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看穿和平協議假議題,政府的國家級對外戰略何在?

2019-02-28 05:40

? 人氣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提不排除簽兩岸和平協議,卻引起爭議。(資料照,蔡親傑攝)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提不排除簽兩岸和平協議,卻引起爭議。(資料照,蔡親傑攝)

和平協議或許不為臺灣輿論主流所接受,但作為具體實現兩岸休兵制度化的選項之一,其價值恐怕是難以否認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吳敦義一句「可考慮與對岸洽簽兩岸和平協議」,鬧得滿城風雨,好不緊張,好似強兵已臨我城下,人人自危、奔相走告保命暗號「國內法化!西藏!新疆!」今日蘇揆連二戰的慕尼黑協定都拿來做比擬。國內上下輿情強度可見一斑。

恕我直言,和平協議簽不簽,根本就是個假議題。

案討一個和平協議,大概有幾個方向應該先去釐清,大致上摸清楚稜角後,再來下比政的功夫,恐怕才能中道。這些方方面面囊括了為何要簽?誰跟誰簽?內容是什麼?簽了損益何在?有無替代方案等等,都是很值得做政策或戰略析辯的方向,惜近日上至政壇下是民間通通流於恐懼勒索與莫名其妙的比擬,公民討論僅止於此,無怪乎一場文告大戰、一個假議題就可以讓蔡兩年來對外關係經營不善的評價由黑翻紅,殊為可惜。

還原吳談話原意,綠營大略得萬分欣喜。「國民黨執政政府就有權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洽簽和平協議。」說了其實等於沒說,執政黨若透過民選機制上台,本有權就兩岸開展政策規劃。長久以來不滿兩岸談判根本僅是國共協商的不正是民進黨?「執政政府」、「有權」何項違拗於當前我國憲政體制與兩岸決策份際?就此而言,作為當前執政黨的民進黨當要籲表認同,怎須大起攻訐?

倘今乃服貿前夕,過了備查兩岸經濟統合又更下一城,立法院的衝鋒陷陣還有幾分正當性的辯證餘地。今時今日,和平協議要和誰簽?吾人在對岸重點報媒上做了些爬梳,幾乎見不到關於和平協議的評述,幾個公眾號的短評,或不見得有多少代表性。和平協議從05年連胡共同發表,歷經十七大與《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講話後,皆僅存於高空的文案宣告,具體內容皆付之闕如,如何說簽就簽?吳的一句「有權洽簽」便搞得震天喊地,對其來說恐怕也太過抬舉。

習近平2日在人民大會堂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美聯社)
習近平年初在人民大會堂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美聯社)

蔡鐵定不簽,就算真有和平協議,也僅可能於藍營勝選之後,如今一語滿城風雨,看蔡特別在迴廊談話明確否定,「不會接受消滅臺灣民主的任何政治協議。」我一時真茫了,還以為兩岸文告大戰還在繼續。硬扣帽,將其解讀成「黨對黨」洽簽,閣揆、立院與陸委會通通為一個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議題大動作卯起來幹,是為所求?是執政黨的政策宣示?是政黨的民眾教育功能?還是為連任之路開始出牌?

當前臺灣最火紅的批判論述,莫從中共的黑歷史起手,西藏、香港通通不缺。但我就問,兩岸當前現況與50年解放軍入藏真有可擬性嗎?

1950年共軍進佔昌都,歷經19日,20多餘場戰鬥,藏軍主力部隊遭殲5700餘人,為禦共軍繼續進犯,噶廈政府始向國際求援。時值英美陷於韓戰,不願節外生枝,印度則欲在韓戰中扮演調停角色,不願遭罪中共,甚在聯合國總務委員會中與蘇聯將薩爾瓦多代表團所提西藏遭犯一案無期限擱置,對比今日中印關係,實然諷刺。即便再次向聯合國派遣代表團求援,英印堅否的態度令美方亦無從著手。為做出逃準備,1950年底,達賴喇嘛離開拉薩,噶廈政府在內部經過強烈爭論後,毅然放棄國際求援,而與中共談判,斯有日後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與號稱的「西藏和平解放。」

為何部分網民在比擬西藏和平協議僅有「西藏簽了和平協議,結果西藏再不見自由」這種乏少短漏的比擬?因為沒人比較政治實體影響力、沒人比較武裝能力、沒人比較國際環境,反正「中國侵略者」舞碼一昇,便是高朋滿座,成本無須,票房爆款。

臺灣網民老愛唱衰共軍實力,自信若兩岸戰端一起,解放軍恐得自傷七分。國軍戰力倘雄厚強健,具自保實力,加上臺灣內部社會輿情,又豈會令一紙具中央與地方政府性質之和平協議通過?又豈可能讓和平協議成為解放軍入台的憑依?究根本而論,隱含在西藏悲劇背後的寓意,根本就是國際現實預測不易,既使人道危機當前,是否介入、如何介入與支持何方往往挾帶強烈的政治判斷與利益考量。在這樣的思路之下,保持厲兵秣兵的決心、營造利於己的國際參與環境與整體社經實力的持續發展才是不二法門。「國際政治要誠實面對問題,實力最重要」這方面,柯文哲談言微中,無奈沒買反中門票,還是得黑。

值得一論的,是停戰協議將兩岸問題國內法化,將使外國介入難度增高。或許有一定道理,但這種說法恐怕仍欠缺對國際情勢的觀察,大國能否選擇介入,決然不僅是兩岸關係是否國內法化的問題。直白地說,現實主義與戰略平衡始終都是大國在處理兩岸議題的主要思路,換言之,只要不是一份統一的協議,縱然存在和平協議,也不表示美方難以介入;同理,縱無和平協議,美方亦有可能抽手於極端的台海爭端。

隨著中共政經與軍事整體實力逐漸增強,美方也會持續對戰爭代價與介入的成功率作損益比衡量,尤在「反全球化」思潮湧動的時代,大打美國優先主義的川普政府亦漸讓北約盟國或存在歷史齟齬的日韓等軍事同盟體系出現鬆解態勢。面對大陸的優勢武力,「風險嚇阻」式的傳統嚇阻若要有意義,就必須有美方防衛臺灣的承諾,然而審酌當今國際情勢,來自美方的安全承諾是永久性的保證的嗎?

20190222美國總統川普22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赴美參與磋商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會面。(AP)
中美貿易戰持續開戰,中國大陸的實力日漸增強之下,美方的安全承諾是永久性的保證的嗎?圖為美國總統川普。(資料照,AP)

另一方面,和平協議是不是代表美方無理由繼續售軍武予我或提供安全保證?我見大陸有者認為,簽訂和平協議後,美方將不得不依《八一七公報》逐步減少軍售。這種說法或許在大陸與美國喊價能力增加之下有跡可循,但實現的概率終究不高。

公報第6條中,雖稱對台軍售將逐漸減少(reduce gradually its sales of arms)至最終解除(to a final resolution),但何謂「一段時間」(a period of time)是解釋性概念;同樣地,第7條,兩國政府將「致力於採取措施」(make every effort to adopt measures)「並創造有利條件」( and create conditions conducive)來完全解決軍售問題(to the thorough settlement of this issue.)也皆是解釋性要件。因此,軍售延續與否,與和平協議大致上沒有直接關係。縱無和平協議,每每對台軍售通過,陸方仍是一句干預內政老話。但別忘記,「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或「兩岸問題由兩岸自行解決」也仍是美一貫論調,前者早已明訂於台灣關係法中,並表明是其與中國大陸建交根據之一(Sec.2 b. 3.),後者則根據不同領導人亞太戰略與對華政策偏好則有所擺盪。

縱上,既言和平,內涉軍事性安排是必然,然兩岸光得在何謂「和平」的實質內涵上取得共識幾是煎水作冰,彼此所求沒有交集,化干戈為玉帛都遙遙無期,綜合考量兩岸輿情,要達到陸方不斷提及的「制度性安排」,談何容易?同理,一個不涉及主權移轉的武力禁制協議,若未根本限制美台軍售,對臺灣事實上自治是百利而無一害;對陸方而言,讓武力使用師出無名,百害而無一利,傻子才會簽。

回到我自身憲體來看,國內有學者論到,臺灣與中國根本沒發生戰爭,簽什麼停戰協議?此說無疑見樹不見林,其一貫論述就是遷台以來年有七十,又已透過修憲將憲法的地域效力與正當性來源限縮於於台澎金馬與定居於其上的人民,應係一事實上的主權國家,而派生像是應放棄南海十一段線的主張、放棄民主中國的主權聲張甚至是邦交國減少不見得為壞等說法。惟此種論述根本無法銜接我國憲法仍是「一中憲法」的事實,也無助解決對外關係困境。追根結柢,兩岸本不是國與國關係,當今兩岸政府間的僵持對峙,不是國共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嗎?此問題不必然得依內戰或叛亂團體角度解決,但「臺灣」仍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兩岸問題也尚不是兩國關係,這點得分得清清楚楚,美國算得精,國際現勢也就如此。

為官方知難,南海議題,李大維在立法院面對質詢,只得承認我們是堅持在1947年U形線的主張;葉俊榮老師雖避談U型線,卻也免不了持一九四七年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作為立場依體。二戰盟軍獲勝、抗戰勝利我們該不該紀念?歐美諸國華埠廣州裔華僑,年年雙十在中國城升旗遊行我們往不往來?二三十年前佔中國留學生大宗的臺灣學生如今美國落地生根,自稱「老中」的前輩們於文化、經貿方面凝聚的友台力量處處協助臺灣,我們經不經營?

走入以台灣為主軸的國家敘述或許合乎兩岸分治的事實與部分人民期待,但無論法理臺獨抑或借殼上市的實質化新國家,都要面對哪些歷史資產、權利,甚至是歷史共業守不守、丟不丟的重大艱難。若要強硬建立國族論述、推翻憲政體制與捨棄歷史資產,面對國際現勢的掣肘,台灣人的路,恐怕步履維艱。

通篇立論了和平協議的黯淡前途,但回到前言,和平協議或許在各方期待落差之下難以達成,但其提出做為一種嘗試仍有其積極意義。馬政府時期,以政治互信尋求兩岸和解,並將其延伸至國際場域,是時不僅兩岸,我與美日的關係得以改善,台美關係更可說是歷來最好。然綜觀馬兩任期,最大缺憾莫非兩岸和平制度化未果,無一項可為兩岸和平具體刊載的正式書面文件,同時學運亦令兩岸關係出現不可逆的倒退。

總統蔡英文 2019-02-25_海巡署破獲史上最大宗新興毒品倉儲,市值高達10億元,可供500萬人吸食。總統蔡英文向查緝有功人員致意。(蘇仲泓攝)
總統蔡英文在表態反中後支持度回升。(資料照,蘇仲泓攝)

挾國內反中情勢問鼎大位的蔡總統,恰巧碰上了美因應中國崛起勢頭勁揚應運而生的戰略思維逆轉,川普更曾在其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直指中國為「修正型強權」與「戰略競爭對手」,有別於歐巴馬無心於臺灣的態度,媒體也不斷渲染臺灣或可在美圍堵戰略的考量中得到較具體與有力的支持。無奈川普的強勢性格不僅將美內政搞成歇斯底里的政黨惡鬥,其利益導向的指標性格更是為原已緊張的國際建制帶來莫大衝擊。

不同的利基,當有不同做法,蔡大可以揚棄馬時期由兩岸走向世界的對外關係戰略,出台合乎當代國際情勢的外交戰略。但兩年半下來,兩岸協商中斷、邦誼僅存十七、台美關係無實質與明確進展,國際組織參與更是付之闕如。對外關係經營慘澹至此,不意靠一場文告大戰、幾次同北高市長的言論交鋒與全然假議題的和平協議由黑翻紅,德先生(Democracy)泉下有知,恐怕哭笑不得。

和平協議議題的拋出,不論僅係國民黨為避免兩岸關係中邊緣化或試圖轉移與弭平九二共識論述的各方壓力所做出的嘗試,仍然預著示臺灣對外關係經營中難以逃避的一環—要如何在對峙的態勢下爭取兩岸商談或是叫價的籌碼,為了懼生戰端的臺灣人民,也為了經濟與文化發展的所必要的安全環境。

「國家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自由、民主、安全跟繁榮。身為總統,這兩年多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努力的壯大台灣,強化國安。」維護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願景,一個良好的政策綱要除了原則與願景,更得要有可行的執行手段,何況是重中之重的對外關係經營。民進黨大敗以降,蔡卻以驚人的速度蛻變為輿論浪尖上的魅力型領袖,煥然一新的公關形象、大破大立的府院分工模式,靠著文告大戰的post包裝「辣」台妹形象,左打柯文哲、右打韓國瑜,一有「中國」立即撿槍,火力全開,儼然成為台灣民主自由的守護者。

就同仇敵愾這點,台灣人特別爭氣,蔡一槍在手,民意跟著走。「她是唯一敢力抗中國壓力的政治人物」、「她敢嗆習近平,你敢嗎?」,外長在推特以「瘋子」(lunatic)續轟國台辦,閣揆高引「戰海上、戰海灘、戰街道,我們絕不投降。」秀強硬固然大快人心,當統獨牌可以收穫大把選票並豎立絕對性的政治權威時,壓力何在?又何喜之有?

激情過後,迷幻藥退了,政策研擬在哪裡?穩健紮實的外交思維在哪裡?我們如何從「迴廊喊話」與臉書文青式的話語中勾勒出蔡政府的對外關係國家戰略?

九二共識在綠營蠻橫連結下已然是負面感十足的歷史名詞。而約莫十天前,針對喜樂島郭倍宏等人提出的台獨公投議程,前AIT主席卜睿哲透過公開信表示,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與穩定、無意外的台海關係仍是美國政策的核心意涵。並提醒,公投的表態或促發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非和平手段的動用,但美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從來不是絕對的。卜氏間接表示了美方不支持台獨的立場。

維持現況?你我都知道現況並沒有在被維持,是吧?

大國可以不仁,小國不能不智。「我們自己會承受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全世界其他的國家可以共同站出來對中國做一個很強烈的表示跟壓力」試問,台海戰端再起可是全民共識?捨和平不就,強灌赤地千里的戰爭想像來煽惑群眾。回走對抗老路,台灣民眾該為了蔡總統的莽撞背書嗎?

臺灣人,你放任政治人物為權為謀不惜竭澤而漁,將臺灣作為挑釁籌碼不惜鋌而走險,這叫愛台灣?我不敢苟同。

*作者為台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