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警惕「綠色統戰」—中華民國派莫成「假反共、真台獨」的花瓶

2025-05-17 05:40
筆者認為,419集會表面上藍綠同框、全民反共,實則是台派主導的動員與敘事操作;若中華民國派誤信短暫團結的幻象,最終恐將成為統獨對決下被利用的花瓶角色,失去歷史主體與憲政根基。圖為現場民眾畫面。(資料照,劉偉宏攝)

419「拒絕統戰,守護台灣」凱道集會甫落幕,「青天白日滿地紅」與台獨鯨魚旗在總統府前同框的畫面引發震撼,媒體與社群紛紛以「藍綠攜手、全民反共」定調。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感嘆「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形容「好美、好震撼」。然而,從旗幟來源到動員脈絡,這場「表演」更像是個台派的「統戰」舞台,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團結。

現場旗幟由主辦單位發放——除中華民國與台獨旗幟外,還夾雜美、日、韓等國旗,試圖營造「世界反共聯盟」的氛圍。然而,手持國旗者未必真屬「正藍軍」;就連日本、韓國現任政府的對華政策,也遠未及台派口中的「堅決反共」。如去年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石破茂被台派批評「親中」,他卻最終擊敗被視為「抗中急先鋒」的高市早苗,顯示國際政治並非台派論述般的二元。

去年冬季青鳥期間,閩南狼也曾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前高唱〈反攻大陸〉,歌詞高呼「沒有國父、沒有蔣公,就沒有現在的我們」;台派聽眾啞然,場面一度尷尬。這正說明了台派與所謂「中華民國派」在歷史敘事與國族認同上南轅北轍,若僅因抽象的「反共」而硬湊同台,終究淪為權宜戲碼。

再看組織背景。青鳥運動的核心為經濟民主連合(經民連),其誕生於 2014年反服貿、太陽花運動,以「抵抗中國滲透」為號召,其訴求包含「封殺兩岸交流」、「全面本土化」等。並在去年將矛頭直指藍白陣營在立法院推動的各項修法,呼籲「大罷免」以重塑國會版圖、推翻選舉結果。顯見其終極目標直指法理台獨、去除中華民國主體性。若真認同這條路線,「中華民國派」便等同將自身的歷史及憲政基礎破壞殆盡;若不認同,當天的國旗也將淪為台派政治動員的道具。

回溯歷史,在國共內戰期間,因不滿國民政府的貪汙腐敗及不民主的制度,中國民主同盟、民主促進會等「左翼民主黨派」高呼「團結一致,建設統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國」,並響應中共《五一口號》,成立所謂的「民主聯合政府」,並拒絕參加制憲國民大會、抵制1947及1948的國大及立委選舉。中共建政後,這些當年真心相信新中國會實行民主的政黨迅速淪為由中共領導的「花瓶政黨」,在反右運動中被整肅、元氣大傷,成為永遠的參政黨。同樣邏輯下,若台派達成罷免目標、鞏固長期執政,暫時的「盟友」恐怕難逃邊緣化的命運。

再看蔣經國時期,於1987 年開放兩岸探親,既破冰交流又保住中華民國法統 ;他推動解嚴、黨禁及報禁鬆綁,讓政權在地化、民主化,台灣得以成為「華人民主燈塔」。這段歷史表明,維護國家法統及推動民主並非零和遊戲;真正的「反共」在於深化體制的民主韌性,而非犧牲國號與憲政基礎。

青天白日與台灣鯨魚旗海揮舞、熱血口號,固然容易使人迷惑。若「中華民國派」輕信台派善意,隨之助攻「大罷免」與去中國化,最終一樣將淪為「綠共」的「花瓶政黨」——換來掌聲片刻,卻將永遠迷失於扭曲的國族敘事裡,與那些「側翼」有何不同呢?不要等到「罷免成功」或「完全執政」的喝采聲落幕,才驚覺自己早已被請出場。唯有堅守憲政框架與國家主體,才是「反共、護台」最堅實的防線;任何建築在幻象上的團結,終究會隨419的造勢收場,風吹即散。 (相關報導: 歷史新新聞》成束的雷射光在總統府投射一個大腳印 這場遊行改變了台灣的街頭示威 更多文章

*作者為碩士研究生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