喊」紀錄片放映與座談,邀請導演、香港戰地記者張翠容(見圖)分享心路歷程。(張鈞凱攝)
台大新聞所23日下午舉行「看見抵抗與希望:種族清洗政策下的以巴和平吶喊」紀錄片放映與座談,邀請導演、香港戰地記者張翠容(見圖)分享心路歷程。(張鈞凱攝)

「反猶主義」武器化,只要不高興就貼標籤

2023107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後,張翠容去(2024)年6月與今年年初前往埃及,除了探望自己的朋友外,也採訪了很多從加薩逃出來的家庭。與十年前經驗相比,張翠容感受以色列越來越張狂,以色列政府給了猶太殖民區居民相當多的資源,也讓他們態度高高在上、非常囂張,「他們更殘酷,我覺得更絕望。」

張翠容播放了一段影片,介紹以色列是如何透過教育與宣傳,進行「愛國教育」與「受害者」敘事的。以色列在遭到哈瑪斯攻擊的村莊山頭,建了一個觀望台,讓包含學生在內的以色列人看政府如何空襲加薩,並高唱國歌,深信勝利在望。張翠容說,「這真的是旁觀別人的痛苦。」

其中一位經濟學教授告訴張翠容,生存下來的人質不多了,「不該為了少數人而誤了以色列的大事。如果一停火,不就給了哈瑪斯休養生息的機會?」張翠容直言,如今「反猶主義」已經「武器化」,凡是批評以色列就會變成「反猶主義」,在美國要是聲援巴勒斯坦,還會被認定支持哈瑪斯,「大家感受到的壓力非常大。」 (相關報導: 張鈞凱專欄:「法西斯」如何紀念「反法西斯」? 更多文章

張翠容舉例,如果以違反國際法的理由,去質疑猶太殖民區對待巴勒斯坦村莊的方式,他們就會反駁,「我們不是按照國際法,而是按照聖經。」張翠容坦言,「根本沒辦法爭論,對他們不利就變成『反猶』。有權力的人從拜登(Joe Biden)到川普(Donald Trump),他們好像有權去定義什麼叫『反猶』,只要他們不高興,就給你貼上『哈瑪斯同情者』的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