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空觀點:隆中對VS.榻上策─柯文哲的總統夢與國民黨的勝選策略

2019-02-26 06:5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是否參選2020總統大選,朝野皆關注(簡必丞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是否參選2020總統大選,朝野皆關注(簡必丞攝)

(翻攝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悲情車站」特展)
(翻攝自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悲情車站」特展)

去(107)年11月24日的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確認了當今臺灣政壇「藍、綠、白三分天下」的基本態勢。依據去年12月的「美麗島電子報」國政民調及今(108)年1月的「TVBS民調」,泛藍、泛綠及所謂「中間選民」的板塊比例依序為35% vs. 25% vs. 40%,可為佐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中,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上述「TVBS民調」的對決式分析裡(柯對上蔡英文總統及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的三角組合),可吸納19%的泛藍選票、34%的泛綠選票,以及46%的所謂「中間」選票,而以總支持度36%獨占鰲頭,朱立倫的支持度約30%,現任總統蔡英文則慘跌至15%左右。上述數據,並未因蔡總統「辣台妹撿到槍」事件,而改變民進黨執政當局江河日下的局面。當「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就成為現實,中華民國似乎即將迎來史上第四次「政黨輪替」。           

不過,剛贏得15席縣市長的中國國民黨可別高興太早,縱使贏來偌大地盤,佔有「地利」,但面對在美中全面對抗僵局中,隱約獲得川普政府暗挺此一「天時」的民進黨,以及囊括近半「中間選民」、又能在淺藍及淺綠兩塊攻城掠地而握有「人和」的柯文哲,國民黨並未穩操勝券,而須步步為營,精心打造一套完整的論述、戰略到戰術,才能完成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

2019年1月民意調查/TVBS
2019年1月民意調查/TVBS

在正式進入本篇論述前,筆者想先簡單說明兩項前提:

柯文哲真的會參選嗎?

九合一選舉落幕不久,筆者曾在另外的網路論壇,斷定「柯文哲必將直取2020」,慘遭不少柯粉、藍粉及綠粉狂噓,但過了兩個月,現在還認為柯必定不選的網友恐怕不多。

筆者打了一個比方:柯文哲其實就是一隻「政治禿鷹」,必須等到獵物斷氣或不支倒地,才能靠食其腐肉為生。當今藍綠雙方各有沉痾,正是柯文哲坐享其成的機會。說穿了,柯就是一間同時握有兩間上市公司部分股票的「市場派」,如禿鷹般在半空盤旋,看準了其中哪間「公司派」的績效不彰,他就公開向那間公司的小股民募集委託書,最終就是擊敗「公司派」,鯨吞或至少蠶食該公司的經營權及市佔率。

從近期的政壇攻防來看,柯文哲攻擊的首要對象就是氣若游絲的民進黨政權。他若能一舉裂解綠營,同時保有台北市長寶座,就至少有「劃江而治」的本錢,進可拿下2020、退可在選後成為新泛綠共主而緩圖2024。如果他選擇不選2020,佔有「地利」與部分「人和(得利於『討厭民進黨』的多數群眾心理)」的國民黨將如摧枯拉朽般在2020總統、立法委員併選中狂勝,到時柯文哲將落到更不利的境地。

所以,柯文哲必選2020,也會同時組黨投入立法委員選舉,無論選前或選後、選勝或選敗,他都會是國民黨的可畏對手。

「隆中對」與「榻上策」—什麼是當前臺灣政壇兵家必爭的「荊州」?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西元207-208年向當時寓居荊州牧劉表之下的劉備,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圖益州,東和孫權,最後兵分兩路北伐中原」的著名「隆中對」。同時期,魯肅向孫權提出較不知名的「榻上策」,要旨與「隆中對」相似,都是「先取荊州」,繼而爭取「劃江而治、北定中原」。當時的荊州是「四戰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容易遭受四方攻擊,卻也是奪得天下必取的關鍵戰略要地。是以,曹操一統中原後,選擇先從荊州南下,劉備及孫權也無所不用其極地試圖拿下荊州。

筆者認為,如今我們重師前人故智,要奪下「荊州」,看得不是地理位置(如已經被「韓(國瑜)流」打破的「決戰中臺灣」迷思),而是民心之所向—什麼才是贏得選戰的關鍵少數選票。筆者主張,「注重兩岸政策,尤其是兩岸關係帶來的經濟影響」的5%-6%選民,將會是決定2020總統大選最後贏家的「荊州」。

諸葛亮與劉備談天下大勢/《三國演義》劇照
諸葛亮與劉備談天下大勢/《三國演義》劇照

親綠學者童振源、洪耀南於2012年10月在英系「想想論壇」發表專文,以高達4,000份有效樣本的民調數據顯示,馬英九前總統在2012年尋求連任時,成功操作兩岸議題,策動總數佔5.75%的選民轉向支持他連任,最終以51.6%得票率擊敗獲得45.6%得票的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雙方差距約6%,正好約略等於因兩岸議題轉向的選民佔比。

或許有人會質疑,經過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2016年蔡英文以模糊的「維持現狀」政策贏得總統大選,還有多少比例的選民會看重兩岸關係。但這些論者忽略了「太陽花運動」在本質上不完全是「反中」運動,而是對世代、階級分配不公的反撲;而蔡英文當年高舉「維持現狀」,不敢公開否定「九二共識」,在就職演說又強調「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正是代表蔡政府認知到兩岸議題選民的重要性嗎?

縱然中國大陸去年的經濟成長率跌至28年來的新低,僅6.6%,但依然是臺灣首要出口市場,佔臺灣總出口金額的41%,比率較馬英九政府時期更高,顯示蔡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並未收到效果,否則也不會出現韓國瑜提出「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口號,就以大比例奪回民進黨主政逾20年的高雄市的情況發生了。

因此,筆者認為,誰能處理好兩岸關係,為臺灣穩住生存發展所需的外在環境,並且顧及經濟發展,就能夠奪下關鍵「荊州」,驚險在2020總統大選中獲勝。

那麼,國民黨又該如何奪下「荊州」?有人或許會說,國民黨一向擅長打「兩岸牌」、「經貿牌」、「經國牌」,這根本是送分題。但回顧馬政府執政八年,最終卻被多數選民否定的慘痛經驗,國民黨如果不思改進,面對美中對抗的外部局勢,以及柯文哲步步進逼的挑戰,必定會再次被多數選民拋棄。

橋牌好手,往往會看對手如何出牌,再「後發制人」奪得優勢。綜觀全局,柯文哲已經透過接受媒體專訪,釋出「謀求美中臺三邊關係的動態平衡」及「推動憲改」兩項議題,作為他參選總統及組黨的「起手式」。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也藉著獨派大老辜寬敏的場子,拋出「制訂新憲法的時機已到」的風向球。筆者認為,國民黨雖不必完全跟著對手的節拍起舞,但盱衡國內外情勢,也應該對上述議題拿出最能得到多數選民支持的論述,據以制訂戰略,最後化為選戰招數。

20190123-前行政院長賴清德23日出席台灣制憲基金會開幕式,結束時與辜寬敏董事長交談。(簡必丞攝)
2前行政院長賴清德23日出席台灣制憲基金會開幕式,結束時與辜寬敏董事長交談。(簡必丞攝)

以下,筆者不揣簡陋,在展開論述及戰略前,先提出幾點前提:

固本先於強身:

「中華民國(包括它的歷史、國族定位和憲法)」對國民黨是「利大於弊」的資產,也是臺灣內部的最大公約數。面對白、綠兩陣營在「國家定位」、「對外關係」及「憲改」等三方面發起的攻擊,國民黨的基本立場應該是「堅定維護中華民國」,再試圖鎔鑄新舊,另出機杼,切勿因對手的出手速度而亂了方寸、本末倒置,放棄或貶抑自己最珍貴的資產。

同樣地,國民黨最被選民肯定的,是過去執政的績效和相對紮實的人才庫。但這些資產多少因為內外局勢的變化,以及馬政府八年執政的經驗而在選民心中褪色。然而,在試圖推動「年輕化」、「接地氣」時,不要忘記「老幹新枝」是最能兼顧傳統與現實的作法。如果大搞「網紅」策略、一味迎合網路風潮,反容易流於四不像,怎樣也不會是柯文哲的對手。

依據最新民調結果,國民黨的基本盤大約35%,勝過泛綠的25%,也贏過柯文哲的基本盤(他在總數佔40%的「中間選民」中,可以拿下約半數、共計20%)。同時,柯文哲頂多挖走20%的泛藍選票,相較於他可以挖走35%上下的泛綠選票,目前泛藍選民比較有凝聚力。只要國民黨站穩腳步,不在論述面的「空戰」犯錯太多,再發揮15席縣市長執政的「地利」,把地面組織戰打起來,相信可以發揮「堅壁清野」的效果,把柯文哲壓縮到泛綠光譜那一端,勝率將可大大提升。

「先難後易」、「知難行易」:

先難後易:過去,國民黨許多政治人物面臨對手在「統獨」、「轉型正義」等棘手議題上發起的挑戰,往往因為「負罪感」而採取迴避策略。這樣的作法,在地方選舉上或許有效(譬如韓國瑜所提的「經濟一百分、政治零分」),但到了總統大選,選民會更加關注外交、國防及兩岸議題。

國民黨如果依舊採取迴避策略,只敢談「一中各表」或「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根本不足以回應選民的期待。筆者認為,此時國民黨應採取「戰略清晰」,在這些過去對手可以輕易得分的議題上,堅定提出可以為多數選民接受的論述,不怯戰不避戰。

知難行易:孫中山先生曾說「知難行易」,衡諸當前臺灣政局,更顯真切。今日的國民黨,到底還是不是一個有共同理念的政治團體?抑或只是基於相同利害的烏合之眾?即將誕生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必須為全黨同志及全臺選民端出清晰可行的內政與外交路線,勇敢踏出在思想上團結支持者的第一步,後面再談選戰步驟等細節,才有意義。

朱立倫、馬英九、王金平、吳敦義一同出席國民黨高層團結宴。(顏麟宇攝)
國民黨應提出完整的勝選論述。左起:朱立倫、馬英九、王金平、吳敦義一同出席國民黨高層團結宴。(顏麟宇攝)

基於上述前提,筆者再建議名為「新三民主義」的論述框架,作為整場2020選戰的最高指導原則:

中華文化/民族:

現階段,臺灣多數選民不見得希望當中國人,就連「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雙重認同也無法過半,但大多可以接受「華人」的民族定位。所以,柯文哲敢標舉「兩岸一家親」、「兩岸同文同種,享有共同的歷史、血緣與文化」。國民黨暢談「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對內可贏得多數選民支持,對外也不致遭受中國共產黨的反對,還能爭取海外華人社群的同情與支持。

對美方面,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於去年10月的演說中,已清楚提到「臺灣對民主的擁抱,為全體華人展示一條更好的道路」。作為華人唯一的民主政體,臺灣對中國大陸政治改革的示範作用,是臺灣重要的戰略資產,甚受美國朝野看重。因此,國民黨談「中華民族」,只要做好論述及制度的配套(以下將詳述),將比倡議建立「臺灣民族國家」的獨派論述,更符合美方的戰略利益,從而受到美方的支持(至少不反對)。

是以,國民黨應該標舉「憲法一中」、「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旗幟,站穩「中華民國派」的立場,要求中國大陸正視中華民國迄仍存在、兩岸治權互不隸屬的事實。

政治民主:

過去,國民黨由於其長期在臺實施威權統治的遺緒,從政黨員及各界友好人士對民主與人權議題普遍抱持比較被動的心理,從而把崇尚進步價值的社會群體趕到民進黨那邊,最後就是被視為反動保守勢力,徹底喪失年輕世代的支持。

因此,國民黨不論是基於選票考量,還是基於對外大戰略的考慮,都必須在民主議題上積極「補考」,以對內爭取年輕世代支持、對外建構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實質同盟,並在兩岸關係上取得制度競爭的至高點。

綜上,國民黨在「民主」議題上至少應該做以下宣示:

民主和平論:實證研究顯示,兩個民主政體之間發生戰爭的機率較低。作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要追求長久的和平穩定,必須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合作,在亞太地區推動民主自由的價值,使全體區域成員(當然包括中國大陸)都能逐步邁向民主,也必須設法完善自身的民主制度,讓臺灣更為民主、自由、富強,以保障自身的生存與安全。

推動憲改以落實責任政治:面對柯文哲支持「總統制」、部分綠營人士長期支持「內閣制」,少數獨派人士(包括賴清德)主張另訂新憲法,筆者建議國民黨支持「完整的雙首長制」,除了是做市場區隔以外,也因為此一憲改主張,修憲的幅度最小、最有助於政府內部穩定與社會和諧(這對企業主、軍公教族群最具吸引力),對剛大贏15個縣市首長的國民黨自身也不算不利(若總統敗選,國民黨還有很大機會可掌握國會多數,進而拿到組閣權),配套包括:
重新賦予行政院院長副署權,恢復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人選之同意權,避免總統「有權無責」、「整碗端去」,讓「換軌制」(總統與閣揆同黨時傾向總統制,反之傾向內閣制,民選總統只負責國防、外交及兩岸事務)成為臺灣長治久安的基礎。

將總統當選門檻從「簡單多數」改為「絕對多數」,引進法國的「兩輪投票制」,確保民選總統獲得超過半數選民的授權,降低走偏鋒的激進候選人當選的機率。

酌予提高不分區立法委員所佔席次的比率,讓立法院不致變成兩大黨獨佔,而更可反映多元民意,但也要注意不可導致多黨林立的後果,致使組閣困難。

20190224-二二八基金會副執行長柳照遠導覽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悲情車站」特展(謝孟穎攝)
國民黨應該支持合憲合理的轉型正義,圖為二二八基金會副執行長柳照遠導覽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悲情車站」特展(謝孟穎攝)

支持合憲、合理的轉型正義:面對即將到來的今年228週年紀念,國民黨必須採取主動,以更積極的態度與社會對話,展現自身面對歷史、自我修正的決心,切勿再次淪於被動接招。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不會收回黨產,而是捐獻國庫;另將推動修法,依據「罪刑法定主義」、「無罪推定原則」,修改《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部分內容,避免政府依據該條例損及人民團體之法定權利。
國民黨也將依據同樣的法律原則,秉持尊重歷史、功過併陳、促進和諧的精神,修改《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使促轉委員會揮別「東廠案」的陰霾,成為真正追求正義與和解的中立機構。

均富民生:國民黨宣示重回總理孫中山先生創黨的原始精神,也就是追求全民均富,特別將重視「居住正義」與「所得分配」。

國民黨不會重蹈馬政府時期的錯誤,雖然仍將推動兩岸經濟交流,但會特別注意民主程序(包括將重新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工作),更會致力使兩岸經濟交流的果實為全民共享,以壯大臺灣經濟,而不會從而失去自主性。

勝選後,國民黨政府將持續積極推動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針對「美豬」及「福島等日本五縣市產品輸入」等影響洽簽自貿協定的關鍵議題,國民黨政府將依據科學證據與國際標準,先向社會大眾提出政策草案,並辦理跨黨派會議,廣邀專業人士與意見領袖參與討論,最終交付立法或考慮再度公投。

結語:

給予民眾「安全感」與「富強夢」的陣營將贏得2020總統大選。

從1949年以來,臺澎金馬的民眾一直面對堪稱近代史上少見的艱困局面:既要維持自主,又要兼顧發展。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臺灣兩個總體目標間的拉扯更形激烈。臺灣選民要的很直白:執政者必須滿足國人的「安全感」,又不能因此犧牲了「富強夢」,能夠允執厥中的政治人物,就能夠獲得多數選民的付託。

國民黨經歷九合一地方選舉的大勝,已經享有「地利(組織戰優勢)」,本身又有穩固的35%基本盤,只要能夠體察內外局勢,打造符合多數民意的政經論述,就能夠在「天時(美中對抗大局)」與「人和(中間選民)」扳回一城,既重返執政,也能再度享有國會多數。這是無數支持中華民國的海內外同胞的熱烈期待。

最後,謹稍微改動明太祖朱元璋的建國策略,作為本篇的結尾:

「高築牆—穩固核心選民,對柯文哲『堅壁清野』;

廣積糧—發展政經論述,爭取中間選民;

能稱王時就稱王—循民主程序盡快推派最強候選人!」

*作者為職業外交人員,本文原刊《新共和通訊》,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