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蛋荒真相!國內首次種雞場疫苗出問題,百萬雞隻暴斃,防檢局全無掌握

2019-02-21 17:14

? 人氣

一隻蛋雞約從28週開始下蛋,28-80週是產蛋高峰期、高達九成,通常在農曆年節期間,蛋農會視情況加入「新生力軍」、以淘汰產蛋效率過低的母雞,但是疫苗失效和雞寮進水雙雙重創蛋雞供應鏈,造成飼養斷層,中雞補不齊、只能依賴場內「老母雞」撐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B蛋農描述,當前「淘舊換新」很吃力,畢竟老母雞產蛋率不及年輕力盛的蛋雞、僅六到七成,「但是現在也沒其他選擇,加上蛋價很高、我們不敢淘汰老雞,只能讓牠們盡量下蛋,但還是無法應付市場需求。」產蛋量大減,市場蛋缺口越來越明顯。

許多蛋雞場產蛋量僅七成,供給十分吃緊。(攝影/林珮君)
許多蛋雞場產蛋量僅七成,供給十分吃緊。(攝影/林珮君)

雞蛋缺,雞苗更缺!

A蛋農也透露,目前中雞場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了,去年一整年災情重創「雞苗」供應,要等待前端的雛雞孵化、中雞長成,直到能「上陣」產蛋還要一段時間。眼看每年用蛋需求最高的清明節再一個多月就要到來,各地蛋雞場都在鬧「雞荒」,「去年底訂的單,(中雞場)預計半年後才能幫我出貨,(中雞場)都是先給一些比較熟識的養雞場、熟識的貨先出啦,有的人就是買不到、要乖乖排隊。」看來「搶雞」也要靠交情,有本事才能插隊、搶得先「雞」。

蛋種雞場疫苗出問題、影響400萬隻蛋雞,雛雞、中雞補不齊,只能靠場內「老母雞」苦撐下蛋。(攝影/林珮君)
蛋種雞場疫苗出問題、影響400萬隻蛋雞,雛雞、中雞補不齊,只能靠場內「老母雞」苦撐下蛋。(攝影/林珮君)

疫情爆發、氣候異常、地下疫苗出問題?

冬季為禽流感的好發季節,不過,內行人都知道,其實從蛋價高低就能看出疫情端倪。「如果蛋價很低,就代表大家都養得好、沒什麼狀況,相反的,有疫情爆發時,蛋價就會開始上升,這是供需問題。」來自屏東的C蛋農觀察,去年國內疫情爆發的頻繁率以及雞隻死亡率都提高了,而且爆發的時間點也有提早趨勢。

過去30-40週齡是雞隻最容易感染禽流感的時間點,現在也提前發生,「以前(雞隻)發病時,可能過幾天就會康復,但是現在連強壯的雞都擋不住、是全體一直感染下去。」雞農推測禽流感顯然已經在地化,同時也認為疫情趨急可能跟少數養雞場施打地下疫苗有關,都讓防疫出現更大破口。

C蛋農坦言,去年場內也爆發疫情,死了近半數蛋雞,平均一天要清理2000隻雞屍,嚴重衝擊自家雞蛋供給。但他強調,消費者對「毒蛋」普遍有著錯誤認知,看到養雞場爆發禽流感疫情後,則數日不敢食用雞蛋,「事實上罹患禽流感的雞根本不會下蛋了!」希望消費者不用過度恐慌。

此外,蛋農們也不排除過熱、溫差大等氣候因素是影響去年產蛋效率的原因之一。蛋農解釋,蛋雞不怕冷、只怕熱,超過攝氏34度,雞群就會受不了,下的雞蛋比較小顆、形同「格外蛋」,或是根本停止產蛋,要控制雞寮室溫在28度以下,才不會削弱產蛋量能,而24度則是蛋雞最喜愛的溫度。

農委會:未接獲蛋雞場通報馬立克病之案例

面對國內雞蛋短缺,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指出,去年八月淹大水損失至少60萬隻蛋雞,是缺蛋的主因,加上氣候變化影響產蛋率,以及年節期間用蛋需求大增,才讓今年「蛋荒」格外嚴重,並非受到疫情影響。防檢局局長馮海東也表示,並未接獲蛋雞場通報有感染馬立克病之案例,若要進一步了解是否有疫苗失效的問題,還要重啟調查、訪談相關業者,也強調針對高病原性禽流感或其他雞隻傳染病,各地防疫機關都有在進行疫情的監控。

不過據記者了解,今(21)日一早,農委會畜牧處處長謝耀清與中央畜產會南下嘉義召開「雞蛋產銷資訊座談會」,想了解目前雞蛋產量以及討論後續產銷調節情形,而在排定的報告事項中,第一條就寫明:「查前(106)年11月種雞場馬立克疫苗失效問題及去(107)年823水災等事件造成蛋雞損失…」顯然官方已耳聞種雞場出包狀況。

 

文/記者林珮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上下游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