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八年坊間有一個印象,因為在蔡英文前總統和美國川普總統的第一任期、以及在拜登總統執政時期,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似乎是很好」,這甚至影響到了民進黨的選情,讓外界對於蔡英文總統的執政更加安心。這除了當年有「川蔡通話」的績效之外,拜登政府和美國民主黨高層們,過去也曾多次暗示、甚至是明示要保障台灣的安全、並且加強與台灣的關係。
但如今我們看到的是:自從川普二次上台至今,台美關係整體局勢仍然是「撲朔迷離」,遠遠不如前面八年的順暢。就連前任天主教教宗過世,我們的總統本人沒有去梵蒂岡訪問也就算了,可是,前副總統陳建仁作為政府特使,好不容易可以去到歐洲訪問,居然只跟拜登拍到照,而並未傳出與川普本人、哪怕是川普政府的任何高階官員會面。這與過去的情況截然不同。
而且更深層的思維上看,民進黨政府用的詞彙,都還停留在過去民主黨執政時期。從文宣的用語、國安高層致詞的內容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政府完全沒有與川普政府「搭上線」,甚至完全沒有掌握川普政府的邏輯思維。民進黨對川普,怎麼可以還在提「民主同盟」這類拜登時代的詞彙?這就有如外國代表跑來台灣跟民進黨說,我們其實很喜歡「九二共識」一樣的荒謬。
美國真實的對台態度為何?
雖然美國軍方和很多單位,都強調美國維持亞太安全的重要性。但軍人畢竟是要聽從文人政府指揮。而我們也看到,除了川普本人以外,包含美國副總統范斯、以及許多美國高階官員,在外交辭令和國內政策上,都在一個逐漸走向孤立主義、也在逐漸推出對國際事務的干預,而是更加「向內看」,也把美國國內的政策,視為比外交和軍事更為重要。可以說,如今的台灣,面臨的是自1979年斷交以來,與美國現任政府關係最疏遠、也是國安最危險的時期之一。

平心而論,由於川普團隊決策的不確定性極高,導致美國公共決策圈內有人戲言,現在要了解中國政府的態度,可能比了解川普政府的態度容易得多,但民進黨政府與美國「失去聯繫」卻是不爭的事實。仍在擁抱拜登政府價值的民進黨,完全沒有跟上川普政府的腳步、政策和邏輯思維,可謂是還在用數據機時代的撥接網路,來處理AI時代的技術問題。
更令人震驚的是,川普在今年4月強勢推動與各國的「對等關稅」之後,美國與英國、美國與中國大陸都已經達成階段性的協議。就連態度相當強硬的日本,雖然沒有達成協議,但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都已經前往美國談判三次。這顯示無論是作為美國最大對手的中國、還是傳統上有著「特殊關係」的英國,以及亞洲盟邦日本,都對美國政府的變化暸若指掌。
鄰國都在努力 反觀民進黨
最新消息也指出,除了美日之間的第三次關稅談判外,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與川普通了45分鐘電話,並承諾美日6月時,將在加拿大舉辦的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期間,再次安排面對面會晤。更不要提兩國財政部長前兩天才再度溝通過,雙方也否認要納入匯率談判。 (相關報導: 獨家專訪》台灣如何應對川普與習近平之爭?哈佛教授米德:要與美國溝通,但不跟中國脫鉤 | 更多文章 )
但無論鄰國進展如何,民進黨政府始終「老神在在」,不但不理會美國共和黨想要推廣核電的政策,也對於台美的關稅談判毫無進展,匯率問題也始終讓市場籠罩著一片陰影。回首全球各國,也不知道這究竟是民進黨「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原來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駛的人是我」。但我們不絕對不能坐以待斃,等到台美之間的「車禍」真的發生,才來處理「意外事故」。而是應該從積極層面,預防台美之間外交和經貿「車禍」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